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7 00:13:09小蜻蜓

漢方養瘦,一輩子都瘦用

漢方養瘦,一輩子都瘦用 :中醫師教你不動刀,也可以讓腰臀腿一次瘦下來

漢方養瘦,一輩子都瘦用 :中醫師教你不動刀,也可以讓腰臀腿一次瘦下來

作者:松果体編輯部

出版社:松果体

出版日期:2012年08月06日

定價:200 優惠價:79折158元
優惠期限:2012 年 08 月 20 日止



  減肥老是不成功?原來是不了解
  自己體質惹的禍!
  胖,不是因為脾胃消化功能太好,
  而是消化能力太差!能吃不能消化,當然就會變胖。

  從內在調養身體,不但可以瘦下來,還能改善青春痘、不孕、失眠等問題。
  胖從口入?只要吃對食物,吃飽也能不吃胖!

  書中完全收錄零傷害的按摩、茶飲、食療、運動、足浴等漢方纖體祕訣,讓你瘦身也能兼養生。

  六位中醫師聯手告訴你,自然健康的零復胖窈窕關鍵,輕鬆雕塑出下半身黃金S曲線!

  楊素卿:不吃米飯根本無法減重,因為「五穀最養脾」,不吃飯會影響消化功能,讓脾胃無法運化水溼,水份容易滯留體內,身體更會水腫。

  陳玫妃:很多便祕和脹氣的人,即使看起來不胖,體重也很標準,但普遍都有小腹婆型的身材,這是因為腸子蠕動不好,腹部氣血循環較差,脂肪就比較容易堆積在這個部位;再加上腸道內的宿便和脹氣增加腹壓,於是就造成小腹凸圓鼓脹的身材

  陳潮明:「勞傷心脾」,是指當過度疲勞、壓力過大、思慮過度時,會使新陳代謝異常,心脾受傷,像是上班族就容易得到「過勞肥」的文明病。

  施丞修:利用醫美手術抽脂後可能會復胖,更重要的是復胖的部位並不是抽脂的地方,而是其他未抽脂的部位,使得身形更顯不均勻。

   楊永榮:二十歲的少女如果肥胖,容易因為肝火旺盛併發青春痘或皮膚溼疹,可配合清肝解毒、化痰利溼的藥方作治療。三十歲的女性容易「心腎不交」,產生疲 勞、失眠、煩躁等症狀,中藥調理以安神定志、改善睡眠為主。四十歲以上的熟女容易因內分泌失調或提早更年期症狀而併發婦科疾病,可配合調理內分泌的藥材。

  李郁佳:下半身肥胖的女性,通常是體內存在過多的溼氣,久了不論是形成寒溼或溼熱,都容易有婦科方面的疾病,如白帶過多、婦科炎症等,身體也容易長溼疹。

本書五大特色

  特色1.【最科學】算出你的肥胖體質,打造專屬享瘦法,瘦身還能兼養生
  特色2.【最自然】不動刀,用零傷害的方式還你窈窕身形
  特色3.【最根治】不復胖才是瘦身的關鍵,教你從體內開始瘦,永遠hold住體重
  特色4.【最齊全】瘦下半身的按摩、茶飲、食療、運動、足浴等漢方祕訣,一次告訴你
  特色5.【最貼心】針對女人二十、三十、四十不同的年齡層,打造窈窕瘦身計畫

中醫告訴你正確的養瘦觀念:

★體重輕,只胖下半身不算胖?
  胖哪裡比胖多少更重要!下半身肥胖,當心是關節炎、足底筋膜炎、便祕脹氣透露的警訊。

★只吃蔬菜水果的吃素減肥法,不吃肉類和米飯,就一定會瘦下來?
  蔬果性偏寒,長期生食,容易變為氣虛、陽虛體質,精神體力不好,稍微動一下就覺得累、怕冷,脾胃功能也受到影響。

★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瘦身開關,按穴位、敲經脈就能輕鬆瘦!
  想要丟掉身上的游泳圈,可以敲腰部的帶脈;消除臀部贅肉,就敲打腿部外側的膽經。還有,按壓環跳、承扶、殷門、風市、足三里等五大速效穴瘦身,也能讓你悄悄自然瘦下來!

