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3 12:39:36解讀統計與研究譯者
對於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與多元評量的誤解
多元智慧理論解釋了人類學習的某種現象 然而這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呢? 因為理論本身解釋了現象 但是它不會告訴我們要怎麼做才好
首先 我們必須了解 理論還必須有實證研究去支持 而這類教育心理學實證研究通常涉及量表的發展與施測 而量表所蒐集數據往往只能代表"傾向(即 頻率較高)"
也就是說 某生的性向測驗"傾向"理工科 但是不代表某生"不具備"在文科方面發光發熱的能力 據此 如果把多元智慧理論拿來應用在"狹窄的菁英教育" 很可能是個錯用
目前所能看見的統計法都是處理"平均" "頻率"問題 所以這些教育心理量表的結果也只能代表"平均"或"頻率"問題 而這些問題都歸屬於"傾向"這個屬性 這就像是現代社會的我們都傾向於使用電子郵件傳遞訊息 但不代表我們不使用電話
即使是多元智慧理論發展者本身也僅僅抱持著一個小小的願望:不要只著重學習者某方面的發展
請注意 他並沒有說"只要注意學習者某方面的發展"
之前說過 理論只是解釋了某種現象 接下來要怎麼走 端看人類怎麼去看待眼前的理論 然而事實上大部分的我們都是烏合之眾(社會學家的看法) 所以當台灣某些人把多元智慧理論看待成學生的每一科表現都要被計算分數當成申請學校的基礎時 所衍生出來的多元評量概念就已被錯用 而這個錯用的概念就被烏合之眾所接受
還是那一句老話 多元評量的正確概念是"不要只注重學生的某方面發展" 而不是每一科都要用考核的方式得到分數然後做成績上的比較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