2014-02-24 19:03:03儒商:吉富春

買房還是租房?算給你看

在閱讀本文章前,首先您要先了解

房子不像股票或黃金,房子是必需品,股票或黃金你可以在高點賣出,低點買進,買賣之間可分開很長的時間,或不再買進賣出

看清『房屋真實價值』的五種估算方法:
http://mypaper.pchome.com.tw/realtyer/post/1367390887
 
決勝邊緣理論~買屋租屋大PK:
 http://mypaper.pchome.com.tw/realtyer/post/1342289669

若我們以房子是必需品為前提

1、    如果您本身已有房子,當房價高時,您賣得高,但必須買回,所以您買的也高,相反的,當房價低時,你賣的低,相對的換屋時也買的低

2、    如果您本身沒房子,假設現在房價是高點,您現在買房買在高點,當10年後您想換屋時,假設當時房價是低點,您賣得低(你賠錢賣別人)相對的買的低(別人賠錢賣你)

3、    如果您現在沒房子,那麼房價漲跌與您無關,因為如果您期望買在低點,未來換屋時賣在高點,那麼在你換屋時賣高同樣也買高,所以賣在高點是沒有意義的相對的,買在低點也沒有意義

4、    如果您現在沒有房子,若現在買房子買在高點,未來換屋時賣在低點,那麼賣低同樣也買低,所以當初買在高點也無所謂了

5、   結論:買房時機的關鍵是您認不認為必須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家?

                       A、     若是肯定的,那麼什麼時候買都一樣

                    B、    若是否定的,那麼就不要買。

因為當房價跌的時候,不敢買。

當房價漲的時候,買不起。 

買了車開一陣子再賣鐵定賠錢!
為什麼大家都寧願買車而不租車?
買房五年後打九折賣掉你都賺到!為什麼?
存房20年後你會為你當初的決定驕傲!

上面圖表顯示
買房後第5年開始
打九折出售還能小賺10.7萬
投資報酬(實際獲利)開始轉為正值,
10年後打八折出售還賺27萬,
20年後打七折出售還賺137萬,
30年後打對折出售還賺224萬

下面圖表顯示,
買房後若房價每年以10%上漲,
那恭喜你,
等你繳完房貸後,你已經是千萬富翁了
但別高興得太早,因為30年後的1千萬,非常可能比現在的5百萬價值還低!因為通貨膨脹導致鈔票價值變低,想想30年前的100元的購買力,與現在100元的購買力差多少?但也別灰心,至少您還擁有自己的小窩,不是嗎?
普通人用『鈔票看房價』而事實上任何物品的『價值標準』只有一個就是『黃金
1000年前如此,今天也是如此,1000年後也是如此!
資產價值~肉眼看鈔票,慧眼看黃金

『鈔票』並不能拿來制定物品的價值,當你拿鈔票去評斷一個物品的價值時
你就會搞不懂為啥人口下跌房價卻漲? 為啥經濟不景氣股票卻沒跌多少?

當你用『黃金』去對照資產價值時,你會發現事實上『房價』是跌的,『股價』也跌很慘!
只是鈔票的跌幅降低股票或是房價的跌價,甚至於把跌價看成漲價。

十年前2003年桃園平均房價每坪約12萬,當時每盎司黃金約400元美金(12000元台幣)
也就是說:十年前桃園的房子每坪可賣10盎司黃金
十年後2013年桃園平均房價來到22萬/坪,目前每盎司黃金約1300美金(39000元台幣)
現在桃園的房子每坪只剩下5.64盎司黃金
十年來桃園房價跌了將近一半!!為何如此?
嚴重的貨幣超發才是『高房價』問題的關鍵:十年來,廣義貨幣余額從20萬億猛增到100萬億,足足翻了5倍之多
美元發行量10年暴增5倍
 
