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2 22:55:09Quiff
衰腳神父:人生擂台一本勝負!
(原刊於2007年一月號Look DVD雜誌)
2004年,一部小成本電影裡繪聲繪影地描述出美國鄉下高中裡的怪胎群像,片中這個嘴上不饒人的橘色捲毛怪客(Geek)吹起牛來洋洋灑灑、舌頭毫不打結,儼然便是活生生的美國版「騙人布」(漫畫〈航海王〉中一角)或是現代阿Q,凡事均以精神勝利為最高原則,雖然結局往往落得被痛揍一頓了事。這部《拿破崙炸藥》以冷調式嘲諷幽默,巧妙捉住了每個慘綠少男少女在青春期都曾有過處處碰壁、不受認同的經驗。
雖然片中毫無來頭顯赫的明星陣容,卻在日舞影展與獨立精神獎上大放異彩,進而被福斯探照燈所搶先購下,改以大規模方式在美國上映。四十萬美金的超小拍攝成本轉眼間翻了好幾翻,不僅讓片商收回了四千萬票房、成為該年度影壇的頭號黑馬,而「拿破崙炸藥」這名憊懶古怪的無名小卒也成為當代青少年們之間最受喜愛的另類偶像。
而攝影機背後為這部異色電影操刀的那對初出茅廬的年輕編導組合──尚未滿三十歲、夫唱婦隨的傑瑞德與傑露莎‧赫絲──也隨之贏得邁向主流電影產業的通行證。此番再由夫婿傑瑞德執導、並與妻子傑露莎合寫劇本之外,更請來《搖滾教室》、《麥田捕手的女孩》編劇麥克懷特一同加入執筆陣容,協力構思出《衰腳神父》這部將故事背景設在墨西哥的摔角喜劇。
◎量身訂作傑克神父
提及麥克懷特,很難不讓人聯想起他是如何為傑克布萊克一手量身訂作出《搖滾教室》一片,將他渾身散發出的誇張喜劇表演因子宣洩得淋漓盡致;《衰腳神父》自也不例外。片中主角納丘有大半時間都以覆面摔角手身份出現,即使臉孔大部份都被面具所覆蓋,全身上下只露出他那圓滾滾的肚皮,傑克布萊克還是有本事能在冷酷面具上顯現喜怒哀樂等各式表情。
不僅傑克那迥異於其他好萊塢俊男美女的獨特葫蘆型身材極好辨識,更能在五官遮掩下透過力度十足的煽動性肢體語言來對觀眾說話,此一角色簡直是專為他所設計,除傑克布萊克之外能演出者亦寥寥無幾。為了親身演出此片中的每一招一式,傑克還得事先前往新日本摔角的洛杉磯道場進行修煉。而且在電影上映之初,連美國摔角龍頭WWE都在網頁上的巨星檔案裡登錄了主角「納丘」這一名虛擬摔角手的資料,讓不知情的摔角迷看了大為驚豔。
電影的原始靈感來源取自於一名真正存在的墨西哥摔角選手Fray Tormenta,他原本是位信仰虔誠的天主教神父,為了養活孤兒院的孩子們而毅然投身摔角修羅場上,直至退休前、二十三年來他始終屹立不搖,撫養過的孤兒更超過兩千人之譜。眾多遊戲中包括「鐵拳」系列的虎面摔角手King、「KoF」系列的獅鷲假面等電玩角色,都是以他為原型所設計出來的。《衰腳神父》並非將他的傳紀故事全盤搬演上大銀幕,而是藉此設定為基礎來推演出全新搞笑情節。
主角納丘是名父母雙亡的孤兒,從小在修道院長大,現在則擔任院中的廚工。他沒有任何過人長處,連簡單菜餚都燒不好,修道院中的其他神父總是對納丘嗤之以鼻,從不正眼看他。然而納丘自小便有個夢想,希望能成為擂台上呼風喚雨、豪氣干雲的摔角明星,不再只是打雜跑腿的狗熊。於是在機遇之下,他邂逅了流浪街頭、以搶劫食物維生的瘦皮猴,兩人決心為獎金而組隊走上擂台。
