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1 20:38:57歌詠上帝的恩惠

教學實習第一次試教心得!!

好久沒有po文囉~~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剛出爐的,上禮拜六第一次在英語系實習課教學演示的心得報告!!: )) 

 

國中第一組心得報告

498001280教育四甲張詠惠

教學準備經過

我們會選第八課,主要是大部分的人覺得「文法比較有東西可以教」多數決的結果。資料則是非常幸運的因為當時出版社來介紹時,書商帶來了全套第一冊的道具(備課手冊、習作、課本、教師手冊、多媒體光碟一包),所以為我們省下許多的麻煩,尤其是各樣文書檔案在光碟中都有完整的PDF,也讓我們可以有快速的資料流通。教學順序和切割的部分,由於分工當天請病假,我並不清楚;但是似乎是看課程的內容多寡做分割,再用抽籤決定。而我負責到課文的最後一部份,當時表定是包含pronunciation, activityextension;並在最後臨時加入的三課review

 

 

教學設計的構想與原因

其實知道自己負責的部分後,腦筋是一片空白。在自己過去學英文的經驗中,這三個部分總是快速被念過的部分,或是形同課本的插圖,很少真得有機會上到。因此我想說就遵照課本的指示上,不要有太大的變動。結果沒想到後來在和老師meeting時發現有負責文法的同學想到的課程遊戲與activity幾乎完全重疊,並因為老師提醒最後一節課可做全課文的總複習,因此決定把activity的教案刪除,自己增設一個review game的部分。

 

很謝謝許多同學給我在review game上面的鼓勵與回饋。其實雖然看起來是個簡單的構想,但我想這個遊戲想了很久。這主要是源自我之前玩過的一些團康型的大地遊戲(骰骰子、看走到什麼方格作什麼事情的大富翁改版),並選擇用不同顏色的字卡代表不同的題目類型,並在當中增添刺激的「莫名其妙」命運機會題。老實說,在準備這次教案之前,我幾乎沒有認真的想過「英文課」的遊戲可以怎麼玩,也因此找了許多的相關資料,不但複習了jigsaw等教材教法等提過的遊戲外,還看到一些有趣的計分方式(像是以籃球、美式足球等球員進攻的路徑,分成五到六步,學生需連答對五題才能得分,若在當中有答不出來則對方球員可搶答,搶到球權),也覺得自己學到很多。雖然這次沒有用到,但相信也能作為未來教學的參考;這種東西本來就不嫌多,只希望需要時,能信手拈來。總想要

 

除了review game外,我教案還包括發音與延伸,並三課總複習總共三個部分。首先,發音的部分,由於時間十分有限,而且這次的兩個音本來就很相近,個人覺得,甚至似乎也沒有特別辨別的需要;因此就只是補充重音的概念,而忽略發音的稍微差別位置(因為那我到大學語音學都花了很多時間才搞懂一點點),盡快將練習題做完而已。而在延伸的部分,則配合本課文的課程目標,希望幫助學生瞭解,就如同在日月潭會有cable car,在不同的地形氣候下,也會衍生發展採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因此主要以這個為切入點,和學生介紹在乾旱地區、運河、雪地及高地四地的主要交通工具,但由於課程時間有限,我無法如教師手冊中建議的帶領學生討論是否有其他的交通工具或是否有效率等比較延伸性思考,也考量到有些地區(如雪地)對一些學生恐怕比較抽象,因此課程的講解比較著重在讓學生「知道」這些文化,也能不要感到太過陌生,因此我有安排詢問學生是否有看過駱駝或是摸過雪的經驗;另外也希望藉由讓多數學生「舉手」,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中更清醒,也讓更多學生有參與感。最後三課總複習的部分,由於這部分是最後臨時加入,也因為已經是總複習,我並沒有安排許多時間做這個部分;這主要是基於學生都已經熟悉前三課的假設;並且這其實也並非第十二課的主題,所以就只是對答案式的帶過。

 

在教案撰寫得部分,想要補充兩點未來檢討時要注意的。第一,或許因為這次我負責小組教案的統整(也很謝謝許多組員的協助!),因此感覺一直在「改」教案,自己的教案也一改再改,以致於在定稿前對教案有點心生厭煩,而沒有整體再細讀一兩次,導致有些連接語有嚴重的錯誤,像是「Next, is your favorite part—Activity!!」,雖然Activity已經被刪除,還有homework多報了另一個頁數(因為本來有一度要把一部份併為功課,後來才決定在課堂中完成);這是一直到最後我在練習念教案時才發現的,讓我有功虧一簣的感覺,希望未來在定稿前,都能「整個」overall的檢查一次!

第二是關於課程內容「取捨」的部分。有同學回饋擔心依照原本的教案可能會上不完(或是沒有很多時間玩遊戲),這其實也是我在寫教案過程中不斷擔心的部分,按照詳案的部分,我本來是預留了20分鐘玩遊戲;當然我的假設是,這也要照學生的程度作調整,如果在基礎的部分還有要加強,會花一些時間解釋練習題的答案,那我可能就減少發音的練習(part C),並在extension的部分減少介紹,就簡單講過八個單字而已,並在基礎的規則上多些補充、舉例。但是如果學生的程度好(就像今天試教的班級,連有沒有重音都會辨認),那我就會講比較多東西(如同詳案),所以我想如果教學的節奏有掌握,應該是可以上的完;但是這其實也是我有事先想過的(如果有些有同學答錯,那我要刪減哪個部分),也當然在取捨過程中,經歷不少掙扎。到底教案要寫得多簡單,到底哪些要照教師手冊(像是補充「hump」駝峰),哪些要自己想,其實都是

 