★喝不適合自己體質的減肥茶,小心腹瀉不停,讓身體越拉越腫!
  市面上販售的減肥茶,所含的中藥成份幾乎都是具有通便瀉下作用的大黃、番瀉葉等,適合用於「胃熱型」的脂肪型肥胖體質飲用;若是「脾虛痰溼」體質的水腫型肥胖者,則要選擇能排除體內水溼的茯苓、澤瀉。

 

目錄

Part1 緊腹、提臀、美腿的自然享瘦法
天生就胖?算出你的肥胖體質
漢方瘦身才是王道
中醫才知道的三大逆轉瘦觀念
壓力讓你胖,過勞讓你肥
胖哪裡比胖多少更重要:下半身肥胖透露的健康警訊
Hold住體重!不復胖才是瘦身關鍵
楊素卿專欄:網友按讚,但是全錯的八種瘦身法

Part2 中醫才知道的養瘦關鍵
刺激穴位,通經活絡,向肥胖說bye bye
五大瘦身速效穴,按一按就變瘦
敲打經絡五招式,下半身馬上小一號
最有效的減肥藥,就藏在食物裡
中醫師的獨門纖體茶飲
足浴能養生也能減重
陳玫妃專欄:解決便祕問題,就能輕鬆消除「腰內肉」

Part3 女人二十、三十、四十的窈窕計畫
女人二十:不當懶女人,瘦身要有活力
女人三十:魅力輕熟女,強化代謝力
女人四十:減重不減風韻,當個凍齡美魔女
跟「好朋友」溝通,搭上小紅減肥順風車
施丞修專欄:抽脂≠減重,不運動還是會胖回來

Part4 打造黃金S曲線的十一種塑身操
Pose1:腹式呼吸-燃燒腹部脂肪

Pose2:扭腰腳踏車-訓練腰腹瘦肌力
Pose3:坐姿側彎-即刻雕塑小蠻腰
Pose4:大字體前彎-找回你的纖腰線
Pose5:仰臥抬臀-緊實腰臀線
Pose6:屈膝後仰-消除三層肉
Pose7:敲打腳尖-強筋骨兼塑身
Pose8:坐姿前彎-告別小腹婆
Pose9:仰臥抬腿伸展-美化腿部曲線
Pose10:大腿後側伸展-甩掉大象腿
Pose11:拱身後踢-踢出俏麗臀
楊永榮專欄:有一餐沒一餐會更胖


內容連載

§內文1

中醫才知道的三大逆轉瘦觀念

中醫認為,產生肥胖的原因很多,所以任何一種減肥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所有肥胖者。臨床要辨證論治,對症下藥,才能夠調理內部的陰陽失調。

但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肥胖,從中醫角度來看,基本上都有一些共通性。只要搞清楚這些觀念,就能避免減重不成反傷身,或是陷入越減越肥的惡性循環中。

所以,想要減肥,關鍵在於健脾利溼, 這樣才能徹底清除身上的贅肉。

逆轉瘦觀念一:「脾」是決定瘦身的主要關鍵

楊永榮從中醫的觀點指出,肥胖症大多數屬於脾氣虛弱,真氣不足,痰溼內停所引起,因此最重要的機能在於「脾」。

脾臟負責將人體因飲食所消化的營養運送到五臟六腑、四肢、全身等,如果脾臟的功能不好,就不能有效地將自己的「運輸」工作做好,食物的精華到不了全身,又不能將體內多餘脂肪排出,當然會使脂肪及痰溼積存在肌膚中,造成肥胖。

逆轉瘦觀念二:中醫並不特別強調要嚴格的節食

在中醫的觀念裡,肥胖形成的原因,主要還是新陳代謝不良所造成,也就是水穀運化功能不好,因此少吃並不能解決肥胖的基本問題,只能暫時減輕體重。

要減肥不復胖還要從根本上著手,也就是解決脾臟運化功能低下的問題,提高新陳代謝的能力。

一般人或西醫的減肥法,都是針對能量的進出來計算食物的攝取量,希望熱量的「進」比「出」還少,因此就會增加能量的消耗,並以節食方式達到熱量的「出」。

但是在中醫的觀念裡,堆在體內的廢物(贅肉)是不會自行分解並排出的,而是需要很多的氣血、很大的能量,才能將廢物分解成可以被血液帶走的碎末或液體。

那麼要分解並帶走廢物的能量從何而來?當然是從吃進去的食物中獲得。

如果我們在這時候拚命節食,或者只攝取一天代謝所需的能量,那麼分解體內堆積的廢物和脂肪所需的能量就不夠了,也就不能有效把脂肪分解成可被排出的小單位。

因此,節食一段時間後雖然體重變輕了,外形也瘦了,但是好像肌肉變鬆弛了,皮膚變乾皺了,體力也大不如前。同時因為體內氣血的不足,讓人看起來沒活力,體力不好,皮膚變差。

