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7 04:18:06= 余生 =

『關鍵』...

最近這星期,一連串要趕好幾份的報告或是考題心得,

其實這趕頭趕命的情況也不是現在這段時刻才發生的。

自己也明白的是︰『壞習慣改不了之道理!』

由year1 ~ now...每每都是因這頑性而使自己墮入動魄驚心之境!

若當每次都能險中求勝,就正正好讓自己更累積多一份『懶惰』感!

而每每總是對自己所作的承諾好比如『虎頭蛇尾』---> 不了了之!

就算對於經常打開天才球且悠閒的『我』有時也會感到有『壓力』存在!

總不是每每都這麼幸運能激發出 ---> 『存在潛能』&『小宇宙』!

好比這次要趕<教育哲學>的考題這樣~

我卻有困惑之感!懊惱了一個禮拜也未懂從何入手?

(其實都是那句啦!頑性之故!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想動工!一字記之曰︰拖!)

這篇言論也耗了我足足2日時間才能完成!(驚險 & 有壓力未解決!)

(本來要在5︰30前交!但到3點的時候我還只是"吹"到一半而已= =!有夠誇張)

而在最後關鍵的時刻都能交到貨...不然...後果...

始終有貨交總比交兩"梭"蕉來得實際的~ (一字記之曰︰險!)

=====================================================================
與大家分享一下︰(沒寫得很好,請勿見怪!)

一、請探討蘇格拉底的提問法、杜威的反省性思維、弗雷勒的提問式教學、與大前研一的非線性思考,對現今教學的啟示(特別是如何增進學生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你的分析必須加入林郁聰老師的教學實例。

評分標準:
1. 字數必須在【1200-1500】字以內。
2. 內容必須呈現對四位思想家的看法有基本的瞭解。
3. 必須將你的瞭解應用於分析林郁聰老師的教學實例。
4. 結論必須提出你個人綜觀的看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從歷至今,『思』對人類來說有多麼的重要。思考有別於記憶,記憶只是把資料放入大腦裡的知識資料庫,當要用到的時候才拿出來使用,並沒有太多刺激大腦、活化腦細胞的功能。而思考是開發孩子的學習能力與舉一反三的靈活思維,思考能力一旦被開啟,他們便懂得如何運用資料、比對事物、分析與解析文字,這時的大腦自然變得靈活,人就自不然變得聰明了。舉個例子說,就算給你一座金山,假若你是個不懂思考,沒長智慧之人,那無庸置疑的是很快你的金山卻被移為平地。躺若你只是個窮家子弟,然而卻擁有一個靈活多變且善於思考的頭腦,那不用做什麼,可能單靠你一、兩種的想法或才能,也許就經已足夠讓你終身富裕了。道理卻是這麼簡單,所以為什麼某些科學家、哲學家或是經濟學家,他們這麼被受重視且常常語出驚人,那不外乎是;他們懂得何謂思考?怎樣思考?為何思考?思考什麼等這道理。

綜觀蘇格拉底、杜威、弗雷勒和大前研一這四位學者的言論,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鼓勵人們多作思考,提倡思考的重要性。從蘇格拉底的提問法可知,重視人們在生活上多作思考和提問問題,並且同一件事上在不同的角度和心態來看,隨時也可以被人質疑或推翻的機會,務求找到真理為止!但事實上,你如何去證明這就是真理?真理的定義又為何?或是這樣說︰世間上沒有絕對錯或對的人和事,只有不斷的自我修正和發掘真相。
然而;杜威的反省性思維是側重於教育是要和生活與經驗結合,光是學習僵化的知識而不靈活運用或思考,那跟『堆填區』又有何差別?

