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21 15:00:18~^^~

冷調世態裡的慾望弔詭,,,

當代名家群像系列
冷調世態裡的慾望弔詭
英國:安妮塔.布魯克納(Anita Brookner, 1928-)
◎伍軒宏

 在成為小說家之前,布魯克納是藝術史學者,專長是十八世紀法國繪畫。一九六七至六八年期間曾任劍橋大學教授(她是第一位擔任在英國地位崇高的「Slade Professor」藝術教職的女性),後來任教於著名的科陶德藝術中心(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多年,出版過法國浪漫主義等多種藝術史學術專書。布魯克納五十幾歲才出版小說,自一九八一年以來,一年一本的穩定配速,現在已有二十幾本。

  布魯克納寫作風格和興趣接近十九世紀末的亨利.詹姆斯及艾迪絲.華頓(Edith Wharton),她的作品沒有當代小說的強烈個人風格或實驗色彩,比較像是冷調的世態小說,在淡淡羅曼史般的語言之下,有一種默默看透世事的眼神。二○○二年新刊的藍燈書屋「現代文庫經典」版詹姆斯《一位女士的畫像》就是布魯克納所寫的導讀,由此可看出她是寫實主義小說的當代解人,在舊敘事傳統中詮釋新世態。

 布魯克納的第四本小說《湖濱旅店》(Hotel du Lac,此書一九九○年曾出版中譯本,當時譯為《杜蘭葛山莊》。)獲得一九八四年(曼)布克獎,她也一舉成名。故事敘述作為外遇第三者的愛情小說家,想透過婚姻把自己納入正常的生活軌道,卻在最後一刻逃婚;朋友送她到瑞士的湖濱旅店,一面寫作,一面整理心情。九月淡季的度假旅店只剩下少數不願意回家的畸零人,善於創造人物卻拙於人際關係的女作家逐漸打開自己。有人說服她,認為沒有愛情的婚姻才能給人適當的快樂;沒有愛情,人才有自主性。作家再次接受求婚,寫分手信給舊情人,最後卻發現事情另有蹊蹺。

 一九九六年的《轉換心態》(Altered States)算是布魯克納的代表作,清楚地點出她關切的主題。故事有點像陰鬱版的電影《心動》,拘謹的英國律師薛伍德愛上長久失聯的「遠親」(父親第一任妻子的孫女)——直來直往、定不下來的莎拉。他沒法解釋為什麼喜歡缺點多、沒耐性、謎樣的莎拉。艾倫常找不到她,也抓不住她;後來,她突然消失,音訊全無。幾經曲折,艾倫娶了莎拉的多年老友——懂得照顧人、喜歡家庭、愛好閱讀的安琪拉。兩個不算相愛的人就這樣綁在一起,直到安琪拉流產後憂鬱自殺。經過這一連串事件,艾倫終於了解,他對莎拉的愛總是伴隨著她的冷漠和混亂而來,是一種原始的焦慮;那種愛是無法維持的,而莎拉似乎早就明瞭這點:相愛的人也許不應該、也終究不能在一起。

 幾年前,有人在《倫敦書評》上批評,多年來布魯克納似乎一直重複用不同方式寫同一個故事。對於產量相當大的布魯克納而言,這種說法強調她的小說都有類似的人物和關切,是相同主題的多重變奏。但我們也可以說,所有的主要作家也都是如此:一輩子專心而重複地寫同一個故事。她的小說基調是:愛情是無法成全的,也最好不要求全,慾望的動力在有意無意間得以保存。無論是主動或被動,選擇某種衡量過的失落,也許是唯一的出路。

 在近作《介入的規則》(The Rules of Engagement,2003,書名另有「交戰規則」之意)裡,布魯克納繼續以乾淨清淡的英文,持平的語調,寫兩個原本同名女性的不同選擇,他們如何在遵守社會規範和踰越的渴望之間,掙扎出自處的空間。此書似乎仍和前作一樣,流暢有餘,保守依舊,創新不足。然而,這也恰是她作品的有趣之處:和一般晚近對文藝創作的看法不同,到了中年才正式投身寫作的布魯克納,風格上不刻意求新,議題上無意涉及性別批判,也沒有使命感,更缺乏社會意識。她似乎只想不斷尋找切角,講述一個又一個說不完的愛情困局,還有慾望的弔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