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0 23:01:38月泱

17歲那一年,我們開始讀杜拉克/中野明



〔內容介紹〕十七歲的彼得.杜拉克在做些什麼呢?

  當時的他剛從高中畢業,離開出生地維也納,到了德國北邊的商業都市漢堡,並成為一家棉製品貿易商的實習生,同時也進入漢堡大學的法學院就讀。杜拉克這麼形容當時的自己:當時的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不可能成為一名成功的棉製品商人。以一名十八歲的青年來說,我還不夠成熟,沒有任何經驗,也沒任何成就。即使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彼得.杜拉克也曾擁有迷惘時期,走過充滿摸索的道路。這種感覺,應所有人都感同身受吧!

  自己擅長什麼、自己該往哪個方向發展,這些其實直到十五年後我都三十出頭了才明白。

「不要聚焦在你不會的事情上,專注在你會什麼!」
「按照目標管理自我!」

  彼得.杜拉克一輩子都在身體力行這兩點,這兩點也幫助他成為今日我們所認識的彼得.杜拉克。本書使命便是期望能幫助大家實踐這兩點,找尋人生的成功方向!

〔句子摘錄〕知識無法繼承或遺贈,而且所有的知識都必須靠自己從零開始累積。
  人能成就什麼,要看他的強項在那裡。沒有人依靠自己的弱點成就任何事情。當然,人絕對不可能因為自己不懂什麼,而在那個領域有所成就。
  學習也是對人生的一種讚美。
  一個人的價值觀牽涉到他的道德觀,也就是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
  不管到什麼年齡,我都要遵循自己的目標與願景,不放棄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即使在過程中必定不斷遭遇失敗,但是我也要力求完美。
  訂定目標認真生活。
  人應該考量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重要的工作,必須自己給自己設定完成日期。
  目標管理是一門自我管理的哲學。
  「達成」是日積月累的成果。「達成」不是為了讓原本做得不夠好的事情變得更好。所謂的「達成」是為了讓已經得很好的事情變得更好。
  獲得成果的好習慣:1.運用自己的強項2.有效利用時間3.從重要的事情著手。
  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發生危機狀況,是散漫與怠惰的症狀之一。
  自己動手創造自己的未來伴隨著風險,但是若不試圖創造自己的未來,所冒的風險更大。

〔讀後感想〕一個人應該專注在自己的強項上,其成就與出人頭地的機會才會較大,不要被填鴨式的教育誤導了,在校必須克服弱科才能拉高總分,出社會你要專研發揮你的強項才是回饋社會,人必須計畫自己的人生,人生中總有變化,有規劃的人,才能一再克服危機,懂得變通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