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5 18:54:37= 余生 =
『情人節』& 『元宵节』
情人節又名聖華倫泰節(英語:St. Valentine’s Day),在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男女在這一天互送巧克力、賀卡和花,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這節日原來紀念兩位同是名叫華倫泰的基督宗教初期教會殉道聖人。
起源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佈廢棄所有婚姻的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下令全國男子都要從軍。一名叫華倫泰(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戀的男女舉行婚禮。事情被告發後,華倫泰神父被羅馬政府捸捕,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現在,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英語裡被稱為Valentine’s Day,用以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
情人節文化
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係的發展關鍵。
各國家(地區)文化:
美國:男性在這一天向他的女性朋友說「情人節快樂」已經沒有特別的感情關係,而逐漸演變為有如公開場合的打招呼的形式。但男性較少在公開場合對另一位男性如此打招呼。
英國:從17世紀開始,情人節變得普遍。
日本:女性送巧克力給她喜歡的男性,而男性則在一個月後的白色情人節(ホワイトデー,White Day)回禮表衷腸,這是日本商人於1965年炒作的結果。
台灣:因受鄰近國家日本的影響,也慶祝這個節日,但與日本不同的是,在台灣卻是男生送女生禮物。另外,沒有交往對象的年輕男女也常選在這天向喜歡的人告白,情侶亦會特別在這天約會。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隨著商業炒作的發展,不少年輕男女也開始慶祝這個節日。由於對「情人」一詞的不同理解(在大陸用語中,「情人」有時包含「情婦」、「情夫」,即合法婚姻以外的男女關係的意味),遭到一些非議。另一方面,由於擔心西方節日不斷湧入中國,沖淡了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慶祝,這一節日經常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對和抵制。直到現在,每年的這一時候,仍在媒體上有著類似評論。傳統人士一直希望從根本上用七夕節或元宵節取代情人節。
香港:受到西方文化長期影響下,慶祝情人節已有多年歷史。男女會互贈禮物,男送女的標準禮物通常是鮮花、巧克力、首飾等,女送男的一般是手錶、領帶等男士服飾用品,並且常會到餐廳享用燭光晚餐。
澳門:在情人節日,男會送鮮花給女,女則會送給男朱古力(巧克力)。男女情侶都非常重視這天的節日。
禮物
美國在1980年代,鑽石商開始針對情人節做首飾的促銷活動,使得情人節的禮物類型由巧克力和鮮花兩大類中,又多了首飾珠寶這一類。
商業化的非議
由於商人的推波助瀾,某些男性會傾盡多月積蓄,購買比平日昂貴數倍的玫瑰花、名貴如Louis Vuitton,Gucci[1]系列的手提包以及鑽戒等贈予女伴、邀請女伴享用比平日昂貴的情人節晚餐等討女伴歡心,其嚴重商業化的現象引起不少文化人士批評。日本商人更製造「白色情人節」,令情人節的商業化意味更深。這些商業化現象令情人失去了表達心意的原意,變成以消費為主題的「賀卡節日」。此外,這種商業化現象亦使得一些人以金錢來衡量愛情,令愛情變質。
近年有網民組成去死去死團,以「情侶去死」為口號,反對商業化的愛情以及情人節慶祝方式。
中國情人節
有一些人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或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但另有一個在漢民族中式微,在一些少數民族依然流行的節日上巳節(又稱三月三)更符合情人節的內容。
在漢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乞巧、許願的節日。近年台灣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係。
元宵節在習俗上比較近似情人節,在唐代古詩中,就有描寫元宵節的詩句。在宋代,朱淑真(一說為歐陽修所作)的生查子寫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上巳節本來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結交異性的節日,漢之前更有野合的習俗,後來禮教興起,野合的習俗消失,但當時男女交往還是比後世自由,年輕男女依然會在當天到郊外踏青遊玩。到南宋時理學興起,禮教變得森嚴,上巳節就在漢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