雖然中醫不特別強調節食,但是有種食物絕對要少碰,那就是冰品。因為冰是「寒溼之物」,會加重體內溼氣,抑制或損傷五臟六腑的陽氣運作。若長期吃 冰和生冷食物,脂肪為了幫腸胃禦寒,容易向腸胃聚集,使脂肪在這些部位囤積,而產生胃凸或小腹變凸的情況。吃冰也容易降低腸胃道蠕動,出現脹氣便祕的問 題。

基本觀念三:中醫認為肥胖不是因為腸胃吸收太好,而是脾胃消化能力太差。

許多人都會抱怨自己的消化吸收功能太好了,吃什麼都會胖,連喝開水都會胖。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這是錯誤的觀念,中醫認為人會過胖,不是因為腸胃吸收能力太好,反而是脾胃消化能力太差。

中醫裡有個專有名詞叫「胃強脾弱」,其涵義顯而易見,就是能吃而不能消化。

胃是受納器官,脾是運化器官。運化包含「運」和「化」兩層涵義,「運」是輸送營養物質到達全身,「化」是將胃腸中的飲食化成營養。

因此如果胃口大的人吃進許多食物,偏偏脾的運化功能差,當然就會造成脂肪、廢物的堆積,而形成肥胖。

由此看來,脾胃可說是百病之源,更是肥胖的元兇,因此中醫不特別看重體重的升降,而是強調體質的改善調養,讓身體五臟六腑回歸原本的功能、正常運作,自然就能瘦下來,且瘦得健康、瘦得美麗。

胖哪裡比胖多少更重要:下半身肥胖透露的健康警訊

很多人對體重數字錙銖必較,也嚴格控制自己的體脂肪,以為這樣就是做好完美的身材控制。

然而,很多下半身肥胖的人,體重和體脂肪都在標準之內,但跟整體身材相較,下半身局部肥胖的現象非常明顯。

這不僅影響身形的美觀,更重要的是影響到我們的健康。

當脂肪囤積在腰、臀、大腿等下半身部位,會產生哪些健康風險?

關節炎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也是走路、站立的必須關節,而且隨時都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幾乎人體的任何行動都會牽動到膝蓋。

在平地走路時,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是體重的兩倍;上樓梯時,膝關節得承受體重三倍的壓力;而看似輕鬆的下樓梯,膝關節承受的壓力,更高達體重的五倍。

如果過於肥胖,更會使膝蓋承受額外的壓力。根據調查,肥胖者罹患關節炎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一點五倍。當體重每增加一磅,在奔跑或跳躍時所產生的衝力,對關節施加的壓力就會變為原來的十倍。

通常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年齡在五十至六十歲以後,而胖子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時間會提早。唯有減肥,才能延緩關節受壓退化的時間。

水腫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脂肪就是一種「痰溼」,是「溼氣」蘊藏體內的表現。因為「溼性趨下」,就像水往下流的原理一樣,所以溼氣重的人,下半身容易出現下腹部、臀部、大腿,尤其小腿容易腫脹的現象。

此外,姿勢不良也是下半身肥胖的禍首之一。陳潮明說,尤其是常蹺腿的人,容易造成骨盆不正,進而導致下半身肥胖。

所以,平時應盡量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以免造成下半身血液回流受阻,久坐的上班族,最好每隔一小時就起來走動,做做伸展運動,或是平時適度按摩腿部。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一整片位於蹠骨與跟骨間的韌帶組織,主要功能是在人走路或跑步,身體往前推進時,負責穩定足踝。如果長期承受重量或牽力過大,造成筋膜承受過度壓力或拉力,就可能引起發炎。這種情況多半出現在單腳,會在腳跟近足弓凹陷處出現壓痛點,且在踮腳時疼痛又更為明顯。

