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1 01:59:40= 余生 =
人人喜愛 の【端午節】
節日是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一些節日源於傳統習俗,如中國的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有的節日源於宗教,比如基督教國家的聖誕節。有的節日源於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中國的端午節、國慶節、青年節等等。另有國際組織提倡的運動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婦女節、母親節。
隨著時間推移,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而現時節日經常與假日相混淆,事實上大多數節日都沒有法定假期,如中國部分傳統節日仍沒有假期,如重陽。
=====================================================================
世界性節日
國際勞動節(5月1日,紀念乾草市場暴亂)
國際婦女節(3月8日)
母親節(5月第二個星期日)
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
國際護士節(5月12日,南丁格爾逝世紀念)
世界學生日(11月17日)
世界濕地日(2月2日)
世界環境日(6月5日)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3月15日)
---------------------------------------------------------------------
華人傳統節日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的節日)
元宵節(上元節,農曆正月十五)
上巳節(三月三,農曆三月初三)
寒食節
清明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農曆七月初七)
中元節(盂蘭節,農曆七月十四)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臘八節(佛成道節,農曆十二月初八)
祭灶節(送灶神,農曆十二月廿三)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
---------------------------------------------------------------------
香港特別行政區節日
元旦(1月1日)
農曆年初一(農曆正月初一)
農曆年初二(農曆正月初二)
農曆年初三(農曆正月初三)
兒童節(4月4日)
清明節(大約於4月5日)
耶穌受難節
耶穌受難節翌日
復活節星期一
勞動節(5月1日)
佛誕(農曆四月初八)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7月1日)
中秋節翌日(農曆八月十六)
國慶日(10月1日)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聖誕節(12月25日)
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12月26日)
---------------------------------------------------------------------
澳門特別行政區節日
農曆年初一(農曆正月初一)
農曆年初二(農曆正月初二)
農曆年初三(農曆正月初三)
清明節(大約於4月5日)
耶穌受難節
勞動節(5月1日)
佛誕(農曆四月初八)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國慶日(10月1日)
國慶日翌日(10月2日)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追思節(11月2日)
聖母瑪利亞無原罪瞻禮(12月8日)
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12月20日)
冬至(12月22日)
聖誕節(12月25日)
---------------------------------------------------------------------
中國少數民族節日
頒金節(滿族)
三月三(壯族、布依族、黎族等)
四月八(苗族)
火把節(彝族、白族等)
潑水節(傣族、阿昌族等)
望果節(藏族、門巴族等)
古爾邦節(回族,維吾爾族等)
開齋節(回族,維吾爾族等)
---------------------------------------------------------------------
台灣節日
元旦(1月1日,放假一天)
和平紀念日(2月28日,紀念二二八事件放假一天)
婦女節(3月8日,不放假)
青年節(革命先烈紀念日)(3月29日,不放假)
兒童節(4月4日,一般民眾不放假)
清明節(訂於清明,放假一天)
勞動節(5月1日,勞工放假一天)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放假一天)
軍人節(9月3日,軍人放假一天)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放假一天)
教師節(9月28日,不放假)
國慶日(10月10日,放假一天)
臺灣光復節(10月25日,不放假)
國父誕辰(孫文誕辰,11月12日,不放假)
行憲紀念日(12月25日,不放假)
---------------------------------------------------------------------
日本節日
元日(1月1日)
成人之日(1月第2個星期一)
建國紀念之日(2月11日)
春分之日(春分日)
昭和之日(4月29日)
憲法紀念日(5月3日)
綠之日(5月4日)
兒童之日(5月5日)
海之日(7月第3個星期一)
敬老之日(9月第3個星期一)
秋分之日(秋分日)
體育之日(10月第2個星期一)
文化之日(11月3日)
勤勞感謝之日(11月23日)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
--------------------------------------------------------------------
泰國節日
萬壽節:又稱「國慶日」。在每年12月5日,即國王生日。
萬佛節:Magha Puja泰曆3月15日,西曆一般在2月。
宋幹節:Songkran又稱「潑水節」。爲西曆4月12至15日,是泰國新年。
佛誕節:Visakha Puja又稱「浴佛節」,爲釋迦牟尼佛誕生紀念日。
農耕節:每年5月份舉行,具體日期由國王選定,儀式由國王主持。
守夏節:每年西曆7月,是重要的佛教節日。
水燈節:每年西曆11月(泰曆12月)月圓之日。
竹炮節:泰語稱「漢邦菲」。
---------------------------------------------------------------------
基督教節日
聖誕節(12月25日,東正教由於使用儒略曆的差別,在公曆1月7日)
主顯節
主受洗日
聖枝主日/棕枝主日
主受難日/基督受難日
復活前夕
復活節/主復活日
聖神降臨節/聖靈降臨日
天主聖三節/三一主日
聖母升天節
諸聖節
改教紀念日
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
---------------------------------------------------------------------
猶太教節日
普珥節
五旬節
