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05 21:07:44Quiff
3-D電影全力反攻銀幕戰場
(原刊於新新聞)
百餘年來影壇的脈動潮流,與其說是被電影人的創意與發想所驅使推動,有時反而受科技演進之影響更鉅。二零年代畫面與聲音同步技術的愈趨成熟,不僅為當時寂靜的銀幕世界賜予了美妙音樂與無數經典對白,連帶讓無聲電影的時代走入歷史,不少原本在戲院裡為無聲電影即席演奏配樂的樂師也從此丟了飯碗。
就連以滑稽肢體語言取勝、始終對有聲電影嗤之以鼻的喜劇巨匠卓別林,在抗拒了十數年不願拍攝有對白的電影後,也於1940年終於拍出了第一部《大獨裁者》,選擇向無法抵抗的電影進化洪流而低頭。而六零年代彩色電影大舉入侵,致使黑白電影節節敗退,終致勢微沒落,也導致好萊塢黑白電影時期高反差、風格化的棚內打光手法就此失傳於後世;現今電腦動畫的崛起,也讓風光了大半世紀的傳統手工繪圖師黯然走下舞台。
來到了次世代光碟大戰已分出勝負的當下,接下來將會在影壇興風作浪的關鍵科技,顯然便非3-D電影放映莫屬。
3-D立體電影早在二零年代便已成功實現,五零年代更是其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1953年推出的《恐怖蠟像館》更是以3-D影像結合當時仍十分新奇的立體聲道放映,在當時掀起一波3-D電影熱潮。但不到五年風光後,3-D電影再度被打入冷宮,至今半世紀以來雖歷經數次短暫復興,卻未能成功奪權復辟。
進入全新世紀,反而是一名意想不到的重量級影壇人物帶領3-D電影進行全面反攻。詹姆士卡麥隆在賣座電影《鐵達尼號》之後一直埋首鑽研3-D攝影的全新可能性,使用自行研發的HD-TV攝影機在2003年後接連推出了兩部3-D IMAX深海記錄片《深淵遊魂》及《深海異形》,開啟了3-D電影的全新視野。
由湯姆漢克「主演」的3-D動畫長片《北極特快車》在2004年接力推出,在北美地區IMAX上映的廳數雖不到一般戲院的2%,卻佔了總票房整整四分之一的收入,如此亮眼的獨特票房表現也讓電影業者窺見了3-D電影的吸金潛力。
即使3-D勢力正逐漸抬頭,立體放映還是被視為電腦動畫片與親子電影的主戰場,近年來推出的3-D電影如《小鬼大間諜3》、《怪怪屋》、《未來小子》、《貝武夫》均不脫此等範疇。然而真正發揮3-D電影的群眾魅力、讓片商紛紛趨之若鶩的劃時代之作,沒想到居然會是2008年接連推出的兩部演唱會電影。
由迪士尼頻道的校園青春電視節目中發源,《孟漢娜3D立體演唱會》拍攝下劇中主角孟漢娜在猶他州鹽湖城上的現場演出,上映廳數不到七百廳的本片竟以首週末三千餘萬美金、平均四萬五千美金的單廳票房成績打破等多項影史記錄,最終抱回了六千五百萬的北美票房。隨後上映的《U2 3D》廳數雖不到《孟漢娜3D》的十分之一,卻也有著七百餘萬美金的票房數字。
3-D電影的單廳票房往往是同部電影作拷貝放映時的兩至三倍之多,不只是因為會有不少觀眾特地選擇3-D放映的戲院來欣賞,原因更在於觀眾為了要欣賞到所費不貲的3-D放映版本,而心甘情願付上較平常高出三成的電影票價。
較高的票房收入與踴躍人潮,便是片商被3-D電影所吸引的一大根本原因。在有利可圖之下,光是2009年便至少有十部3-D電影預計上映,其中便由推動3-D化不遺餘力的詹姆士卡麥隆之科幻新作《Avatar》帶頭領軍。
在十年、五年之內,無論你有沒有近視,觀眾走進戲院裡也許全都將戴上眼鏡──3D立體眼鏡。
上一篇:黑金企業:石油噴灑間看盡人生百態
下一篇:在潛意識裡莫名愛上蓮娜瓦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