起源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佈廢棄所有婚姻的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下令全國男子都要從軍。一名叫華倫泰(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戀的男女舉行婚禮。事情被告發後,華倫泰神父被羅馬政府捸捕,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現在,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英語裡被稱為Valentine’s Day,用以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
情人節文化
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係的發展關鍵。
各國家(地區)文化:
美國:男性在這一天向他的女性朋友說「情人節快樂」已經沒有特別的感情關係,而逐漸演變為有如公開場合的打招呼的形式。但男性較少在公開場合對另一位男性如此打招呼。
英國:從17世紀開始,情人節變得普遍。
日本:女性送巧克力給她喜歡的男性,而男性則在一個月後的白色情人節(ホワイトデー,White Day)回禮表衷腸,這是日本商人於1965年炒作的結果。
台灣:因受鄰近國家日本的影響,也慶祝這個節日,但與日本不同的是,在台灣卻是男生送女生禮物。另外,沒有交往對象的年輕男女也常選在這天向喜歡的人告白,情侶亦會特別在這天約會。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隨著商業炒作的發展,不少年輕男女也開始慶祝這個節日。由於對「情人」一詞的不同理解(在大陸用語中,「情人」有時包含「情婦」、「情夫」,即合法婚姻以外的男女關係的意味),遭到一些非議。另一方面,由於擔心西方節日不斷湧入中國,沖淡了對中國傳統節日的慶祝,這一節日經常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對和抵制。直到現在,每年的這一時候,仍在媒體上有著類似評論。傳統人士一直希望從根本上用七夕節或元宵節取代情人節。
香港:受到西方文化長期影響下,慶祝情人節已有多年歷史。男女會互贈禮物,男送女的標準禮物通常是鮮花、巧克力、首飾等,女送男的一般是手錶、領帶等男士服飾用品,並且常會到餐廳享用燭光晚餐。
澳門:在情人節日,男會送鮮花給女,女則會送給男朱古力(巧克力)。男女情侶都非常重視這天的節日。
禮物
美國在1980年代,鑽石商開始針對情人節做首飾的促銷活動,使得情人節的禮物類型由巧克力和鮮花兩大類中,又多了首飾珠寶這一類。
商業化的非議
由於商人的推波助瀾,某些男性會傾盡多月積蓄,購買比平日昂貴數倍的玫瑰花、名貴如Louis Vuitton,Gucci[1]系列的手提包以及鑽戒等贈予女伴、邀請女伴享用比平日昂貴的情人節晚餐等討女伴歡心,其嚴重商業化的現象引起不少文化人士批評。日本商人更製造「白色情人節」,令情人節的商業化意味更深。這些商業化現象令情人失去了表達心意的原意,變成以消費為主題的「賀卡節日」。此外,這種商業化現象亦使得一些人以金錢來衡量愛情,令愛情變質。
近年有網民組成去死去死團,以「情侶去死」為口號,反對商業化的愛情以及情人節慶祝方式。
中國情人節
有一些人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或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但另有一個在漢民族中式微,在一些少數民族依然流行的節日上巳節(又稱三月三)更符合情人節的內容。
在漢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乞巧、許願的節日。近年台灣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係。
元宵節在習俗上比較近似情人節,在唐代古詩中,就有描寫元宵節的詩句。在宋代,朱淑真(一說為歐陽修所作)的生查子寫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上巳節本來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結交異性的節日,漢之前更有野合的習俗,後來禮教興起,野合的習俗消失,但當時男女交往還是比後世自由,年輕男女依然會在當天到郊外踏青遊玩。到南宋時理學興起,禮教變得森嚴,上巳節就在漢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