人民幣發行量10年暴增10倍

為何過量的貨幣發行會帶來貨幣貶值。舉例來說,如果社會總共有十斤米,而市面流通的貨幣為一百萬,那麼一斤米等於十萬。因為貨幣再怎麼流通也只有十斤米可買,所以在不考慮其他因素下,一斤米等於十萬元。那麼如果市面流通的貨幣為一千萬呢?由於社會仍只有十斤米,所以這時一斤米就變成一百萬。也就是說,不論你發行的貨幣數量多寡,在商品供給數量有限的情況下,發行的貨幣數量越多則貨幣貶值的幅度越大。
貨幣本來就是一種債權憑證,可以兌換各種商品與服務的憑證,當你發出去的憑證越來越多,但能兌換的商品卻沒相對的增加,這時人們當然會將這樣的憑證轉換成其他較可靠的憑證。過多的貨幣無處可去,將被轉換成黃金或不動產,這也是貨幣持續貶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麼有人會反駁說:為何近期黃金跌跌不休?那是因為美國用『紙上黃金』壓低了整體黃金的價格,紙黃金會泡沫,但『實體黃金』仍會永垂不朽,美國的龐式騙局終將破滅,只是時間的問題。一旦全球經濟崩潰,仍能用黃金換取生活必需品,而紙黃金在這種情況下就沒什麼用(連壁紙都不是)。

未來只會更嚴重~
2004年黃金每盎司400美元,2013年每盎司約1300美元
漲幅3.25倍

2004年桃園房價指數(信義)120點,2013年約305點
漲幅2.54倍

景氣指標一般而言,股市屬於領先指標,而房市則屬於落後指標

股債市景氣波動風險過高,當景氣前景不明時,不適合小資男女投資

房地產與黃金都是屬於保值性的耐久財,論上漲跌幅應相差不遠
所以若不是黃金超漲,就是房地產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我們不是預言家,就讓時間去證明一切吧
還是那句老話:錢以多為貶,物以稀為貴
股票與債券跟鈔票一樣,政府與財團愛印多少就有多少,我們已經傻傻的用自己寶貴的時間,換取根本沒有價值的『所謂有價票券』那麼多年了,是不是該覺醒了呢?

找到中國錢淹腳目的原因了!
人民幣濫發 是美元增發近5倍
濫發貨幣是通貨膨脹的起因,這個概念已經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這道理就連街邊賣白菜的老太都懂。美聯儲最近宣布了「無限期量化寬鬆」政策,將在今後每年增發5400億美元(每月450億*12),而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當然會波及全世界。    
    「金融危機」是2008年10月爆發的,迄今即將屆滿五年整。為了渡過危機,中、美兩國都採取了「貨幣寬鬆」政策,即增發貨幣、放寬信貸、降低利率,但是美元和人民幣究竟增發了多少,情況並不清晰。
以下是2010年從《中國人民銀行》網站和《美聯儲》網站所找到數據,顯示中、美兩國「貨幣當局」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兩年和後兩年的貨幣發行情況:(僅僅2年的時間,不包括2010年以後所發行的貨幣量)  

    美元供應總量(M2)
    
    2006年10月:69876億美元
    
    2008年10月:80098億美元,兩年內增加:10222億美元,摺合人民幣68487億元
    
    2010年10月:87660億美元,兩年內增加:7562億美元,摺合人民幣50665億元
    從美元發行情況來看,2008年10月「金融危機」爆發前兩年的貨幣增發量總額為10222億美元,平均每年增發5111億美元;「金融危機」爆發後兩年的貨幣增發量總額為7562億美元(含美聯儲第一次「量化寬鬆」的6000億美元),平均每年增發3781億美元(摺合人民幣25332億元)。如果數據沒有搞錯,那麼結論是:「金融危機」爆發後兩年來的貨幣增發量比起前兩年來,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有所減少。
    再來看看人民幣的發行情況,把我嚇了一大跳,幾乎從椅子上滾倒在地下:
 
    人民幣供應總量(M2)
     
