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8 19:32:33月泱

異鄉人/卡繆



〔內容介紹〕我知道這世界我無處容身,
  只是,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
  
  存在主義代表作.諾貝爾文學獎得獎小說.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經典
  他們說,媽媽死了,我沒哭;這是無情,該死。
  隔天就和女友廝混;這是不孝,該死。
  挑撥朋友仇家互鬥;這是不義,該死。
  我活該天地不容,人神共憤,
  但你們企圖用來拯救我的那一套,又算什麼?

  我殺了人,只因為夏日陽光刺眼太熱。世界總是喋喋不休地告訴人們,行為舉止甚至思想應該如何符合社會約定俗成的,種種道德規範下的禮節。
  但是,莫梭,一個居高臨下的鳥瞰者,冷靜自持,無動於衷,漠視七嘴八舌急於發表意見和批判的群眾。他倦於給出令眾人滿意的標準答案,他對合乎禮俗但不合於自己真實感受的事物,無法找到適當的對應方式和距離,於是,他被大加指責為無情、不孝、不義。
  莫梭不知道在與世界衝撞的窘境下,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他鳥瞰自己,也鳥瞰他人,探索內在情感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他還沒找到答案,如何給別人(何況是別人「想要的」)答案?在這種種荒謬的情境中,莫梭凸顯了「獨立的個人」的困窘。

  在他沒找到答案之前,(可能窮極一輩子都在摸索)他注定是:
  一個心靈上永遠的異鄉人,一個與既定的社會格格不入的局外人。

〔讀後感想〕作者以男主角莫梭短暫的一生,反諷世間荒誕的邏輯審判推論,人們總是要追根究底一個殺人犯為何殺人,殊不知真相永遠不是殺人犯的口述,而是命案發生的事實,本書起訴律師拼命找和莫梭有關的人與母親過世,而莫梭種種不合常理的反應加以誇大指責其無法教化應判以重刑,而辯護律師以莫梭並非重大惡極的人,且對母親過世表現過於冷靜並不是他的罪,宗教家、心理學家、哲學家...種種專家想知道殺人犯的心路歷程,但以能否教化來判刑,是否公平、公正呢?法律的存在,是要保障良善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是審判殺人犯所犯下的罪行因果量刑,而不是挖掘犯人過去的種種事蹟加以評量,能否教化不應是量刑的指標因素,畢竟死者慘死在他手中,作者以主角莫梭,被以無法教化,處以極刑,諷刺社會不願去正視發生的一切真相卻以自己扒糞的想像因果來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