元宵節,亦稱為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這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錢塘瞿佑《雙頭牡丹燈記》:“每歲元夕,于明州張燈五夜。傾城士女,皆得縱觀”。在這一天,人們要吃元宵,鬧燈會,猜燈謎,提燈籠,許多地方還有放天燈的習俗。是華人社會的盛大節日之一,也被認為是中國人除了七夕以外的情人節。
道教中,上元節視為天官大帝(堯)誕辰,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分別屬天、地、人這三官主管。上元節天官喜樂,故燃燈以慶。終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在廣東佛山,有元宵節的傳統習俗“行通濟,無閉翳”。寓意走過通濟橋,就會健健康康,無閉翳。
道教中,上元節視為天官大帝(堯)誕辰,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分別屬天、地、人這三官主管。上元節天官喜樂,故燃燈以慶。終唐一代,朝廷皆正式祭拜。
在廣東佛山,有元宵節的傳統習俗“行通濟,無閉翳”。寓意走過通濟橋,就會健健康康,無閉翳。
2007年台灣燈會在嘉義縣太保市之盛況
在台灣,除了賞花燈活動及著名的臺北燈節、台灣燈會之外,還有台灣北部的臺北縣平溪鄉放天燈活動。另外,台灣中北部苗栗市則有著名的「苗栗蹦龍」,苗栗蹦龍是指以鞭炮、蜂炮炸舞龍方式得到「去邪(去舊)迎新年」的作用。在台灣南部的台南縣鹽水鎮則有著名的「鹽水蜂炮」。
在台灣東部的台東市,則有「炸玄壇爺(炸寒單爺)」,也是以蜂炮為主,但與鹽水蜂炮的進行方式並不相同。
在台灣早期,有在元宵節夜裡未婚的女性要偷得蔥來討個吉兆的說法。俗語說:「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台灣話發音)。
在馬來西亞,未婚男女在元宵節聚集到河邊拋柑,並在柑上面寫下姓名和聯絡方式,希望就此結識可以攜手相伴的伴侶。
在台灣,除了賞花燈活動及著名的臺北燈節、台灣燈會之外,還有台灣北部的臺北縣平溪鄉放天燈活動。另外,台灣中北部苗栗市則有著名的「苗栗蹦龍」,苗栗蹦龍是指以鞭炮、蜂炮炸舞龍方式得到「去邪(去舊)迎新年」的作用。在台灣南部的台南縣鹽水鎮則有著名的「鹽水蜂炮」。
在台灣東部的台東市,則有「炸玄壇爺(炸寒單爺)」,也是以蜂炮為主,但與鹽水蜂炮的進行方式並不相同。
在台灣早期,有在元宵節夜裡未婚的女性要偷得蔥來討個吉兆的說法。俗語說:「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台灣話發音)。
在馬來西亞,未婚男女在元宵節聚集到河邊拋柑,並在柑上面寫下姓名和聯絡方式,希望就此結識可以攜手相伴的伴侶。
起源
據史籍記載,元宵節開始於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相傳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後一族控制了政權。呂後死後,周勃、陳平等元老奮起勘平「諸呂之亂」,擁劉恆為主,是為漢文帝。文帝博採眾臣建議,精心治國,使漢帝國又處強盛。因掃除諸呂正是在正月十五,所以每年這一天的晚上,文帝就微服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以示紀念。漢文帝因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日本的元宵節
日本的元宵節稱為小正月(こしょうがつ),明治維新後改為格裏曆1月15日,習俗有迎年神、祖靈,祈求豐收,有在早上吃紅豆粥的習俗。
小正月也是日本成年禮(男性的元服禮和女性的裳著禮)舉行的日子,因此也是成人節。
據史籍記載,元宵節開始於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相傳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後一族控制了政權。呂後死後,周勃、陳平等元老奮起勘平「諸呂之亂」,擁劉恆為主,是為漢文帝。文帝博採眾臣建議,精心治國,使漢帝國又處強盛。因掃除諸呂正是在正月十五,所以每年這一天的晚上,文帝就微服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以示紀念。漢文帝因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日本的元宵節
日本的元宵節稱為小正月(こしょうがつ),明治維新後改為格裏曆1月15日,習俗有迎年神、祖靈,祈求豐收,有在早上吃紅豆粥的習俗。
小正月也是日本成年禮(男性的元服禮和女性的裳著禮)舉行的日子,因此也是成人節。
上一篇:~來匆匆去匆匆之<鼠>年~
好"長"盡bor~~~
好快你可以出書架嗱~~
咦!你咪就係十年難得一見ge可可小姐~
得閒就多d黎留言返幾句啦~
miss u 呢~ kaka... 2008-02-29 10: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