    2006年10月:331865億元
     
    2008年10月:453133億元,兩年內增加:121268億元
    
    
    2010年10月:696471億元,兩年內增加:243338億元
 
    從人民幣發行情況來看,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兩年的貨幣增發量總額為121268億元,平均每年6634億元;「金融危機」爆發後兩年的貨幣增發量總額為243338億元,平均每年121669億元。這說明:「金融危機」爆發後,人民幣的發行量2年猛增一倍。(至今5年不知增加多少倍)
    比較以上兩組數據,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金融風暴發生後兩年內,美元的增發量摺合人民幣後,為平均每年25332億元,而人民幣的增發量為平均每年121669億元,是美元增發量的4.8倍!不要忘記:美元在全世界流通,而人民幣主要在中國境內流通。你說今天中國境內通貨膨脹的罪魁惡首是美元還是人民幣?
    而台灣即將通過『服貿協議』,朝野兩黨整天只為了一些小問題鬧得不可開交,而對於開放金融產業卻隻字未提,可見兩黨早已協調好一起分贓,做做戲給老共及台灣的民眾看而已。
已經貶值的人民幣卻即將席捲台灣這個完爾小島!我們能擋得住嗎?
我們願意將台幣換成已經因超量發行而貶值(或是將要貶值)的人民幣嗎?
你能抵擋媒體及理專的投資誘惑嗎?
進一步比較前述美元及人民幣發行量的兩組數據,可以得出另一個驚人的結論: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的這兩年,中國GDP平均每年增加不到3萬億元(2008年是30萬億,2009年33萬億,2010年估計為36萬億元),貨幣發行量平均每年增加12萬億元,貨幣發行量的增加遠遠超過GDP的增加,竟是GDP增加量的4倍有餘!
    貨幣也是一種商品,要服從於供需關係。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意思是先有需求還是先有供應?許多專家文章中都為政府多發貨幣辯護,強調是市場需求大才造成貨幣的供應增加,但是比較以上兩組數據後可以看出:2008年10月以來這兩年內,儘管美、中、日等國家賴以生存的出口商品生產出現萎縮,但是貨幣發行量卻比前兩年猛增一倍,更驚人的是,2008年至今5年來總總跡象顯示,貨幣發行量猛增到五倍以上,這顯然不是出於對貨幣的需求增加,而是用增加貨幣來刺激市場需求,這就解釋了這五年來全世界房地產及股票市場瘋漲的原因。
    
這無疑是一場政治豪賭,而輸家永遠都是我們小老百姓。
為何如此濫發貨幣?原因其實令人震驚!政客們只期盼貨幣崩盤不要發生在自己的任內就好,而幾乎無成本的印鈔票來用,確實是不錯的投資,不然政客選舉買票的錢哪裡來呢?
    
告訴你政府印出來的鈔票,是如何運用『五鬼搬運法』轉到財團手裡,而財團又是如何奴役我們小老百姓的?
俗話說的好:廟是有錢人在蓋,窮人在拜錢是有錢人在印,窮人再賺
台灣經濟從印鈔機上就開始輸


看到這裡表示您真的看得懂或是真的想看懂,也想知道如何不讓自己辛苦累積的財富,因為貨幣大幅貶值而化為烏有,以下提供小小的建議~僅供參考
1.買入實體黃金或是白銀~保本
2.買入足以安身立命的住宅~增值
3.買入可以耕種的農地~糧食
4.買入有乾淨的水流經的土地或房子~水
5.賣掉所有股票或基金~降低景氣波動風險
6.賣掉舊市區的舊房子~未來的貧民區

後記:
實體黃金和紙黃金是兩碼事,各國央行可發鈔,但仍然會持有一定數量的實體黃金儲備,為的就是萬一發生系統性風險導致國家信用破產的時候還能有救命的稻草

請問一個國家如果信用破產,你還能用你印的鈔票來換取你要的各種物資嗎?最後就只能靠以物易物或國庫中的黃金儲備了

現在各國胡亂發鈔的做法實際上是飲鴆止渴,再這樣搞下去遲早會讓現行的貨幣制度崩潰,到時大家要用甚麼進行交易?
現在的問題就是大家都學著美國瘋狂發鈔,最後一大堆鈔票滿天飛,你覺得物價會不會受影響?
通貨膨脹的結果不是物價上漲了而是你手中的鈔票購買力降低了,持有黃金只不過是為自己準備一根救命稻草而已

1971年之前的美元就差不多等於現在的紙黃金,當時美國保證35美元可以換一盎司的黃金
結果美國這個不老實的金匠偷偷超發美元,法國也不是省油的燈,在市場上收了大量美元然後拿去向美國要求兌換黃金,這下就把美國給軋爆了,後來尼克森總統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國不再接受以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任何要求

現在的紙黃金與當時的美元看起來有沒有似曾相似的感覺?
最好的做法是持有保值的『實體商品』然後付出一點點代價去『租用』不斷貶值的各種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