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2 10:36:35深藍

好文分享 - 跟著楊茂秀「泡」潛能



兒童哲學宗師 - 楊茂秀老師 (
攝影=黃念謹)

深藍在前幾篇文章裡曾提過有關【兒童哲學】
其實源自於大學時
,從楊茂秀教授所修的課程─兒童哲學
後來楊老師創辦【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推廣兒童哲學不遺餘力
這一期張老師月刊整理楊茂秀教授的訪談
深藍當媽媽之後,對兒童哲學更有領悟:

跟著楊茂秀「泡」潛能

「毛毛蟲沒有筆,只有絲,毛毛蟲用絲寫作業,他知道他的絲很寶貴,他知道他的絲是自己做的,他知道他的絲是不會斷的……。」——小孩童詩

口述=楊茂秀 文字整理=楊雅亭

等一下,愛思考的楊茂秀就會出現了,他會告訴我們很多與潛能有關的小故事。
你是否覺得很奇怪,愛說故事的楊茂秀不是應該背著大大的故事袋,怎麼老是戴上畫家帽?會不會戴上畫家帽,就好像開啟一場好玩的「假裝」遊戲,在玩耍的魔法下施展畫畫的潛質?
好像有幾分道理,當我們要楊老師在圖畫紙上畫畫,他的確愈鼓掌叫好,畫得愈多愈好。或者你再問,誰說只有畫家才能戴畫家帽?就像為何詩只能住在詩集裡。你看,毛毛蟲哲學基金會的那片牆,不是爬著一條長長的可愛的毛蟲詩,其中有一首耐人尋味的童詩:「毛毛蟲沒有筆,只有絲,毛毛蟲用絲寫作業,他知道他的絲很寶貴,他知道他的絲是自己做的,他知道他的絲是不會斷……。」
毛蟲不吐墨汁,最愛吐絲;橡實不愛變成麵包樹,自然變成大橡樹;小鳥不愛冰冷湖水,天性飛向藍天……。
萬物終以真實樣貌浮現,孩子各有質地,唯有源於自己才是真實,潛能開發或許亦是如此吧?
那麼潛能究竟要如何開發呢?噓,愛思考的楊茂秀出現了,他準備抖抖故事,帶著你一起思考。

《發現》每個小孩都是一個哲學家。
在回答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之前,我們先思考「孩子是什麼」?
我一直覺得孩子是非常神祕的東西,要瞭解孩子,我們也要他們願意「主動冒出」,才有介入的可能。在《和我玩好嗎?》的繪本裡,小女孩很急切地想跟森林裡的動物玩耍,可是動物一下子都跑光光了,直到小女孩安靜坐下,動物才悄悄地圍繞她身邊。孩子的潛能也一樣,爸媽要像做泡菜的方式,慢慢浸泡出瞭解孩子的智慧。
小孩是非常神祕的動物,他們的想法、潛能,到現在我們還不太瞭解。那麼我們要如何透過哲學的思維,讓小孩以自主的方式試探潛能?
我先說一個故事,有一個女孩告訴身為猶太長老的父親:「長大後,我也要當長老。」猶太教長老的社會地位非常崇高,而且通常是由男人擔任。於是父親說:「我們沒有女性的長老,我也不知道妳的資質如何?」
女兒回答:「你沒有兒子,不傳我傳誰?不如來考驗我吧!」於是父親提出這樣的問題:「有兩個面貌清秀的雙胞胎,從煙囪爬下來,結果一個臉很黑,另一個臉很白淨。請問誰會先去洗臉?」女兒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髒臉的!」聽見答案後,爸爸一臉失望的模樣。
女兒想了一會,說:「乾淨的,因為她看見黑臉,推論自己的臉也是髒的。」父親還是流露出一點點失望的神情。女孩再度思考一會兒說:「爸,我有問題耶,為何兩人同時下來,結果一個沾滿煤灰,另一個卻是素淨的?」父親聽完大笑:「妳真是塊料!」
每個小孩都是天生的哲學家,他們從小就愛發問、愛思考,只是大人總是急著把「正確知識」塞進孩子的腦袋裡,讓孩子變成回答問題的機器。哲學的力量即如李普曼所言:「幫助孩子對重要的人生問題,構築出自己的思考及答案。」讓孩子在安全的客觀環境裡學習主動思考,而且會問、敢問。如果大人從小就可以認真地對待孩子的發問、開發孩子提問的智巧,都有助於孩子自發性地發展潛質。