實際演示時的表現

要非常感謝老師和同學給予的回饋,統整而後,我將未來的期許分成班級經營與英語教學兩個部分。首先,我認為對於對班級互動的部分,我希望未來往五點更加努力及注意。

第一,我會繼續沿用「起立、立正、敬禮」這套方法。其實本來並無此意,畢竟我好像已經七八年沒在跟老師敬禮。但是我剛開始要上台的情景,卻讓我想到這學期在國中教輔導課的一些情境,而臨時起意,(所以教案中並沒有這部分)。我本來也沒有這樣的習慣(因為我上個學習見習時,主教老師並沒有採用),但是一兩週後開始有學生在心得本上回饋「我們都沒有喊『老師好』」,我下課一問之下,才發現他們其他課程都有喊;而且我後來發現,由於上一堂是家政課,所以孩子的心比較飄,再加上輔導老師要求他們上課照小組坐,所以又要回原本位子拿東西,又要坐到新的位子,教室一開始往往是一片混亂,喊「老師好」也算是提醒大家該上課了,叫大家「立正」,也是一個收心。所以當我發現試教時,有些同學看起來好像很累,也有人比較晚進來,還有人在討論畢冊的事宜,便想也讓他們整頓一下心情。也很謝謝老師給予此步驟的正面回饋。也謝謝有同學回饋到認為這與小組不一貫,在合作上似乎有不妥之處,但是這其實是我在上台前視教室「學生」環境的臨時起意,但下次也會學習先跟組員討論溝通。

第二,由於這是四十五分鐘課程集中在二十分鐘的濃縮版,我希望在時間的控制上能更有效率;其實我本來大概有安排好,就是哪些要上、哪些要「假裝我們已經上完了」,但是在review的部分,因為回答問題有加分,同學希望可以有更多機會加分,我就應觀眾要求,把該部分上完,而拖延到後面遊戲的時間,感覺很可惜。而且在後來看影片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很多講解規則的部分,因為中英夾雜,似乎花了太多的時間,也間接拖垮造成整個節奏的速度,因此希望在「執行」教案的過程能更有效率為第二個部分。

第三是個很細微的部分,就是我在課程的開始用顏色幫學生分組,但是標示是用顏色的磁鐵,但是從後面看,其實很小很不清楚。再加上最後遊戲時,是以磁鐵來走路,所以磁鐵沒有了,就還要再臨時問學生到底哪個是哪個組,感覺有疏失。下次應可用各色粉筆圖圈圈做隊名,甚至在玩遊戲時,都能用更大的磁鐵來表示,不然坐在後面的學生可能會看不清楚。

第四,在請點同學回答時,當同學一開始沒有回應時,可以給予更多的提示,而不是看著同學出糗。其實我在課程的後半有注意到,但是一開始上台本第一個問題想說自己剛上台比較緊張,所以就找了暗樁,結果問完後又臨時起意,問了「為什麼那題答案是這樣」,同學一時答不出來,我也沒有好好給予提示,就這樣耗費了二十秒鐘,期待下次可以給一些即時的回饋,例如「沒關係,想想看」,或是「其他同學也找找答案喔」,這樣比較不會讓學生出糗沒面子;另外在課堂中我發現當請學生搶答但一時沒有答案時,我就用中文再說一次我的意思,讓他們有時間找答案,似乎也是不錯的方式。

最後,在看完自己的教學錄音後,我發現我會不自覺的一直搖晃身體,而且從頭到尾保持微笑,而這都是我過去沒有注意到的。關於搖晃,可能是緊張的下意識動作,我希望之後可以有意識的改正他,否則感覺很不好。關於微笑的部分,許多同學回饋說英語課很活潑,我也強力的感覺到在我的最後二十分鐘,好像跟前五堂課很不同,同學都很high,甚至我自己覺得甚至有點小小失控;這也讓我想到之前在國中教輔導課,也會有類似的狀況,也開始認真的反省,到底是什麼原因,在看完教學影片後,我發現一個部分,就是不知道是我本來就愛笑,還是一開始有點緊張的乾笑,在過程中對於許多不確定性的傻笑,到後來整個玩開的大笑,也造成了整個氣氛的活潑;但是好像以後也要注意不要一直笑,畢竟這還是一個「課程」,已經不是兒童美語了,希望在這一塊也能有意識的去注意,並能學習收放自如,讓老師的微笑或大笑也能為課程加分。

 

英語教學的部分,我想第一就是我英語口說的能力需要加強。其實對於上台,老實說,並沒有非常緊張(因為這學期已經在剛開始擔任國中輔導課的主要教學老師時緊張好幾個晚上了),但是「全英文」的目標,對我卻是莫大的挑戰,可能本身自信心就不足,再加上教案沒背熟,以致於常常中英參雜,不清不處,也拖延教學節奏;並讓我十分緊張,加增課堂的不確定性。因此希望在未來一年也能繼續加強口說的部分。

 

第二則是在「lecture」部分的補強,由於這次安排到的課文性質比較是「複習」,而沒有上新的東西,所以感覺都是快速的帶過,讓學生講答案的「檢討」方式,但是聽完同學們的教案後,我才發現自己「lecture」的部分似乎太少,而且也沒有很認真完整的教導學生概念,覺得有點可惜,也可能教學氣氛的關係,還有學生太快速又聰明的回饋,就讓我好像在「玩樂」中過完這堂課,而缺少給學生比較solidinput,雖然是「快樂學習」,但在國中英語課的現場中,似乎還是有待調整這樣的比例。也期待下次教高中的教案,分配到剛好是課文閱讀與單字,也可以在lecture的部分,無論在文法的解釋、單字的補充,與整個教課的邏輯架構,能更加的嚴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