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26 17:51:35尚未設定

「美國要求台灣派兵伊拉克」的傳聞,暴露台灣朝野的國際視野淺短

近日紛紛擾擾的「美國要求台灣派兵伊拉克」新聞,是典型的看一個「影」生一大堆「子」的例子,因為稍微對國際情勢有一點點瞭解的人都知道,台灣現在派遣軍隊到伊拉克加入聯軍反恐行列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但是,5月13日的外交部研設會「國際現勢新聞研析會議」裡討論過這個問題,當時還沒就職的新任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旭成談過這個問題,5月16日的《洛杉磯時報》引用(也可能誤用)張旭成的談話寫了一篇評論,美國眾議員羅拉巴克再根據這篇評論,而在5月20日的眾議院提出一項共同決議案,主張「如果台灣決定派兵,美國應以一切合宜方式促成」。消息傳到國內,就有電子媒體以「獨家報導」方式指稱,美台之間曾就此事有所溝通,接下來政治人物、政黨紛紛跳出來表達意見,外交部、行政院急忙撇清,就連總統府也都不得不出面澄清。整起事件的整個過程有點無聊,但利用這個機會檢驗一下台灣媒體和政治人物的國際視野,應該也是不錯的案例。

  美國不可能邀請台灣出兵,因為台灣既不是美國的第51州,也不是美國正式承認的主權國家,伊拉克的情況也不是台灣一出兵就能搞定,美國不是不能和北京政權翻臉,但絕不會是為了這樣一件效益不顯著的事。台灣的部分人士以為可以「計誘」美國承認台灣主權,恐怕是愛台灣心切,但愛得有一點天真了。

  羅拉巴克提出來的共同決議案,不管是在眾議院或參議院要獲得通過,都有很大的困難,更何況共同決議案即使通過,也僅「表達兩院對事實、原則、意見和目的的陳述」,並不等於法案,對行政部門沒有約束力。離開台灣到香港去太久的歌手羅大佑,據媒體說,一聽到美國國會要立法請台灣派軍隊去伊拉克,一氣之下就把他的美國護照當眾剪掉;看樣子,羅大佑不只對「祖國」台灣的政治情況不瞭解,才會在總統選後跑到國、親的台上去跟著要「真相」,他對他另一個國家(美國)的政治情況也是搞不清楚的。

  羅大佑是「小老百姓」,不懂政治還情有可原,可是政治人物不但搞不清楚狀況,還不知所云,就更讓人匪夷所思了。國民黨發言人郭素春一聽到「派兵伊拉克」消息就是制式反應,指責民進黨政府存有「別人的小孩死不完」的心態,和美方私相授受,拿子弟生命開玩笑,她並且說,如果陳水扁(新聞、網站)總統先派兒子陳致中到伊拉克去,大家才沒話說。其實,陳總統好歹他兒子也當過兵,按照郭素春的講法,連戰、宋楚瑜的兒子都沒當過兵,若他們當了總統、副總統,中華民國豈不是不要軍隊了。

  或許是因為在野黨的這種反應,總統府公共事務室所發布的新聞稿當中,除了駁斥媒體不實報導、強調台美之間不曾討論過此事之外,還刻意強調陳總統愛好和平,沒有可能將國人子弟送上其他戰場。其實這個說法是畫蛇添足、沒有必要的。坦白講,台灣是為情勢所逼,沒有辦法參與國際事務。如果真有可能,是否要逃避像是國際維和部隊之類的國際責任,似乎應該留一點空間,並不合適用「台灣子弟不上其他戰場」的話而推得一乾二淨。

  和平的人道主義者今天還在批評當年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軍隊太晚介入塞爾維亞境內的種族屠殺事件。德國不願意派兵到伊拉克,但它的軍隊今天還在阿富汗扮演重要角色。日本有一部和平憲法,但它照樣派軍隊到伊拉克去。這裡面有「國際和平」的理由,有「人道主義」的理由,當然也有純粹只是「國家利益」的理由。許多參與其他區域維和部隊的國家,拒絕派軍隊到伊拉克,因為他們質疑美國對伊拉克戰爭的正當性;他們有更好的理由,但不會說「德國子弟不上其他戰場」或「日本子弟不上其他戰場」。至於台灣,去年美國攻打伊拉克時,我們的政府是支持這場戰爭的,如果真有機會,我們的抉擇會是那麼斬釘截鐵嗎?

  雖然台灣被孤立於國際社會已久,但我們不應該妄自菲薄,心態和知識上都應該維持在國際的先進標準,把握每一個可以在國際場合,以受人尊敬的姿態出現的機會。
@取至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