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09 10:09:55阿花

週休二日休閒生活的輔導

壹、前言
隨著政府今年實施的「週休二日」方案,你想過多出的自由時間,你做了什麼事嗎?
日前行政院主計處最新完成的「89年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報告指出,民眾在自由時間的活動中,以看電視時間最長,每天平均2小時19分,佔民眾自由時間的2/5。與家人相聚、個人靜思等休息、放鬆居次,佔50分鐘,進修研究及看報紙、雜誌或上網等分別佔25分鐘及22分鐘。
民眾全年度藝文活動參與率為35.4%,其中以參與民俗類活動最為踴躍,其次是美術類、音樂類活動。﹝民生報90/3/23﹞由這份報告中,我們感受國人在工作之餘---自由時間,花最多時間的事--看電視;然環視電視節目的品質,雖然有線電視台的頻道如雨後春筍般的增加,但當我們轉開頻道時,有意義的頻道及節目是屈指可數,況且一些不真實的誇張廣告及0204畫面讓人眼花撩亂;如此怎讓人不憂心,我們對多出來的自由時間的安排呢?
台灣經濟的奇蹟創造出人們多樣的生活模式,也讓人民的生活價值觀起了很大的變化;現在休閒的觀念已越來越溶入我們的生活中。當政府已從「隔週休二日」的情形進入「週休二日」的工作環境時,國人對休閒時間的了解與運用,確實需再重新的思考一番。貳、休閒的概念
所謂「休閒」,陳定雄﹝民83﹞曾指出休閒是休閒活動之簡稱。其定義為:「所從事之自由的、自願的、自動的、健康的、快樂的、有趣的、自我表現的、有益於個人和社會的再造活動,皆稱為休閒活動(recreation)。」
宋幸蕙﹝民88年﹞從英文字源的觀點來看休閒,休閒是「滿足生存及維持生活之外,可以自由裁量運用的時間,可從事自己喜愛的活動,尤其是強調自我教育的意函」因而休閒活動是在工作及睡覺之餘所做的自發性或有選擇性的活動均稱之。
參、休閒的種類
休閒活動的內容非常多,依據Ruth V.Russell(1982)將休閒活動的分類歸納如下:
1. 運動與遊戲包括單人及雙人及團體的運動與遊戲以及健康的體適能。
2. 嗜好又分觀點和創作及收集。
3. 音樂包括聲音的創作與樂器的演奏與欣賞。
4. 戶外休閒包括露營、戶外生活、冒險活動、戶外運動、自然體驗營。
5. 精神及藝文休閒含有 讀、寫、說、分析與研究
6. 社交休閒含有聚會、吃拜拜、社交舞、俱樂部及宴會、拜訪與會談。
7. 藝術工藝其包含有繪畫及素描、油畫、縫紉、木雕、建築模型、烘焙、
照相等
8. 舞蹈含有土風舞、標準舞、有氧舞、倒方塊舞、唱遊等。
9. 戲劇含古典劇、電影、電視、正式演出偶劇場、說書等。
看了上面的內容,想一想你最常做的休閒活動屬於哪一類?
肆、休閒活動的檢視
檢視您的休閒活動是否具有意義呢?可用2個F及5個R的定律來檢視。
F1.自由意願﹝Free will﹞ 從事休閒活動的意願定是出自於自己的選擇,當自己覺得有需要參加活動時才參加,方能保持高度的活力。
F2.自由時間﹝Free time﹞ 從事休閒活動時是沒有時間的壓力,心情很愉悅且時間很足夠的情況為之。例如:從嘉義到花蓮旅遊,只安排一天的行程,那勢必花在交通的時間很多,真正享受休閒活動的樂趣將會大打折扣,甚至休閒心境全然消失。
R1.休息Rest
俗語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從事休閒活動可調節自己的身、心、靈,讓自己工作的勞累,經由休息後,恢復活力與精力。例如一位游泳教練,他的休閒活動可能會選擇聽音樂來達到休息的效果。
R2.放鬆Relax
從事休閒活動可紓解身心的緊張,遠離工作壓力;一位高科技的主管,天天與時間賽跑、向高科技挑戰;他可能會選擇爬山來與大自然接觸,達到運動、流汗及欣賞大自然並能放鬆自己的心情。
R3. 更新Renew
俗言:「貴人多忘事。」這是用來形容地位高貴的人多有忘記的事情。
從事休閒活動正應該如此;全心的浸潤在休閒的活動中,更新自己工作中的體力及記憶力;讓自己隨時保有一顆再學習的觀念。
R4.休閒Recreation
休閒是一種愉快的心境,自由的環境中享受休閒活動所帶給的歡樂感覺。例如集郵的活動,可讓人沉浸在文學及歷史回憶中享受樂趣。
R5.重組Reset
電腦的盛行帶給人們更新的感覺,讓世界呈現地球村的概念;乃因電腦帶給人們無限的方便,將空間與時間均拉近距離。而當電腦進入紊亂及不知所措時,我們常會按reset,讓電腦重新開機啟動。現在的生活也由於科技的進步及時代的競爭,因而常讓人進入不知的境界,所以我們也需要再讓心靈重組一番;整頓思緒後,經過reset相信一切又是新的開始。
伍、休閒活動的功能
