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09 19:25:35四海先生

群--紮實的科學基礎,薄弱的故事結尾 文/李旭祥

 

德文書名:der Schwarm
英文書名:
The Swarm
中文書名:群

作者:Frank Schatzing (法蘭克.薛慶)
譯者:朱劉華、顏徽玲

出版:野人文化

德國作家薛慶的處女之作是近年來大行其道的環境警告小說(Environment Cautionary Fiction)之中的轟動之作。由於人類毫無節制的利用及污染海洋,海洋似乎全面的展開反撲。如同書籍封面的標語所說,當大海有了智慧,第一個念頭竟是殺人?

在秘魯,一個漁夫自海上消失;沿海鯨魚群似乎消失了,當賞鯨客欣喜的迎接它們重現時,鯨群竟然反常的攻擊人類種種跡象顯示,海洋世界裡,似乎有一種聯盟意念,在全世界共同發起,與人類對抗。究竟大海裡有甚麼神秘的智慧和力量?

我想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在他眾多的科幻小說(包括剛果、侏儸紀公園)設了新的標竿。克萊頓的小說已經真實到被戲稱為偽科學的地步,也就是說,他的小說裡的科學知識,已經真偽難辨。環繞著故事情節的科學論述,紮實而且深奧,讀者必須非常專注跟著學習,讀者學習到許多複雜的知識,增長見聞,卻在無意中掉入圈套。因為,這些繁複的科學論述有90%是真的,也滲雜了10%的偽知識,真偽之間的界限卻極為模糊誤導,才能讓落進圈套的讀者亦步亦趨的陷入編織的聳動恐怖之中。薛慶的「群」,同樣植根於此,科學知識更為紮實,已經到嘆為觀止的地步,因為科幻小說變的更為真實,驚悚警世效果就更強了。

所謂群,德文der Scharm,英文Swarm,是指生物共生性的行為。簡單的例子就是螞蟻及蜜蜂等的群體生活和行為方式。另外一個例子是海洋中的魚群游動模式的驚人一致性。原來,科學家可以用數學運算來模擬它們的群體模式,在這本書中有非常詳盡的解說,不得不說真的是受教了!

這部厚達900頁的小說人物極複雜,讀者可以考慮寫個小筆記幫忙自己記得哪個科學家是研究甚麼學科的。故事開始是兩條線。一是研究海底生物的雅痞教授約翰生,受到石油公司的委託研究海底的冰蟲;一是研究鯨魚行為的年輕科學家安納瓦克。這兩條線似不相關,到最後終於揉在一起。相當多的篇幅形容歐洲北海上的鑽油平台(Oil Rigs)頗令人震撼。讀者可以學到海底油田如何開發的情形。而當海底油源逐漸枯竭時,這些巨大的海上鑽油平台宛如巨大的幽靈繼續站在那裡,如何處理,似乎是人類從未想過的。為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人類早已習慣做這些對環境毫不負責的開發及污染,就石油公司這一部份,小說交代的極為出色!

為了解決日益昇高的問題,人類科學家們聯合起來研究答案,由具華裔背景的美軍總司令茱蒂斯.黎統領。雖然小說的佈局相當宏偉也成功,我仍然覺得故事場景過度集中於科學家的研究中心是一大缺陷。因為作者已經製造了如此廣大的人類災難,卻只給予如此少的形容描述,使環境災難的可怕未能顯現,真的太可惜了。

雖然人物眾多,且幾乎都是科學家,人物的刻劃應該算是非常的成功。有些學者出場時會給一段背景故事回溯,再讓他或她匯入故事主流,可稱為魚骨式敘事法。作者用所有的機會,不斷向讀者做科學簡報,雖然手段過份明顯,畢竟幫助瞭解了精彩的內容。這些學者腦力激盪,抽絲撥繭的過程都極為精彩,紮實的科學知識令讀者大開眼界。可惜我認為這部大部頭小說成功了90%,卻以茱蒂斯.黎偏執的作為收拾結局,破壞了原先算是成功的角色刻劃,交出十分薄弱的結局

 

網路圖

網路圖

四海先生 2011-01-11 18:35:19

我看完之後也覺得結局很薄弱..
算是有些失敗...

整體寫作的手法,讓我耳目一新^^
看小說也可得到一些科學的知識..
科覺似乎不再那麼難以接近..

斷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