◎怪胎們的鬼畜大宴會
藉由覆面摔角手的設定,《衰腳神父》玩弄了宛如美式漫畫超級英雄般的身份認同與雙面性;白天納丘是修道院裡微不足道的伙食工,到了夜晚他戴起面具、換上緊身褲,站上強烈探照燈光籠罩的擂台,搖身一變為走路有風的摔角人物,舉手投足都吸引住觀眾目光,雖仍稱不上是家喻戶曉,但至少也上過電視轉播。深藍面具與褐色教袍的一穿一脫之間,便成就兩種截然不同的身份切換與生活方式,就如同蝙蝠俠、超人等美漫英雄一般,象徵著主人公在自身認同上的焦慮與疑惑。而修道院中眾神父們嚴厲反對摔角運動,認定其為違反教義、塑立假偶像的嘩眾取寵行為,更為納丘在晝夜不同的雙重身份添加對立與矛盾。
但《衰腳神父》骨子裡仍然是反英雄的。即使如願以償地成為了摔角手,這對由修道院廚工與流浪漢所組成的怪異搭檔一路打下來還是連戰連敗,雖然輸了比賽、垂頭喪氣地走回休息室,卻還是能拿得到豐厚酬勞。貧寒出身的兩人於是得以穿金戴銀、換上蕾絲襯衫,並在修道院的孤兒們的餐桌上擺出一盤盤新鮮沙拉,不再必須捏鼻把廚餘餿水往嘴裡塞,兩人卻開始對站上擂台的初衷存疑。
導演傑瑞德向來喜愛在鏡頭下捕捉無名小卒與怪胎們的挫折歲月,描述這群喪家之犬如何受人排擠、空有大志而無處伸張,全心盼望能有一天可以風風光光熬出頭、受人尊敬;就如同《拿破崙炸藥》,《衰腳神父》也是這麼一部關於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邊緣人故事。只是背景換到了墨西哥、舞台從高中生活改成修道院與摔角擂台、人們儘操著一口奇腔怪調的墨式英語,不變的則是那份處處遭人白眼的卑微遭遇,以及角色們如何從中重新覓得自我認同與信心。
◎獨特冷調喜劇節奏
而傑克布萊克與編劇麥克懷特攜手打造的前作《搖滾教室》,正好也是描述一名窮困潦倒的音樂人如何被樂團踢出來、找不到工作,只得冒充前往學校擔任音樂教師,在與孩子們朝夕相處下,他才真正找到自己的一片天。不論在旨趣上或角色性格上,《搖滾教室》處處都與《拿破崙炸藥》不謀而合,均從遭貶低的小人物為中心來出發。而結合雙方人馬協力合奏出的《衰腳神父》儼然便是這兩部電影的墨西哥版續集番外篇,同時承繼了兩片的特色與優點。
擅操一口流利西班牙語的傑瑞德,在長片處女作《拿破崙炸藥》中便曾插入一名戲份極重的拉丁裔男性角色,藉由南美民族無精打采的表情與激昂起伏語氣間的強烈落差來呈現出戲謔風采。這次他把舞台整個搬往墨西哥後更是如魚得水,藉由南美人獨特民族性而將冷調幽默發揮得淋漓盡致。迥異於以對白為主、耍嘴皮講笑話的快節奏好萊塢喜劇,導演傑瑞德的電影裡台詞從不過份繁瑣、故事始終圍繞著中心人物打轉,著重於角色性格(Character Driven)甚過於情節、笑料,透過自嘲惡搞來凸顯出主人公的憊懶本色。
但就如同《拿破崙炸藥》一樣,從獨立製片出身的導演傑瑞德,其冷調喜劇色彩太過於獨特而旗幟鮮明,相較於快速觸動觀眾笑穴、故事情節強烈的好萊塢喜劇,《衰腳神父》更需要較長時間蘊釀、親近角色性格後才能進入狀況。也因此觀眾始終分為楚河漢界兩派,愛者極愛而恨者極恨,端視觀者自身會不會為劇中人物的落水狗遭遇所觸動而心有戚戚焉。