只要體重是正常體重兩倍的人,因為給足底筋膜施加的壓力大,走路時腳後跟一定會很痛。

溼疹、白帶

李郁佳醫師說,下半身肥胖的女性,通常是體內存在過多的溼氣,久了溼氣不論是形成寒溼或溼熱,都容易有婦科方面的毛病,如白帶過多、婦科炎症等,身體也容易長溼疹。

陳玫妃則進一步指出,在中醫裡,脾胃是消化食物的地方,脾虛則脾胃功能不好,吃下去的食物無法好好消化,水分不能好好代謝,溼氣積在脾胃,就成了脾溼體質。

因為脾溼,水分代謝不佳,這種體質的人容易拉肚子,稍微吃冷一點的東西,例如冰品或瓜類就拉肚子,肚子脹氣,也容易疲倦。當身體溼氣重,水分代謝不佳,人就容易水腫,舌苔看起來白白膩膩的。反映在皮膚上是皮膚癢,反映在白帶上就是水樣白帶。

便祕、脹氣

許多有便祕和脹氣症狀的人,即使看起來不胖,體重也很標準,但普遍都有小腹婆型的身材。

這主要是因為腸子蠕動不好,腹部的氣血循環較差,脂肪就比較容易堆積在這個部位。再加上腸道內的宿便和脹氣增加腹壓,於是就造成小腹凸圓鼓脹的身材。

而且便祕的人通常體脂肪也偏高,並伴隨有膚質暗沉、粗糙,鼻子和臉頰容易長青春痘的現象。

這時,通常只要把便祕和脹氣治療好,每天再做一些幫助腹部緊實的運動,小腹很快就會變得緊實平坦,膚質也會跟著變好。

5種判斷肥胖的減重指標

許多愛美的女性老是覺得自己胖,動不動就要減肥。但是,究竟是真的胖,還是心理作用呢?以下有5種判斷肥胖的指標,測試你究竟是不是真該減重了。

1.身體質量指數(BMI)

BMI= 體重(kg)÷ 身高(m2)
■體重過輕:BMI < 18.5
■正常範圍:18.5 ≦ BMI <24
■體重過重:24 ≦ BMI < 27
■輕度肥胖:27 ≦ BMI < 30
■中度肥胖:30 ≦ BMI < 35
■重度肥胖:BMI ≧ 35

2.理想體重

男性理想體重=(身高-80)× 0.7女性理想體重=(身高-70)× 0.6

■過重:體重>理想體重10%
■肥胖:體重>理想體重20%

3.肥胖指數(OI)

OI=實測體重÷理想體重
肥胖指數是指實測體重與理想體重的百分比。
■過重:OI>110%
■肥胖:OI>120%

4.體脂肪率(%BF)

體脂肪率=(BMI × 1.2)+(年齡 × 0.23)- 5.4 -(性別 × 10.8)
(男性為1,女性為0)體脂肪率是指體脂肪重相對於總體重之百分比值。

男性
■可接受範圍:18%≦BF≦25%
■肥胖:%BF>25%

女性
■可接受範圍:25%≦BF≦31%
■肥胖:%BF>32%

5.腰臀圍比(WHR)

腰圍÷臀圍=WHR
腰臀圍比是指腰圍對臀圍之比率。當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約35.5寸),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約31寸),即為肥胖。