逾越節
住棚節
獻殿節
贖罪日
安息日
---------------------------------------------------------------------
伊斯蘭教節日
聖紀節
肉孜節(開齋節)
古爾邦節(宰牲節,伊斯蘭曆12月10日)
---------------------------------------------------------------------
北美節日
感恩節
狂歡節(嘉年華)
---------------------------------------------------------------------
其他節日
兒童節(各國不同)
父親節(各國不同)
西洋情人節(2月14日)
仲夏節(6月21日,6月23日,6月24日)
萬聖節(10月31日)
光棍節(11月11日)
小光棍節(1月1日,1月11日,11月1日)
=====================================================================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與春節、中秋屬中華文化圈重要的傳統節日。
起源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
北朝蕭梁時期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在該書的第卅節裡頭記載著:「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雲,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認為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
另外一種說法,學者聞一多指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見《端午考》),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相傳古代中國南方吳越人(今江浙一帶)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里或裝在竹子里,投到江裏面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民國28年,對日抗戰烽火正燃之際,重慶文藝界抗敵協會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於是議定每年端午節屈原逝世之日為詩人節。
在江南端午節是一個潮濕酷熱的季節,這時百種毒蟲開始滋生,從醫學角度來說要吃雄黃酒來避邪。
名稱來源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
習俗
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在家門前懸鍾馗像、掛艾蒿和艾草(艾葉菖蒲)、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家人給孩子手腕纏繞五彩絲線,傳說可以續命,祈盼長命多福。
懸鍾馗像: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鍾馗捉鬼,用以鎮宅驅邪。
掛艾葉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以僻邪驅瘴。
賽龍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以紀念屈原。(其實古代競渡原非一年一次,年宵、暮春三月、重陽也有,後來才以端午為主)
吃粽子:在荊楚地區,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現在全國各地粽子不論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等。
飲雄黃酒:在長江流域地區盛行。
吃餾米:在部分晉語地區盛行,餾米即黃米(黍)蒸制的米飯。
游百病:在貴州地區盛行。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
寫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窗上,或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一傳統民俗現已基本絕跡。
立蛋:如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
意義
紀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吳王夫差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紀念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紀念秋瑾的就義。
各地的習俗
<中國大陸>
中國南方地區端午節習俗保存較完善,也較北方地區氣氛濃厚,各地紛紛舉辦各種規模的賽龍舟活動,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雖然不一定代表端午節本身的紀念屈原的意義,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都不知道它代表的含義。但這種習俗一直保留著。
自2008年開始,端午節在中國大陸地區也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按規定放假一天。
2009年湖北省代表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湖北秭歸「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西塞神舟會」賽龍舟,湖南「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蘇州祭伍子胥的「蘇州端午習俗」,就是中國大陸長江流域三個省份當地人民慶祝端午節時的習俗。
<台灣>
台灣端午節習俗與中國大陸南方相似,但略有不同。台灣俗稱為「五月節」,中國大陸北方地區也叫五月節。是台灣民間三大民俗節慶之一。在滿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節當天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端午節是台灣的法定假日之一,依規定放假一天。
<日本>
男人游泳,女人洗頭。由於不再採用農曆,日本的端午節固定於每年陽曆5月5日,在日語中「菖蒲」和「尚武」是諧音,因此日本端午節又漸漸地變成了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也是日本的兒童日(男孩節),是法定的公眾假期。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掛鯉魚旗,豎鯉魚旗是希望孩子像鯉魚那樣健康成長,有中國「鯉躍龍門」的意思。從下面看鯉魚旗,浮現在藍天下的鯉魚很像在水中健壯地游。這是中國端午節沒有的習慣。會食用日本粽和柏餅。
<韓國>
朝鮮半島在人類學和歷史來說,都和中國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朝鮮半島各地民族可能與中國各地曾經以相同的方式慶祝端午節。不過,當這些人民散居在朝鮮半島各地,他們各自都把端午節本土化,並以各自的名字稱呼這個慶典,例如:天中節、重午節、端陽、五月節、戌衣日、水瀨日等。這些慶典,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例如,已在2005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韓國江陵端午祭,就是江原道江陵市當地人民慶祝傳統上慶祝端午節時的習俗。