社會型態的轉變,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及時間空間的運用與管理,相對的影響休閒活動的功能;也就是說休閒活動若能有效的發揮功能,對人格特質、家庭關係及工作效能、社會的動脈影響至深。
一、 就個人而言
1. 增強體力:適度的活動可增進身體的機能,促進身體的健康。
2. 增加工作的效能:「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繁忙的工作容易讓人失去工作的能量,透過不同的休閒活動方式,調整自己的思緒,增強多元化的工作效能。
3. 興趣的培養:休閒活動可培養多元化的興趣,更可從中發覺自己的樂趣,培養出自己的休閒專長。
4. 社交能力的增強:透過活動可擴展生活經驗及增廣見聞,亦可培養合作、服從的概念及良好的人際關係。
5. 滿足心理的需求:活動可滿足自己的需求,且可舒暢自己的情緒,建立自己的成就感及自信心,達自我實現的領域。
二、 就家庭而言
1.嘗試以及發展家庭關係新局面的機會:家人一起從事休閒活動,是一種新奇且無法預期的互動關係。透由活動增加新的話題、新的目標,打破家中既有的日常生活常規,並可建立家庭的新關係。
2.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透過活動的安排,增強親子間的互動,進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俞筱鈞〈民70〉指出休閒活動可以促進家庭和諧、親情融洽、經驗分享、消除代溝、增加向心力,是解決疏離感的有效方法。
三、 就社會而言
1. 建立社會良好的風氣:正當的休閒活動觀念,可讓社會產生良好的互動關係,進而提昇休閒的風氣。
2. 提高生活素質:休閒活動是社會的一股生命力,建立優良的休閒活動風氣,可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
林清山〈民74〉指出休閒活動的社會功能有
a.建立和諧之家庭功能
b.補足學校教育不足之功能
c.防止青少年犯罪之功能
d.增加工作效率之功能
e.增進老年福利之功能
f.休閒療法之功能
g.促進藝術與文化交流之功能
陸、休閒活動的選擇與安排
「從事休閒活動的時,時間不知不覺的過去了。」為什麼呢?這正代表一個人正沉醉在最棒的休閒活動世界,他不只快樂且身心靈得到滿足。如何才能達到以上的境界呢?提供一些想法作為分享。
1. 了解自己的喜好:首先好好檢視自己的特質,確立自己最合適的活動方式及內容,再開始進行活動,才會有快樂的心情。例如自己的個性是內向,但喜歡的活動又是動態的活動,則可從動態單人可進行的活動開始進行;例如:騎單車的活動,登山,慢跑等均是不錯的選擇。
2. 選擇與自己工作互補型:例如自己的工作是動頭腦,又終日坐辦公桌時;請選擇與大自然都接觸,讓自己可活動又心曠神怡者,例如:登山、賞鳥等活動。
3. 分析自己的經濟型態:金錢與休閒會呈現以下四種型態a.有錢有閒者 b.有錢沒閒者c.沒錢有閒者d.沒錢沒閒者。倘若是有錢沒閒者,可購置較昂貴的器材,方便自己進行休閒活動者為要。了解自己的經濟情形,選擇合適的休閒活動,才不會造成另一種的壓力。
4. 建立自己的休閒網:平時多收集休閒的資訊,從人的結合,事的聯絡、物的整合,織成一張四通八達包羅萬象的休閒網,相信不只可做自己資訊的來源,更可廣結善緣。
5. 時間的安排與分配:享受休閒活動是一種心靈的感受,它常是需要時間的澆灌,因而在時間的安排與準備上,需要做周詳適當的思慮與計劃;切莫急急忙忙的趕赴休閒活動,以免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陸、結語
因應週休二日的假期,休閒活動對現今台灣社會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推廣休閒活動絕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人人需為自己量身訂作一套屬於自己的休閒活動。也需要共同來推廣正確的休閒活動理念。唯有
用新的心情來規劃與推廣,才能增加生活的情趣與提昇大眾休閒生活的品質。


參考資料:
1.楊峰州﹝民89年﹞。休閒活論概論課中筆記,國立台灣體育學院。
2.民生報﹝民89年2月23日﹞,中部版。
2.周鳳琪﹝民89年﹞。淺談國小休閒教育之實施。台灣教育二月,17-20
3.宋幸蕙﹝民88年﹞。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對休閒教育課程期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