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7-02 13:40:13深藍

愛,可以療傷

Dear卿
妳問我新婚生活過得如何?
驚奇地發現,我的言語變得柔軟了,
不再像以前總是酸溜溜的…

幾個月前打電話給母親,
問她有沒收到我的結婚照片?
她不滿意美國老公,覺得他配不上我,問我為什麼從英國念完書後不直接回台灣,
讓男友從美國追過來,看看他是不是真心的?

電話另一頭的我,聽得很不是滋味;
女兒結婚,再怎麼說總希望得到家人的祝福;
以往聽到母親刺耳的話,
我的反應總是不以為然,
或者以生氣的口吻和她爭論,
但這次我不再刺回去,
只淡淡地說:「妳總希望我過得幸福吧?
我現在過得很快樂,老公對我也很好,
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掛上電話,
儘管心裡難過母親的反應,
但也很平靜安寧,
不像以往充滿後悔與罪惡感。

今天母親打電話來,
問我怎麼最近沒打電話回台灣?
是不是還在生氣那天她說的話?
她不好意思地表示,那天她剛睡醒,
話講得不好之處,請我不要在意。
接著大方表示,等我回台灣可以帶任何家裡的東西回美國
(我媽有很多私藏好物,
像一些瓷器碗盤啦,花飾床單等,
但是要給人,恐怕她還得想想!)
我聽了跟妹妹開玩笑說,
這段話得錄起來哦!

媽媽憂鬱不安的個性其來有自:
從小是童養媳的她,
原本應當配給大舅,
但她選擇和我爸結婚,
在那個年代相當不容易;
可惜我爸令她失望,
家裡總是處在經濟不穩定的掙扎,
妯娌之間總覺得奶奶偏心,
親戚對她不夠好…
現在看來,
童養媳的家庭背景養成刻薄的個性,
其實是母親沒有安全感的反映;
突然間我對母親的尖酸言語能夠理解,
理解與諒解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

透視自己的早熟個性,
有一部份源於父母婚姻的爭執;
當別的孩童還在尋求父母的疼愛之際,
身為長女的我得在父母中間擔任協調人的角色,
那是一種被迫式的長大,
即使心裡不願意但必須如此…
造成在堅強獨立的外表下,
有時也想依賴或需要別人,
卻不知如何表現出來。

這次找到的幸福是我從不敢期待的
兩個陌生人因為愛彼此而相守
無需任何條件
因為對方的愛
我開始學習去信任
去需要
去撒嬌
去賴皮
待在角落的小小孩終於脫殼而出!
不用堅強也可以活得很好
不用獨立包裹全部的自己
不用擔心不被接受

愛,可以療傷也可以感染
帶著這份愛與被愛的幸福
想送給母親與家人
謝謝老公—Thank you for loving me…

上一篇:為何夢見他

下一篇:思念從未走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