至於弗雷勒的提問式教學,明顯是與灌輸式教學作對比。灌輸式教育也不就是傳統式教學麼,這所謂的『教師』總讓學生得以一種觀念---權威性。老師在教什麼,學生卻要接收什麼,總讓學生(尤其是較低年級的)沒有『質疑』或『反駁』之餘地。文中也有提到︰”灌輸式教育無疑把學生變成了『容器』,變成了可任由教師灌輸的『存儲器』,教師越是往容器裡裝得完全徹底,就越是好教師;學生越是溫順地讓自己被灌輸,就越是好學生。”這席話可真一語中的了!在紀錄片中的另一名教師卻正正是在用灌輸式教學來教導學生。簡而單之說一下何謂提問式教學,就是把教學裡重要的問題向給學生提出思考,且在探論過程中沒有一方是權威的或被灌輸的,這意義的精髓就是要讓『教』與『學』變得雙向性的。學生可反駁教師的錯處並可對疑處作出質疑的,能讓教師多聽學生之意見,多作互動的溝通,那才真正的解決到問題之存在性。而林郁聰卻正正反映出提問式教學和灌輸式教學兩者對學生的探索和思考的能力分別有多大!
而大前研一的非線性思考也蠻有趣的,可能源自他個人之性格和背景之關係而引申出這一想法來,他總是在一件有結果的事上再尋求多種可能性的『例外』。就是因他有這與眾不同的想法,以致當他遇到任何棘手的難題都能瞬間得心應手地解決,或是可以這樣說︰常常有『未雨綢繆』的想法就是他致勝之道。而非線性思考就我的理解來說,就是沒有一定的規率且不限空間性的思考,簡單說就是凡事沒有絕對性的,總有例外的一面。總結來說,四位學家的觀點都是明顯一致性的說明,思考對問題的解決是多麼的重要!思考對個人的成就影響有多大!思考是學習的必經之路!

這部紀錄片<<老師>>確真發人心醒,尤其是給現今演繹『老師』這一重要角色的準老師們看就更為貼切了。在生活中,『現實』和『理想』往往都是不能並存的,這也是讓人覺得矛盾之事。而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是要讓學生學到正確的知識、倫理道德和價值觀,這無疑是對的!但時至今日廿一世紀的新人類,大部份的教育還是依舊遵循傳統的教學模式來進行,那說實在怎為之對學生是好的呢!

在紀錄片中,明顯的是校長和林郁聰老師的角色卻正正是傳統式的和現代式的對比,令人敬佩的林郁聰在教學的模式上也帶出了以上四位學者的觀念,一直強調要學生對凡事感到有所疑惑之處要提出質疑和要問為什麼?並要多了解事情的真相和採用民主式的做法,他為了追求教育的意義而敢直敢言,不委曲求全於傳統的打壓且不為五斗米而折腰,堅持自己的原則,早自習不考試、用自己所出的考卷、不盲目追求升學的主義、不理別人的批評,並以開放明理的教學態度來引導學生攝取知識且與家長分析種種的問題等。在片中很明顯的看得出來,就以簡單的數學題來說---對頂角為何會相等?林郁聰即以簡單且明確的說明來作解釋,並以生活中的例子作具體化的教學,我相信這才是當今學生所重視和想要的!反觀另一名老師卻以傳統式來作教導,下課後記者立即向某幾位學生提問這問題時,竟然沒一位能答得出何解會相等,只會說︰”老師是這樣說的。”這教育一直存在的問題相信大家都明白了解是怎麼的一回事了!

這『真正』且『實際』的老師試問在現實中能遇到多少個?導致問題的出現總不會只是單單某一方而已!有一句是這樣說的︰媽媽肯放手,孩子未來力量大。

=====================================================================
糟糕喇!可能情感過於豐富的關係,不小心吹多了幾百字... = =! 怎麼辦?

