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10 14:49:31小羽

啦啦隊現形記(一)

比賽不應變成少數人的專利,因為好的運動項目,應該被推廣,而讓更多人參與的條件就是規則必須普及化,講到這裡,我想,大家都應該有共識…。

也就是說,如果比賽的調性不能定位清楚,教練帶隊參賽便如履薄冰(教練帶隊的辛苦稍後再聊)。
規則的盲點

今年的規則多了英文旁白,但有錯字:
拋投是toss,規則錯寫成tosse(字典是查不到的),讓我們來看看這次的規則…
一、競技啦啦隊
(一)基本技術:60%
1、舞伴技巧(15分)。
2、金字塔(15分)。
3、騰翻(10分)。
4、拋投(10分)。
5、跳躍(10分)。
(二)編排技術:40%
1、舞蹈(10分)。
2、口號/手部動作(10分)。
3、結構編排(10分)。
4、整體表現(10分)。

看來看去,找不到”創意”的字樣,怎麼會在講評時一直提創意…,要說服人,請幫創意下一個操作型的定義,何謂創意?]

高中盃啦啦隊比賽不是創意啦啦隊,不然拿下冠軍的高中隊不會拼了命去練空拋轉體。在本屆96學年度中等學校啦隊錦標賽秩序冊第一頁,競賽規則第五點比賽分組中,高中競技啦啦隊分甲乙二組,甲級文中明列:以提升競技啦啦隊水準,期與國際接軌為目標…

所以,是為了與國際接軌才弄了個甲組,恩。再看這次花一百多萬去參加的比賽資訊:

美國比賽連結網站
http://www.usasf.net/frmDefault.aspx?cn=worlds2008.htm

高中賽訂半天的規則,有些動作,在這場國際賽事中,是不被允許操作的,特別是空拋動作,基於許多安全上的考量,該賽事的空拋主流動作是kick full(治平高中開場,四組整齊的空拋踢腿旋轉下)。

也就是說,這支冠軍隊伍的動作要在賽前修正,不改的話,這些選手就只是去美國亮相打個招呼而已。

USASF比賽評分,在國際青少年混合組中
滿分200,其中堆疊技術佔了100分,舞蹈與編排佔50分,騰翻跳躍佔50分,
每一個動作都有難度分級(技巧、拋投、騰翻、跳躍、舞跳…)

每個動作都有名詞解釋和說明,該單位每年都會找教練和評審共同商議訂定規則,而這一場比賽,也只是發展了一百多年的美國,其中一場賽事。這場賽事,有國際組別,只要是外國人”不限一國一隊”都可以參加,去年,中國大陸就派了9隊。

拿著鐵條就說要接軌? 這麼簡單嗎?

把規則項目加上英文旁白就行? 評審的評分訓練與標準呢? 每天都有啦啦隊辛苦練習,裁判是否有跟著在進步?

看完國外的規則後,就會發現,國內的啦啦隊競賽規則頁數一點都不算多。
比賽規劃的盲點

在本屆96學年度中等學校啦隊錦標賽秩序冊第六頁,競賽規程獎勵辦法第二點:本比賽為本會指定符合教育部訂頒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所訂甄試資格之運動錦標賽,凡參加本比賽「高中競技啦啦隊甲級」「國中競啦隊混合組、全女生組」,其實際參賽隊伍(人)數在16個以上,獲得最優級且前6名;或參賽隊伍(人)數在8個以上,獲得最優級組前3名者,將具有運動績優生甄式資格。惟本比賽成績於同學年度中等學校運動聯賽或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將「啦啦隊」列為競賽種類(或項目)時,本比賽依規定將不具有前述運動績優生甄試資格。

(呼~落落長)
來看這一屆的參賽情形:
啦啦舞-國中(5)、高中(5)
競技啦啦隊-國中(6)、高乙女(4)、高乙混(11)、高甲(5)
唯一超過8隊,符合隊數門檻的高乙混合組,抱歉…資格不符,也就是說,本屆參賽的所有選手,獲獎的,都不能有運動績優生甄試資格。

這才是規劃委員會應該去跟教育部爭取的事:
一樣辛苦練習,如此分級有何道理?

要練難一點的動作,就要增加練習的比重,功課顧不顧得了?我想,當教練的很清楚,要我來說,乙組的選手升學後比較不會有課業適應不良的情形,因為比賽動作不用最難,在校課業有可能兼顧。

還設了比賽隊數的限制門檻,啦啦隊一隊21-30多人,這麼多人算是”一”隊啊?很不公平,來參賽的獲獎隊伍也是優秀,他們的運動績優生甄試資格權益竟要棄之於不顧。

教育部諸公在想啥? 這時我們就可以一起大聲說:他們真的不懂,因為都沒練過啦啦隊。

另外,在辦法理頭看不到任何一條送甲組隊冠軍隊伍去美國比賽的文字敘述…
只有在附則裡,第一條:獲獎隊伍獎優先推薦於重要賽會演出。

總經費一百多萬!!…是要消耗預算嗎? 在頒獎結束後突然由主持人宣布,甲組冠軍將整隊前往美國參加比賽,是去美國表演嗎?(如同附則裡頭講的)

這件事需要一個很清楚的交代,除非,這錢是個人或企業的捐款,只要是國家出錢,納稅人有權利知道。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爭議?
因為很多人在乎?所以有很多人投入希望他更好。
誰在乎?

學生、家長、老師、教練、學校在乎,這是很多人花了時間去練習和投入的,這3分鐘,真的很不容易,辦比賽的單位和評審委員們能不用心嗎?

啦啦隊技巧動作,都是用人力去堆疊的,一不慎就會出人命(夠白話吧),例子不用我舉,國內外都有。一場有指標性的全國性比賽,又牽涉中等學校學生的保送甄試資格,自然關心者眾,這些關心都是希望比賽能愈辦愈好,所有批評都是進步的方向。主辦單位是政府機關,我們有義務監督這整個賽事是否有不合理或瑕疵。

辦大型比賽是國際趨勢,承辦單位水準也必須跟著提昇,這次比賽在巨蛋,除了場地好,其他如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下次再聊)。只要看過國內啦啦隊選手的展現,都一定都會說,我們的教練和選手水準都非常好,足以蓬勃發展並和站上國際舞台和其他國家競爭,要有競爭力就要不斷的進歩。

接軌…怎麼接? 是你,你要怎麼接?

(待續)

我是小羽‧啦啦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