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1-07 16:29:09小羽

在啦啦隊男女混合組別中,女隊員所扮演的角色與訓練方向

啦啦隊男女混合組(co-ed),顧名思義是由男隊員和女隊員混合搭配所組成的,在技巧動作呈現與角色分配中,女隊員負責的大部份是上層人員(Flyer/Top person)的角色,也就是被抬舉、支撐的。在國、高中的混合組裡頭就經常可見,一群男性隊員共同支撐起一位女性隊員並展現動作,有如”眾星拱月”一般,而女性隊員就是扮演這輪姣潔的明月。但在大專混合組及社會組裡頭,金字塔動作放寬限制,可以使用3個人2.5段的高度來實行技巧變化,在3層2.5段金字塔技巧中,女隊員又在第二層的高度中巧妙地扮演支撐他人的角色,也是就一般所稱的底層人員(Base)。

由於這個簡單的邏輯:大撐小、小撐更小,女性啦啦隊員在男女混合組別中,不能夠被忽略的就是支撐他的人基本訓練。國、高中的女生隊員,極有可能只專心訓練上層動作,忽略未來扮演底層的可能性,使得女性隊員初期加入大專程度以上的混合組別時,在金字塔遇到許多挫折與不適應。

在此提供幾項訓練混合組女性隊員的建議:

★柔軟度
技巧呈現亮相十分重要,經常看到在設計一連串的技巧動作後,就等著看上層人員自信地亮相,在底層人員忙於練習如何串連技巧橋段時,忽略上層人員完成的展現動作,就有如五星級主炒完美味佳餚後,卻忘了裝盤一般,看不見成品,啦啦隊的技巧成品,就是上層人員的亮相動作。為了有難度更高展現動作,柔軟度將重要關鍵。從自由女神到水滴狀的蠍姿,裁判及觀眾對於的上層人員的呈現動作要求愈來愈高,別只是著重訓練底層隊員托舉技術,卻忽略上層的要求與展現,往往技術難度的提升就全靠上層了,這部分應加強之。

★底層技術訓練
在這裡提到的底層技巧動作,指的是舞伴技巧2層1.5段的基本動作,包括股立姿、肩上騎坐姿、牛角、水上芭蕾…等,女性隊員應將這些基本動作熟稔之,除了增進女性隊員的支撐力外,也可藉由此練習讓女子隊員更能體會底層人員的感受,以增全隊技巧操作時的默契。

★強化核心肌群
這裡的核心肌群意指身體軀幹的肌肉群,包含腹、背肌、側腹肌…,女生在coed隊伍中更需要強大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這在之前以談論過就不再多提。

★關節控制及穩定
特別舉出的部位是膝、腳踝、骨盆、肩膀等部位為重要。訓練上層人員在操作動作時不因底層稍為不穩而產生劇烈搖晃甚至掉落,特別在單腳站立及旋轉技術的展現時,更需要這些關節的控制及穩定,必須使這些部份強化足以抵抗與應付更多變化的連續技巧橋段。上層的穩定度代表著整個技巧的完整性,底層在技巧些許搖晃下,面部表情可能遠看不明顯,若為上層人員,則容易被察覺。

★靈活訓練方式
藉由不同的運動種類訓練(例如舞蹈)可以開發更多細細部的肢體動作,豐富技巧動作展現,活化連續技巧的節奏。另外還有體操、球類運動…,應該以許多不同的方式來刺激以利女子啦啦隊員本體感覺增進。

女性啦啦隊員在混合組中的角色不若全女子組來得完整與豐富,但就長遠的眼光來看,各項訓練還是不能缺少,而且是愈早接觸愈好。女性啦啦隊員訓練的辛苦程度不輸男生,甚至應該說要求更嚴格。據觀察,曾經歷過全女子組底層的啦啦隊員,練習混合組3層2.5段金字塔的中層動作時較容易成功並得心應手,同時較能保護與控制第三層人員。

筆者:黃羽淳/小羽
啦啦隊全女子組出身,之後轉練混合隊,曾代表中華隊參與兩屆世界盃獲二面混合組的銀牌,目前為大專全女子組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