隨著時間推移,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而現時節日經常與假日相混淆,事實上大多數節日都沒有法定假期,如中國部分傳統節日仍沒有假期,如重陽。
=====================================================================
世界性節日
國際勞動節(5月1日,紀念乾草市場暴亂)
國際婦女節(3月8日)
母親節(5月第二個星期日)
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
國際護士節(5月12日,南丁格爾逝世紀念)
世界學生日(11月17日)
世界濕地日(2月2日)
世界環境日(6月5日)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3月15日)
---------------------------------------------------------------------
華人傳統節日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的節日)
元宵節(上元節,農曆正月十五)
上巳節(三月三,農曆三月初三)
寒食節
清明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農曆七月初七)
中元節(盂蘭節,農曆七月十四)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臘八節(佛成道節,農曆十二月初八)
祭灶節(送灶神,農曆十二月廿三)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
---------------------------------------------------------------------
香港特別行政區節日
元旦(1月1日)
農曆年初一(農曆正月初一)
農曆年初二(農曆正月初二)
農曆年初三(農曆正月初三)
兒童節(4月4日)
清明節(大約於4月5日)
耶穌受難節
耶穌受難節翌日
復活節星期一
勞動節(5月1日)
佛誕(農曆四月初八)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7月1日)
中秋節翌日(農曆八月十六)
國慶日(10月1日)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聖誕節(12月25日)
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12月26日)
---------------------------------------------------------------------
澳門特別行政區節日
農曆年初一(農曆正月初一)
農曆年初二(農曆正月初二)
農曆年初三(農曆正月初三)
清明節(大約於4月5日)
耶穌受難節
勞動節(5月1日)
佛誕(農曆四月初八)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國慶日(10月1日)
國慶日翌日(10月2日)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追思節(11月2日)
聖母瑪利亞無原罪瞻禮(12月8日)
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12月20日)
冬至(12月22日)
聖誕節(12月25日)
---------------------------------------------------------------------
中國少數民族節日
頒金節(滿族)
三月三(壯族、布依族、黎族等)
四月八(苗族)
火把節(彝族、白族等)
潑水節(傣族、阿昌族等)
望果節(藏族、門巴族等)
古爾邦節(回族,維吾爾族等)
開齋節(回族,維吾爾族等)
---------------------------------------------------------------------
台灣節日
元旦(1月1日,放假一天)
和平紀念日(2月28日,紀念二二八事件放假一天)
婦女節(3月8日,不放假)
青年節(革命先烈紀念日)(3月29日,不放假)
兒童節(4月4日,一般民眾不放假)
清明節(訂於清明,放假一天)
勞動節(5月1日,勞工放假一天)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放假一天)
軍人節(9月3日,軍人放假一天)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放假一天)
教師節(9月28日,不放假)
國慶日(10月10日,放假一天)
臺灣光復節(10月25日,不放假)
國父誕辰(孫文誕辰,11月12日,不放假)
行憲紀念日(12月25日,不放假)
---------------------------------------------------------------------
日本節日
元日(1月1日)
成人之日(1月第2個星期一)
建國紀念之日(2月11日)
春分之日(春分日)
昭和之日(4月29日)
憲法紀念日(5月3日)
綠之日(5月4日)
兒童之日(5月5日)
海之日(7月第3個星期一)
敬老之日(9月第3個星期一)
秋分之日(秋分日)
體育之日(10月第2個星期一)
文化之日(11月3日)
勤勞感謝之日(11月23日)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
--------------------------------------------------------------------
泰國節日
萬壽節:又稱「國慶日」。在每年12月5日,即國王生日。
萬佛節:Magha Puja泰曆3月15日,西曆一般在2月。
宋幹節:Songkran又稱「潑水節」。爲西曆4月12至15日,是泰國新年。
佛誕節:Visakha Puja又稱「浴佛節」,爲釋迦牟尼佛誕生紀念日。
農耕節:每年5月份舉行,具體日期由國王選定,儀式由國王主持。
守夏節:每年西曆7月,是重要的佛教節日。
水燈節:每年西曆11月(泰曆12月)月圓之日。
竹炮節:泰語稱「漢邦菲」。
---------------------------------------------------------------------
基督教節日
聖誕節(12月25日,東正教由於使用儒略曆的差別,在公曆1月7日)
主顯節
主受洗日
聖枝主日/棕枝主日
主受難日/基督受難日
復活前夕
復活節/主復活日
聖神降臨節/聖靈降臨日
天主聖三節/三一主日
聖母升天節
諸聖節
改教紀念日
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
---------------------------------------------------------------------
猶太教節日
普珥節
五旬節
逾越節
住棚節
獻殿節
贖罪日
安息日
---------------------------------------------------------------------
伊斯蘭教節日
聖紀節
肉孜節(開齋節)
古爾邦節(宰牲節,伊斯蘭曆12月10日)
---------------------------------------------------------------------
北美節日
感恩節
狂歡節(嘉年華)