數一數發覺差不多2000字了~ 但檔案經已上傳了才發現...有夠無奈!
<<愛情劊子手>> 心得

看完這十篇的分享故事,我總結了不論什麼類型的個案都離不開兩個特徵︰『感情』和『夢』。然而,這都是人之基本。正所謂『掀一髮而動全身』,對於個人的情感方面稍為有一少問題總是解決不了的話,卻自然會引發更多千奇百怪的問題來。

故事中有令人感到振奮的或神秘的,也有讓人覺得無趣的或乏味的,最令我特別深刻的有摸不清猜不透的<愛情劊子手>、振奮不斷的<不該死的人卻死了>和賦有神秘鬼異色彩的<尋找夢的主人>,基本上每個個案的問題都以感情的問題為主,不是男女之間的問題就是家庭的問題,『情』和『愛』總是讓世人困擾不絕,其發展下去當然也離不開『性』這元素,我不敢肯定佛洛伊德對人的性論觀的看法或描述是否完全正確,但或多或少總有一定的程度所相對。

我蠻欣賞作者在故事中的心得分享,對於個案在每段的對話都有說出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和感受。他提到的一些想法也使我蠻認同的,比方說︰真正發揮治療效果的是醫療關係、任何治療性的改變都必須先讓病人跨出第一步---承擔責任、有時太強烈的反移情作用會無法深入治療、心理治療師是永無休止的自我檢視與內在的工作且最實際有用的工具是專注於『過程』、心理治療裡沒有任何事是『絕對』和要注意當個案把問題扯得太遠時要,自己要有意識把該討論的核心問題重新拉回來…那當然,作為一個專業的心理治療師也不是隨便亂來就可以的,不是說你會滔滔不絕,有講不完的話題或有急才的應對能力就可以當了,除了要懂的專業技巧領域較廣、個人資歷較深的條件外,重點的是要懂得因事制宜。皆因每個個案的性質和所處理的方法不同,故之然要懂得另類看待和處理的反應意識才是專業的。

我真是不知道心理治療這專業是否能真正把案主所困的問題治理得痊癒,這方面我不以致評。縱使揣摩了歷個個案的經驗或是切身示範也好,能否有效卻真是只有案主自己才知道,可能多數個案的感覺覺得對比之前,所困擾自己的問題的確有所減輕,有些總覺得來來去去也沒太大分別,問題依然存在,可能只是心靈上得到短暫的安慰或釋放,又或是受到治療者的引導就以為問題應該差不多解決了等不了了之的結果,不否認的是能成功治療痊癒的個案也有不少,所以治療的結果是否稱之為成功,也好因人而異(除了治療者的技術外,個案的感覺以及認知尤其關鍵)。

---------------------------------------------------------------------
<生命的禮物︰給心理治療師的85則備忘錄> 心得

這本書跟<愛情劊子手>所表達的內容方式截然不同,<愛>主要是作者把活生生的個案與讀者分享,並從中加入自己當刻的想法和看法,並給予讀者在某些地方的教導和指引,可說是經驗之談。而這文<生命的禮物>卻正正是給未來要入諮商這行的治療師的一些忠告,有那些地方值得再三的注意、有那些地方是不應再犯的,或有那些地方是可以去嘗試的等等,內容著重於技巧且較少談及理論,有與同僚共勉之感覺!

這85則備忘錄有大部分都是我們所學過的,如︰親近的關係、支持、對別人的同理心、運用此時此刻、自我坦露、承認自己的錯誤以及從病人的夢來了解他的生活等等的標題。而整本書中,作者認為在心理治療中,有四個關懷是非常顯著的︰就是死亡、孤獨、人生的意義和自由,而最能引發我興趣的其一項---談論死亡。大部分的治療師都不願意談論死亡這部分,覺得談來沒什麼用。又有些則是懷疑死亡和治療過程有什麼關聯,這其實都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死亡的議題。作者告訴我們有好幾個理由應該在治療中正視死亡。
首先,治療是為了深入、詳細地探索人生的歷程和意義,既然死亡在我們的存在占有核心的地位,既然生命和死亡是相依相存的,那我們怎麼能忽略死亡呢?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想要學習好好活著,就要學習好好死去。』

再者,作者對對於個案有強烈死亡焦慮的會常用的治療方式是直接的!就是平靜的就事論事來剖析焦慮以消除個案的疑慮。我心想︰當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可能不會懼怕死亡,因為信仰能帶給他足夠的安全感。但沒有信仰支持的那些人,難道只靠那三言兩語的專業用語技巧,就足以能平伏大多數對患有死亡焦慮的人所面對的心理障礙?

