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易經》
6. 《易經》:
《選編》,頁356:「文言曰:...奉天時」(《易.乾卦》);頁357-8:「第一章:天尊地卑,...而易無體」(《易.繫辭》)。
問題:
1. 在中國古代思想史從chaos向cosmos發展過程中,《易》「傳」之論述有其重要地位。請問:《易》「傳」作者如何分別空間?如何解釋時間?
閱讀:山田慶兒,〈空間‧分類‧範疇〉,收入:《日本學者論中國哲學史》(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
參考:《易傳》中的時間觀念與僧肇〈物不遷〉論中的時間觀念。
2. 《易》「傳」中的「大人」(頁356)與《論》《孟》、老莊思想中的「大人」或「聖人」「真人」有何異同?
3. 討論《易》〈說卦傳〉與《孟子》中之「理」、「性」、「命」(陳書,頁360)之內涵。
同學的報告
易經解讀 2010/3/29
社工四 b94310027
背景:
相傳上古時代的伏羲氏在觀察山川樹林、鳥獸蟲魚之後,利用陽爻(-)與陰爻(--)的組合創造了八個單卦,之後的周文王又從中衍生出六十四卦並為每個卦加註解釋的爻辭,這就是周易中「經」的部分。而春秋時代孔子及其後學為易經所著的「傳」,(又稱十翼),其用途是解讀卦象及爻辭,周易至此便成為一部獨立而完整的經典。自古以來人們常把周易當成是一部卜筮之學,但其博大精深的義理哲學,以及其中包含的無限想像,一直都是中國人精神的嚮往。
問題一:在中國古代思想史從Chaos向Cosmos發展過程中,《易》傳之論述有其重要地位,請問《易》傳作者如何分別空間?如何解釋時間?
周易自上古流傳至今,一直被儒家和道家奉為經典;流傳到現在,注解周易的著述超過1500多種,然而其對古今中外的思想家而言,仍然是個難解的謎。
周易的內容闡述了中國人獨特的宇宙觀,在世界生成的過程中,陰陽之氣交互運行,生成天地和萬物。乾卦由六個陽爻組成,為六十四卦之首,彖傳在解釋乾卦的一開頭便驚嘆:「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充沛的陽剛元氣創生了萬物,而萬物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由開始到結束一直循環,在天地之中不斷的生生滅滅。
如果說乾卦象徵天,緊接在後的坤卦就象徵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天創始萬物,而地使萬物得以生長,相對於天的自強不息,地則是厚德載物;「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中國人的空間觀就成形了。換言之,道生陰陽,陰陽生天地,而萬物又倚賴天地而生。古人看見日月星辰在天上運行,因此日為天是一個球體的運轉,而大地靜謐的孕育萬物,則比較像是直線事的發展,因此出現了天圓地方的概念。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點出了《易》是參考天地的模型而作,故能普遍涵蓋天地變化的法則。而《易》在闡述時間的概念上,筆者認為其所強調的時間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端看人所處的客觀環境,以及人在當下如何看待時間。就像是我們在出生之前,時間對於我們並無意義;初生之後,隨著年歲漸長,我們才感受到時間的變化。故「日月運行,一寒一暑」,透過萬物的變化,我們感受到時間,「流動的存在」,因此時間在這個世界中只是個參考座標,端看你所處的環境時間,以及你自己認定的時間而定。
因此筆者認為,易經最重要的價值,是闡釋天地運行的法則,讓人們參透其中的規律和道理之後,能夠處在合宜適中的位置,並且趨吉避凶以立身處世。
周易闡述的是天地運行的道理,而聖人觀天文地理之象,了解萬物運作的規則,故「…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凶…」,所以「大人」的所作所為不會違背「道」。
文言傳的這幾句話 [p.356] 其實是為解釋九五爻辭而作,而九五爻辭中「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此中的「大人」與孔子註解的「大人」,個人認為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論語中有大量的篇幅是在講述君子修身養性之道,「敏於事而慎於言」、「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等等。而儒家從易經得到許多啟發,且此傳也為孔子及其後學所作,因此我認為此處所提及的「大人」和論語中的「君子」基本上是相同的。不過,此處的「大人」出自爻辭,而「爻」顯示的是位置的概念,因此相較於君子個人的進德修業,此處的大人更強調他是握有實權,並站在某個位子上 [可能是君或臣]。因此飛龍在天,可以行雲佈雨,大顯身手了!孔子言:「不知命者,無以為君子」,也是要強調君子應了解自己的命運和使命,掌握適當時機,出來為天下人作事。
參考書目:
《傅佩榮解讀易經》,傅佩榮著,2005立緒出版。
《周易-玄妙的天書》,張善文著,1996中華書局出版。
<渾沌與創造>,楊儒賓。
其他同學如有任何意見, 請直接於文章下方留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