---------------------------------------------------------------------
其他節日
兒童節(各國不同)
父親節(各國不同)
西洋情人節(2月14日)
仲夏節(6月21日,6月23日,6月24日)
萬聖節(10月31日)
光棍節(11月11日)
小光棍節(1月1日,1月11日,11月1日)
=====================================================================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與春節、中秋屬中華文化圈重要的傳統節日。
起源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
北朝蕭梁時期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在該書的第卅節裡頭記載著:「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雲,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認為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
另外一種說法,學者聞一多指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見《端午考》),可能是迎濤神祭圖騰的習俗。相傳古代中國南方吳越人(今江浙一帶)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里或裝在竹子里,投到江裏面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划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民國28年,對日抗戰烽火正燃之際,重慶文藝界抗敵協會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於是議定每年端午節屈原逝世之日為詩人節。
在江南端午節是一個潮濕酷熱的季節,這時百種毒蟲開始滋生,從醫學角度來說要吃雄黃酒來避邪。
名稱來源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
習俗
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在家門前懸鍾馗像、掛艾蒿和艾草(艾葉菖蒲)、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家人給孩子手腕纏繞五彩絲線,傳說可以續命,祈盼長命多福。
懸鍾馗像: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鍾馗捉鬼,用以鎮宅驅邪。
掛艾葉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以僻邪驅瘴。
賽龍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以紀念屈原。(其實古代競渡原非一年一次,年宵、暮春三月、重陽也有,後來才以端午為主)
吃粽子:在荊楚地區,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現在全國各地粽子不論造型或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鹽豆粽、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等。
飲雄黃酒:在長江流域地區盛行。
吃餾米:在部分晉語地區盛行,餾米即黃米(黍)蒸制的米飯。
游百病:在貴州地區盛行。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
寫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窗上,或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一傳統民俗現已基本絕跡。
立蛋:如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
意義
紀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吳王夫差將伍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紀念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紀念秋瑾的就義。
各地的習俗
<中國大陸>
中國南方地區端午節習俗保存較完善,也較北方地區氣氛濃厚,各地紛紛舉辦各種規模的賽龍舟活動,家庭也都包粽子全家同吃,雖然不一定代表端午節本身的紀念屈原的意義,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都不知道它代表的含義。但這種習俗一直保留著。
自2008年開始,端午節在中國大陸地區也成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按規定放假一天。
2009年湖北省代表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湖北秭歸「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西塞神舟會」賽龍舟,湖南「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蘇州祭伍子胥的「蘇州端午習俗」,就是中國大陸長江流域三個省份當地人民慶祝端午節時的習俗。
<台灣>
台灣端午節習俗與中國大陸南方相似,但略有不同。台灣俗稱為「五月節」,中國大陸北方地區也叫五月節。是台灣民間三大民俗節慶之一。在滿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節當天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端午節是台灣的法定假日之一,依規定放假一天。
<日本>
男人游泳,女人洗頭。由於不再採用農曆,日本的端午節固定於每年陽曆5月5日,在日語中「菖蒲」和「尚武」是諧音,因此日本端午節又漸漸地變成了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也是日本的兒童日(男孩節),是法定的公眾假期。這一天日本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掛鯉魚旗,豎鯉魚旗是希望孩子像鯉魚那樣健康成長,有中國「鯉躍龍門」的意思。從下面看鯉魚旗,浮現在藍天下的鯉魚很像在水中健壯地游。這是中國端午節沒有的習慣。會食用日本粽和柏餅。
<韓國>
朝鮮半島在人類學和歷史來說,都和中國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朝鮮半島各地民族可能與中國各地曾經以相同的方式慶祝端午節。不過,當這些人民散居在朝鮮半島各地,他們各自都把端午節本土化,並以各自的名字稱呼這個慶典,例如:天中節、重午節、端陽、五月節、戌衣日、水瀨日等。這些慶典,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例如,已在2005年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韓國江陵端午祭,就是江原道江陵市當地人民慶祝傳統上慶祝端午節時的習俗。
上一篇:>
下一篇:>>>世界環境⊙>>>
台灣硬起來 抵制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