然而「旅程中的同伴」這個名稱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可能是被美化了名稱而已。實際所指的是在治療過程中,個案和治療師是一起共同探討問題的。作者也有講到,在某些治療團體中,每個團員都有顯著的改變與成長,就唯獨帶領的那一位治療師沒有改變,他認為這是相當可悲的。在治療的過程,面對個案的問題,實際上也在引發治療師思索自己的問題,在整個治療情境中,雙方都要對彼此的關係不斷探討,治療師也必須適時的修正自己,以達到有效的治療目標。所以,每當在一次治療結束後,不只是個案獲得成長,治療師應該也會有所收獲。這就是所謂「旅程中的同伴」,會互相影響和互相改變的。

在這本書裡,我看到很多重要的治療技巧和嚴肅的態度。裡面有很多是一般治療師所忽略的大小事情,作者都逐一提出,並詳細解釋每一項決定的優缺點,以及個案可能會有的反應且相當具體,也提供了很多可行的方針。另外,他關心病人和重視每一次的治療經驗,以及不斷在治療中有所體會與成長的人生態度,這做法也是我最為敬佩和欣賞的。
<生涯性向發展的綜合分析>

從這兩份<<生涯性向量表>>與<<柯塞人格氣質量表>>的結果得知,我是屬於---ENFP鼓舞皎發者型和SAE型。

特徵分析:
具有溫暖且充滿熱誠和外向的特質,屬於想像力豐富的人際型代表人物。不但平易近人且經常有用不完的精力,除了懂得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外,還能從事挑戰性高的工作。很喜歡憑直覺來判斷以及選擇,當要面對外在世界變化與紛擾時,可能會變得相當敏感且產生反應過度的情形,有時會陷入無法抉擇的兩難困境之。同時你亦很容易肯定他人,有時卻反而讓人覺得不夠誠懇,同時自己也非常需要別人的肯定,所以可能會盡力去做些讓他人高興的事。由於天生的熱情與寬容,只要稍稍用心,就能非常體貼及善解人意,但有時需要留意把握堅持自己的立場。

工作性格之優、缺點:
優點:
一. 是個革新的思想家,也是非常優秀的問題解決專家。
二. 能夠綜合、結合其他人的興趣、智慧和才能。
三. 能夠成功地完成每一件自己有興趣的事情。
四. 能夠妥善的把工作分配給適合的人。
五. 散發著強烈的熱力與精神,而且會感染四周圍的人。

缺點:
一. 組織能力可能較弱,若缺乏主客觀的培育發展可能比較不適應行政類型主管的角色。
二. 較無法顧及計劃中的細節部份,可能會因自己對工作覺得無趣或厭倦而造成工作的拖延。
三. 對於一成不變的例行公事較沒有耐心,一個人獨自工作時,鬥志及效果會比較低落。

選擇的職業:有關音樂與藝術方面的、社工或心理治療師、大眾傳播、教育方面等。

在工作方面,常常會認為”工作即是遊戲”,只要我覺得這個工作值得投入,都會將事情做好,可能很難只待在某一種行業,因為我會覺得:去了解某種新興行業,比一直待在原本老早就熟悉的行業來的有趣而有挑戰得多了,時常在人際關係上有很好的互動。由於外向而熱情的個性所致,總會常提出許多令人興奮的想法,也常獲得許多人的支持與認同,但值得要提醒的:自己要堅持目標,做事都要有始有終。

=====================================================================
少壯不努力 ---> 歲月不繞人!
+ 0 2009-04-30 12:43:14

生命的禮物有否認真讀過@@?
我對lee本書感興趣^+++^

版主回應
冇認真睇過 @ @ 請問點寫得出心得來呢? XD
你又會對這些心理治療的書有興趣嘅?
2009-05-05 19: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