男性
■標準:0.85≦WHR≦0.9
■肥胖:WHR>0.95

女性
■標準:0.7≦WHR≦0.8
■肥胖:WHR>0.85

敲打經絡五招式,下半身馬上小一號

在人體的腰部、臀部和下肢的內外側,有五條主要的經絡通過,分別是腰部的帶脈,腿部前側的胃經,腿部外側的膽經,腿部後側的膀胱經,以及腿部內側的脾經。

當這些經絡阻塞,會使腿變得水腫、脹大、膚色黯沉粗糙,腿部沉重、痠痛。

利用每天洗完熱水澡後,拍打這些經絡,下半身的循環就會更順暢,促進脂肪和其他濃濁廢物回流代謝出去,也可以消除難看的橘皮組織。

陳玫妃提醒,在拍打經絡時,遇到特別痠或痛的點,就是氣血阻塞的反應點,可以多拍幾下。

拍打的力量要適中,拍打至皮膚表面發紅即可。拍打太大力會導致微血管破裂,形成局部瘀青,反而不好。

丟掉身上的游泳圈:敲腰部的帶脈

「肚子上的肉最難減」是許多肥胖族的心聲。而這層肥肥的「游泳圈」,正是中醫所謂「帶脈」所環繞之處。大約就在穿褲子繫腰帶的地方,在腰部呈環狀的圍成一圈。

人體上其他的經脈都是縱向的,唯有帶脈是橫向的環繞一圈,就好像一條繩子將所有的經脈繫在一起。

當帶脈的力量不夠強,就好像腰帶壞了,沒有辦法繫緊褲子一樣,因為不能約束腰部贅肉的生長,便形成肥肥的一圈游泳圈。

藉由刺激帶脈穴,可以疏通血脈,讓經絡氣血運行加快,經絡暢通了,腰腹自然就能回復窈窕的曲線。

刺激帶脈除了能達到瘦身效果之外,還可解決婦科方面的女人病,像是因為腰部冰涼而常感覺痠痛、痛經等症狀。此外,還能增強腸道蠕動,對於便祕的人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方法】來回輕敲帶脈,即身體兩側、腰邊的贅肉,用力適中。

消除臀部贅肉:敲腿部外側的膽經

膽經的部位,是在臀部側邊至膝蓋側邊之間。

敲膽經能把大腿外側的那堆垃圾敲走,達到瘦大腿的目的,對於改善腿部容易水腫的現象更是有效。

敲膽經也能強迫膽汁的分泌,提升人體的吸收能力,提供人體造血系統所需的物質。另外還可以活絡整個經絡,使阻塞在膽經的寒氣有機會排出。

但有幾個時間點不宜敲膽經,一是剛吃完飯後,會使胃部受到振動,產生不適感,因此建議避開飯後一小時。二是晚上十一點之後不要敲,因為晚上十一點到一點的子時,是氣血
進入膽經的時候,敲膽經會對身體不好。

另外,孕婦絕對不能敲,老人和體弱者不要敲得太多,女性月經期間可以少敲或不敲。
【方法】在大腿外側的環跳、風市、中瀆、膝陽關這四個穴位點,握拳敲打。由於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須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約兩下的節奏敲,才能
有效刺激穴位。

告別蘿蔔腿:敲打臀部的膀胱經

大腿和臀部除了由上述的膽經這條經絡管理外,還有從足後跟一直循行到後背部的膀胱經,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膀胱經主管代謝水分,膽經負責代謝油脂,如果這兩條經絡阻塞不通了,體內的水液和油脂代謝不出去,堆積此處便會形成贅肉。像是蘿蔔腿,便是膀胱經不順造成的。

另外,許多久坐的上班族都有腰背疼痛的問題,其實這與膀胱經也有關係。因為膀胱經上通頭部下連腿腳,不僅會引起腰背痛,還會引發健忘、抽筋等問題。

藉由按摩膀胱經的穴位,可以讓膀胱經上的氣血運行更加通暢,排除體內多餘的毒素,疏散腰部滯留的瘀血,疼痛感就會減輕很多。

【方法】從臀部到腳外側,從上到下拍打,從臀下的承扶穴開始,往下沿著後膝下的委中穴,直到小腿肌肉後側最下方的承山穴。

消除大腿前贅肉:敲胃經

胃經不通的人,最明顯的,就是會看見大腿與臀部相連的外側凸了一塊。只要經由敲打胃經的方式,就可以將這個部位的贅肉消除。

藉由敲胃經給予腸胃適當的刺激,能增加胃的蠕動能力,促進消化,讓脂肪不易堆積,也就不會有變胖的困擾。

敲胃經能抑制人體亢奮的食慾,使脾胃更強健,脾氣、胃氣旺,功能強健,就可以氣化掉更多的多餘營養,氣化掉身上的肥肉,人也就更健康,且不易發胖。

【方法】由上往下拍打髀關、伏兔、梁丘。穴位不必非常精準,大概的位置即可,有痠痛的地方可以多敲幾下。

消除小腿水腫:敲腿部內側的脾經

中醫說「脾主運化水溼,脾氣虛弱則生溼,水溼不運則泛溢肌膚而浮腫。」所以脾經和水分的代謝有很大的關係。

按摩小腿內側脾經的循行處,可推動淋巴及血液的流動,同時加速排除廢物及多餘的水分。

其中,脾經的三陰交是美容抗老的婦科要穴,利用敲打或按壓的方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下肢水腫,還可以美容抗衰老,調節荷爾蒙分泌,調理月經。
【方法】由上往下拍打陰陵泉、地機、三陰交。


圖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