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2 07:50:05Ray

狀元的迷思

很久沒有新文章,把一篇大概見不了報的投稿拿來充充場面好了:


近來大學指考和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紛紛放榜,「狀元」題材又成了大眾關切的焦點。更深一層看,這不僅僅是滿足了大眾的好奇心,也反應了華人社會裡某種不正常的心態。

中國自科舉取仕以來,一共產生過超過十萬名進士,有大陸學者皓首窮經,整了了一本「歷代狀元名錄」。裡頭固有傑出的王維、柳公權、文天祥、翁同龢、張蹇等名士,也有秦檜、蔡京或者號稱「最不要臉狀元」的裴思謙這樣享有千古罵名的人物,可見所謂「狀元」與否,未必能和事功成正比。

但畢竟狀元還是狀元,有人寫歷代狀元名錄,卻不會有人整理歷代榜眼、探花或進士名錄。在仕途上,由皇帝欽點的狀元不但受到矚目,而且很可能比其他人順遂得多;原因無他,就在「皇帝欽點」四個字,既然有天縱英明的皇上背書,狀元豈能不出類拔萃、高人一等?

從事實來看,無論古今的所謂狀元,其實都只是一種迷思、一種虛幻的名詞。科舉考試千中甚至萬中取一,除非靠特殊關係,能入選者當有一定之水準,狀元與榜眼差距何在?榜眼又與第四名的進士差別何在?指考、基測亦然,兩個名次之間往往差距不過幾分或零點幾分,連一題選擇題的分數都不到,所謂的「狀元」,又能證明什麼?

不幸的是,這種道理雖然好懂,但不論國家考試、入學考試甚至私人公司考試,狀元與否,仍常常是焦點;而且除了入學考試外,其他狀元受到特別待遇的原因很可能和千年百年前一樣,「天子門生」:既是主考官或者公司老闆欽點,仕途不順,豈不代表「高層」眼光有誤?因此除非表現真的荒腔走板,否則平步青雲,自不在話下。

從教育或者社會的眼光來看,在提倡「多元入學」、「多元價值」的同時,又去炒作「狀元」題材無疑是弔詭的,但炒作只是結果,重點還是在社會大眾甚至菁英階層仍走不出這個迷思。當大家困在這個迷思裡的同時,別忘了陳水扁總統當年律師考試也是狀元,他對「法律」的見解和力行又在哪高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