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當苦難的自我實現者
文 / 吳舒敏
我認識一個年邁的阿姨,因為知道我在醫院工作,常會在小組聚會結束後主動過來請教有關疾病的一些問題。一開始是基於面對長輩的關係,我總是留到很晚跟她解釋與討論她所疑惑的醫療問題,可是持續頻繁的接觸後,我看到她,我很誠實的知道我的耐心已經快她被磨光了。原因是這位阿姨讓我見識到,原來她只是要一雙的耳朵,去聽她有多苦。一苦就要苦好多個小時,苦到最後我覺得我也好苦啊!因為往往在開導阿姨以後,一切也沒改變。她仍舊活在:「神啊!祢在那裏?為什麼要讓我們母女四人這麼苦?」
阿姨的丈夫早逝。她的確很苦。用勞力將三個女兒拉拔長大,三個都很乖巧,學歷也很高,工作也不錯。但不幸的是兩個女兒接連生病,讓原本以為可以卸下重擔的阿姨頓時又不得不背起「我好苦的重擔」。
阿姨的苦難是真實的。從丈夫過世後,她便活在「苦難的自我實現」中。一方面想從信仰中得安慰,但實際卻不斷說服自己「連神都不理我,我真的很苦」。苦啊苦啊,如果一個人每天都吃苦瓜,能不熟悉苦瓜的味道與烹調方式嗎?因為這顆植物是她最熟悉的啊。人都習慣用最熟悉的運作模式來生活,所以她離不開苦。這要怪誰呢?怪命運?怪 神?怪早逝的先生?其實都不是。該怪的是自己硬是要吃苦瓜的心。
思想決定生活的態度,而生活的態度是決定自己接下來會「如何活著」的關鍵。
聖經中有提到一個例子: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做畢士大,旁邊有五個廊子, 裡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 在那裡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 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癒嗎?」 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裡,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 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 那人立刻痊癒,就拿起褥子來走了。
「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裡,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耶穌會拯救失喪的靈魂,但也要人有強烈復原的動機。如果只是一昧怪別人沒同情心,怪上帝不公平,然後任憑靈魂的失喪持續,自己卻沒有強烈想站起來的動機,這樣的生命便不會有多大的改變。
要成為「人」,其實並不容易。能有幸活著,該是件喜樂的事。儘管人生多有苦難,但如果允許自己的思想不停沉浸在苦難中,【講久了也都變成真的了】。所以要自己的人生離開苦難,多讓自己思想轉念罷。讓自己的想法時時浸泡在喜樂中,如聖經不斷提醒我們:[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17:22 ]。
熟悉了喜樂的烹調料理方法,當苦難來臨時也會懂得如何開啟瓦斯,烹飪一桌喜樂的美食來吃,進而讓自己繼續「喜樂的生活著」。
讓我們開始學習如何烹飪一桌桌喜樂的美食來吃,進而讓自己即便在苦難中,也能夠「喜樂的生活著」吧。
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
留言功能已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