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29 08:46:27亂太郎

從日本兵庫尼崎列車出軌事件比較台日新聞報導手法

http://dailynews.yahoo.co.jp/fc/local/jr_fukuchiyama_accident/?1114568127

這是日本最近幾年,應該是說最近十幾年,最大的列車脫軌事件,因此自然吸引了媒體的目光,但是他們跟台灣媒體有什麼不同呢
(一)傷亡人數
台灣的媒體,道聽塗說,簡直不求證,所以總統大選的時候,明明有中選會的計票速報,可是硬是會有電視台為了吸引選民看他那台,不惜臆測亂猜甚至灌爆票數,一點求真求實的新聞道德也沒有
反觀日本 傷亡人數最近才確認為一百零六人,可是在這之前,從來沒有人為了收視率,對傷亡人數灌水 各媒體人數一致的逐步增加 民眾也不會有對數字懷疑的

(二)採訪角度 遺屬
台灣碰到這種重大事件,通常沒有記者肯認真作深度報導,於是就一直非常氾濫的用著SNG,然後一定找女記者,用一付驚恐而急促的聲調,在現場搜尋落單的罹難者家屬,拍攝他們哀淒的臉,然後問一些<請問你是不是很難過>的混帳話,報導一直繞著現場打轉,然後就在就難人員忙得不可開交時,還要他們現場接受訪問,以追求所謂<臨場感>

反觀日本,事件發生第一天,當然會去現場報導,但是絕對都保持遠距離,不會妨礙用布遮著(考量對搬出遺體的尊重)的現場救難人員之工作
,要訪問,就訪問在後方指揮的救難指揮官,事實也能掌握,也不妨礙救難,至於訪問遺屬,他們第二天就開始了,但是,是做罹難者的報導,經家屬同意播放罹難者生前照片,說一些比如<河本一郎,三十一歲,是公司職員,當天為了要去開會,所以提早出門,結果。。>等的感傷的話

(三)肇事者
在台灣新聞媒體裡面對於<肇事者>這邊的描寫,大概就止於<酒醉駕車 一時大意>等問題而已,但是日本的新聞,先是好幾次作出實物模型,模仿出事原因,然後肇事原因也一並深入追蹤,比如這次肇事者是二十三歲的年輕駕駛員,已經去世,那新聞媒體並不會輕易把原因歸於年輕沒駕駛經驗一時慌張等自己想出來的理由,而是深入去追,在事件發生一周多以後還在追,就追蹤出原來該車站發車會車頻繁,每一兩分鐘都有車子來,所以慢一點都會使得整個交通的發車時間大受影響,而JR西日本又要求如果誤點(即使誤點十秒)要寫反省書,並且接受三天到一禮拜左右的再教育,之前就已經有駕駛因為壓力太大而自殺了,而這次的駕駛員,也有可能因怕誤點,所以加速失速,才會撞到大廈的地下室停車場,第一節車廂本來有二十一公尺長,因為撞太用力啦,縮成只有七公尺左右等等,所以首當其衝的駕駛員的遺體,是最後被發現的

台灣的媒體再不用功,讓全民都覺得媒體報導都是看看就好,不用認真時,那新聞跟綜藝節目有啥區別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