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8 14:34:24歌詠上帝的恩惠

多元文化札記一

多元文化札記一  

 

我心目中的多元文化教育

直到開始畫心智圖,我才真正的開始思考,我這學期修的是怎樣的一門必修課;腦中浮現的專有名詞或許也不外乎是蕭教授舉的例子:階級歧視、性別歧視、種族歧視、能力歧視、同性戀歧視等;結合了閱讀的資料後,我的理解似乎更加具體,頭腦開始慢慢度過了開學的緩慢暖機過度期:

正是因為這些多元,所以教育既然無法脫離社會,所以因應的教育即為多元文化教育,期待秉持著包容尊重的心態,可以減少不公平造成的再製悲劇,達成社會的正義不但是入學機會的齊頭平等、或是弱勢者加分的形式化補償平等,更是在過程中來自老師、同儕之間的期待平等。

就如資料所提到,有些教程列心理學為必修,社會學卻是選修,以至於許多老師常常忽略環境的影響,而將一切的問題歸諸於學生自身的問題。不得不說,社會學是我大學前兩年來,印象最深刻也最有感受的一門課,我深深被社會的影響力而震懾,也導致我接觸多元文化時,有一種期待,好像是可以將社會學這看似抽象但神奇的理論學以致用的感覺。

 

我所處的文化與價值

蕭老師以身作則的鼓勵我們誠實檢視自己所處的文化意識,而身為一個在乖小孩文化久了的人,我也很乖巧的照著思考,一出生就決定的血緣是漢人、一出聲就命定的家庭,是中產階級、教師背景高級知識分子,除此之外,對我而言很重要的,還包含基督教、不談政治、強調聽從甚於批判的文化”(如果稱得上的話)…努力的思考過程中,就好像拿起一面面的鏡子,或說框架,來檢視自己的生處文化,或對我而言更核心的是似乎已經定型、合理而不可動搖的價值觀;當然之所以冒出來被注意到,也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大大小小的衝擊,從基督教的幼稚園畢業,進了國小我才發現很多人不是基督徒、進了國中我才知道真的有同學會抽菸會翹課、進了高中我才發現真的有女生跟女生會在一起、直到大學我才接觸到深綠家庭背景的同學,甚至是大學三年以來越演越烈演化論、同性戀、強調批判的科系文化與價值觀,終於撞出了浪花。

 

文化有分對錯嗎?

上學期教育政治學我們這組負責教科書的爭議,其中有國文科(包含文言文比例與文化基本教材)、性別(當時吵的沸沸揚揚的多元性別教育),還有生物課本中演化論與創造論的辯論;我跟同學心童負責最後一個題目,可以說那是我兩年半來做過最開心的一份報告。由於國內的爭論較少,我們閱讀了許多國外的文獻與期刊,而發現背後的意識形態爭鬥,往往站了比單純台面上學術的君子之爭更為錯綜複雜(甚至有時候只是拿學術做為包裝的工具);而我反覆思考,意識形態不會come out from no where,也不是由一個人獨有的頓悟,應該是背後有強烈的文化(或是主流文化或是少數人shared的次文化)支持,如果文化強調多元,那是否都應該被支持呢?那當被納入教材就是正當化門檻時,又該本於誰的文化來決定誰是對的或錯的?或不要說的那麼嚴重,就誰是比較重要的?

當兩個文化意識有衝突時,所謂主流團體如果勝出,那是壓抑弱勢團體,是對於少數者的不尊重,是退步很糟糕;那如果今天弱勢團體勝出,就是社會正義,就是多元文化的張顯。只是,又是誰來定義誰是弱勢團體,誰又是主流團體呢?

 

i'm not alone

第一次得知有多元文化這門必修課是在大一下,當時我參與在基督徒學長姐所組成的教育系基督徒禱告會當中,有一位學姐提到這門課探討同性戀的議題,並說她寫了一個關於基督徒在這方面議題的看法的札記,希望我們可以提出我們的想法;之後她將她的札記轉寄給我,我看了後給她幾個錯字的修正,便也漸漸淡忘這回事;直到在閱讀這周的資料時,才想起當時學姐沉重的表情,我用email蒐尋找出了這封信,讀完後,我哭了,我在日記上寫下這句話讀著文章讓我想起了妳還有我們一同經歷的一切,現在這個棒子交到我手中,i'm not alone: )

同樣在教會的文化中待久了,我發現對於有些與基督教教義有衝突的議題,大多有兩種應對的途徑,一是拍桌子跟老師槓,二是老師提到的緘默文化;在學姐的書寫中,我卻看到一顆溫柔卻堅定的心。其實面對多元文化這門課我心中也有很多的恐懼,因為不想保持緘默(無論在想要為我所認定的真理答辯或是在老師的期待下),但我也深怕自己懂的不夠以至於講輸了,而貶低了我所認定的正確價值觀與想法。就像學姐說的,或許在很多人眼中基督徒是呆版的,甚至是在追求自我、批判的大學知識殿堂是保守的、守舊的,但仍希望我們的聲音也可以被視為多元聲音中的一元、我們仍有信守及實踐我們核心價值觀的機會。雖然自己一直不怎麼對很多思考邏輯與表達感到滿意,特別是對於這種讓自己腦中一片混亂的議題,但也從心底小小的期待能夠有所突破吧,即使是循序漸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