英文片名《Nacho Libre》中的Nacho既是主角暱稱,亦是指墨西哥的玉米碎片。片名不但與墨式摔角手的稱呼「Lucha Libre」諧音,同時也是暗喻主人公納丘終於在擂台上解開束縛,而獲得情感包袱上的真正自由(Libre)。
◎鬥魂傳承!摔角新手入門班
提到摔角這檔子事,可不只是幾個挺著大肚腩的男子穿著緊身褲在擂台上汗流浹背地扭來扭去而已,「投打極」三位一體的摔角結合了摔投技、打擊技、關節技等多元格鬥手法,是所有格鬥運動中規則限制最少、也最能讓觀眾熱血沸騰的賽事之一。除了擂台上的真劍勝負之外,選手們的個人魅力也極富感染性,多將自身格鬥型態與生活哲學相互揉合,也因此受歡迎的摔角選手們多半在社會上享有明星地位。
有人選擇就此踏入政壇平步青雲,如豬木、大仁田、佐助等;在墨西哥,職業生涯橫跨半個世紀的Santo更是家喻戶曉的摔角巨星,不僅跨界演出過五十餘部電影作品,以他為主角的漫畫系列更持續連載了三十五年之久。美國的霍克霍肯、日本的力道山亦享有著民族英雄般的崇高聲譽。
片中主角納丘以覆面摔角手身份登場,此類選手往往不能以真實面目示人,就連平常接受媒體採訪、參加記者會等也要頭戴面具,而對手若在擂台上企圖拆除他們的面具則是一種莫大禁忌,代表要羞辱這些覆面摔角手之意,有時甚至會因此而被判犯規落敗。最特殊的例子便非曾兼任岩手縣議員的佐助大帝莫屬,從初參選到當選後步入議會殿堂,他一直戴著面具、身穿西裝,自始至終都未曾脫下偽裝。
對於不熟悉此一運動的觀眾而言,因為選手們往往不閃避對方的攻擊,而常會讓摔角比賽遭來作假之嫌;此實乃非戰之罪。若兩人在擂台只是四處逃竄閃躲,很難贏得觀眾共鳴,因此摔角中最崇尚的便是用血肉之軀硬生生接下對手的招式,其中著重的是一擊必殺的快感、與承受敵方大技的熱血澎湃,而非嚴密精細的攻防對戰。摔角與其他格鬥技最大差異便屬它的表演性質較為濃厚,從創始之初便是為了觀眾而存在,而非只為了爭奪冠軍榮耀就拼得你死我活。
話雖如此,每一記挨在咽喉上的金臂鉤、每一發震腦斷頸的後橋摔可都是貨真價實,常人絕對禁受不起,作假之說太也抹滅了選手們的血汗勞苦。摔角比賽中的規則限制幾乎等於沒有,因為任何犯規行為只要在裁判倒數三秒前放手就無妨,所以管他口噴毒霧還是抓眼撩陰,甚至場鐘跟鐵椅都能成為趁手的兇器。少數摔角團體選擇走向血腥極端路線,於是銅網鐵刺戰等屢見不鮮,有時上頭還會通了電流,血濺當場亦是家常便飯。
也因為以承受攻擊為主要特色,摔角手多半需要一層厚厚脂肪環繞在身體四周,才能抵禦接連不斷的強烈衝擊。各國摔角運動依照民情不同而至今演化出各自特色,美國摔角如WWE添入了作秀成份,如連續劇般緊湊而高潮迭起,相對的日本摔角便顯得真槍實彈、拳拳到肉了許多。至於本片中所描述的墨西哥摔角則以招式華麗著稱,各式各樣的飛天殺法層出不窮,看得觀眾眼花撩亂。
上一篇:在潛意識裡莫名愛上蓮娜瓦特伶
下一篇:《哈比人》再次踏上冒險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