《灌溉》在假裝的遊戲裡,試探、修正、發展。
「潛能」是一顆含藏的種籽,「開發」這個詞彙感覺上有點人定勝天的意味。讓夢想(潛能)變成理想(真實),是需要時間、步驟。如何拿捏?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阻礙孩子無法連續享樂的,通常是父母及老師。
我覺得顧及孩子的需求非常重要,只是有些家長總認為必須儘量開發孩子的潛能。我覺得這種觀念是錯的,就像人類認為高山有種植蔬果的潛能,結果卻因不當開發而造成大地反撲。
大人對孩子有主張是人之常情,但我想說的是,別那麼強勢,讓孩子隨著時間慢慢地孕育。生命需要時間與人慢慢地建立關係,潛能也需要在「猜測」、「假裝」的遊戲裡,透過每一次的選擇,逐步試探、修正來確認。
父母對孩子的控制通常是自覺的,只是孩子未必控制得了,而且你會發現,爸媽的擔心最後通常會變成預言。我的女兒靈靈從小就愛芭蕾舞,在她快上幼稚園時,有一天,我們到公園看表演。
那年的秋天,天空密佈一群星星鳥,牠們準備往南飛;舞臺上,一群俄亥亞的芭蕾舞者輕巧地迴旋、跳躍。秋風冷冽,我們蓋上毯子欣賞。我隨口問靈靈:「等一下,妳要不要上去跳?」靈靈兩眼骨碌碌地直盯舞臺,以迅雷不急掩耳的速度,扒了衣服,跳上臺,因為芭蕾舞者看起來就像沒穿似地。我有制止她,但我知道阻止不了,就讓她去玩……。
再講一個有趣的例子,有一個美國媽媽在出門前告誡孩子:「別把黑豆塞鼻孔,會很麻煩。」不講沒事,講完孩子開始翻箱倒櫃,找黑豆,塞塞塞,結果真的造成大麻煩。

《合作》年輕人、老人,與天地萬物一起歡樂共舞。
養育一個小孩就像修一個博士學位,需要很多的學習,否則我們很容易以自己的成長經驗來豢養小孩。在過去鄰里互動頻繁、大家會互相照應的年代,我曾在秋夜裡,背著小靈靈在社區散步。突然有位歐巴桑疾奔而來,說:「ㄟ,現在你把孩子背出來,會沾露、黑姑(氣喘)。」
不管論點真假,她願意主動分享育兒經是很珍貴的情分,現在人比較少這樣幫忙。所以我認為我們非常需要開發合作的潛能,人是需要和天地萬物合作。
在《每個人心中都有2隻鱷魚》這本書的序文中,我提到一段故事。我遇見一位很有智慧的計程車司機,他告訴我:「這種涼涼天,待在家裡,泡杯福壽山茶,什麼都不用想,不必計畫、不必思念人,才是夕陽無限好。」我回答他:「你真是有智慧的老哥。我覺得一個人享受這樣的心境很好,但如果可以跟年輕人分享,晨光與夕陽放置同一畫面,豈不更好?」
算算女兒靈靈在台灣生活時間還不到七年,她學的是美國的文化,是個絕絕對對的女性主義者,一個年輕靈魂的哲學家。她再再提醒我注意,年輕人與老年人的差別其實沒那麼大,其實都可以互相學習的,激發彼此的合作潛能。
最後我想分享一段可愛的故事。有一個老人偷偷跟小孩說:「我可以聽到玉米發芽的聲音、風的演奏、鳥的交響樂……。」小孩聽了興奮得要老人教教他。老人這麼說:「小孩,你要知道,在自然界負責教導的老師是玉米、昆蟲、小鳥……。」
來自荒原的人類,在天地間以萬物為師;在人間相互倚靠,透過彼此的諒解、允許犯錯再修正,潛能才得以化身成一門門的藝術。

全文請詳見張老師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