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8 17:37:58Quiff

《靈異孤兒院》破解生死之謎


(原刊於Yahoo電影)

吉勒摩戴托羅的《羊男的迷宮》明著是少女穿梭異界冒險犯難的奇幻故事,電影重心卻放在現實世界戰亂征伐的殘酷猙獰景象,實則是藉奇幻架構來顛覆奇幻定義;由吉勒摩戴托羅所監製的《靈異孤兒院》竟也如出一轍,在靈異體裁的偽裝之下,大膽跳脫出了靈異電影的既定框架,直指亙古難解的生死之謎。

多數靈異電影都以騷靈作亂、冤魂索命作為劇情主軸,劇中主人公四處奔走尋訪,只為找出怨靈為何徘徊陽世不去所懷抱的冤屈憾恨,企圖完成陰靈生前未竟遺志,好安撫怒吼咆哮的作孽冤魂,以將一場腥風血雨消彌於無形。

《靈異孤兒院》表面上看來似乎也不例外。片中描述蘿拉與家人重回童年生長的鄉間孤兒院,一方面讓七歲幼子西蒙安心養病,一方面蘿拉則感念幼時養育之恩,希望能重新開放這間孤兒院,專心照料身上患有重疾的孩童。不料重病的西蒙竟能窺視常人所不能見的種種奇異景象,聲稱屋內有數名與他差不多歲數的孩童常跟他一同玩耍嬉戲,進而牽扯出一連串意想不到的離奇遭遇,讓母親蘿拉心急如焚。

然而片中鬼魅作祟、失蹤誘拐所營造出的詭譎驚懼氛圍,這一切鋪陳原來都只是導演高明的誘導戲法,嚇得觀眾雙手遮面、驚呼尖叫的同時,他更在指東打西、故佈疑陣之下逐步引領觀眾誤入迷宮死巷,只約略釋放出一些蛛絲馬跡如彼得潘與溫蒂的童話、聖安東尼的金墜子等,以待有心人察覺。直到最後一幕,觀眾終於才恍然大悟導演隱藏在影像之後的真正意圖,將所有紊亂糾纏的劇情線都梳理得整齊乾淨,一舉推翻了先前所有的佈局誤導。

若要破解片中設下的機關陷阱,得先從西班牙人的生死觀說起。西班牙另一大導阿莫多瓦近作《玩美女人》中開場便是由一群女性在墓園裡向往生者獻上鮮花水果,這場掃墓戲便是在描寫西班牙一大重要節日:11月1日的萬聖節(All Saints’ Day)。

萬聖節雖然在西方各基督教國家中均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意是紀念所有安息的聖徒,然而唯有在西班牙、葡萄牙與墨西哥三國人民會在這一天回到親人墳墓前加以祭拜,點起燭火、獻上蛋糕與花果,人們齊聚於摯愛墳前述說久別絮語,甚至舉辦起熱鬧歡欣的遊行慶典。

西班牙人相信生與死之間並非對岸相隔遙望,也不是逝世之後就此天人永隔、生死訣別。由萬聖節與清明節的相近可推見,西班牙人的生死觀其實與中國鄉野傳奇中對靈魂所抱持的觀念相差不遠,死亡於此可說是生的延續、而非殊途對立。

電影勇於打破一般靈異片中所描述陰陽永隔的人鬼界線,片中生者不再是軟弱無力、任陰魂宰割的受害者,逝者也絕非一昧追魂索命、只懂咆哮怒嚎的枉死冤鬼,原來生與死並非如此涇渭分明,可以同時處於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空間內安然共存。

人與鬼在同一條迴廊上擦身相交而過,豎起耳朵來或許還依稀聽得見彼此的腳步聲;在牆上敲起一二三木頭人的咒語,他們便一哄而散地捉迷藏了起來,躲在密室門後小心別被彼此發現,又或是按圖索驥地玩起調皮的尋寶遊戲。夜深了,他們便一同沐浴在海邊燈塔溫暖光線的守護下,呵欠連連地鑽入被窩。

除去那駭人猙獰的布袋頭套,底下藏匿著的不是什麼興風作浪的魑魅魍魎,而是曾摯愛難忘的熟悉面容。無論是生是死、是人是鬼,他們需要的,不過是一個可以放心託付的溫暖擁抱。

《靈異孤兒院》中跳脫了生前現實與死後世界乃二元對立的既定觀念,而連結兩者之間的關鍵便繫於母親蘿拉身上。她既是當年孤兒院養育長大的孩子,也是現在為人母、為人妻的成熟婦女,蘿拉身上不但連結了過去與當下兩種迥異時空,也因時空切換而同時具備了孩童與成人兩種迥異身份。

若要斬開片中糾葛纏繞的死結,一解孩童消失無蹤之謎,跨越區隔幽冥陽世的迷離界線,唯有憑靠蘿拉對兒子的殷切思念。

當她追隨著西蒙殘留的影子急切穿過大廳廂堂,試圖找尋愛兒藏身所在,她越是靠近事實真相一步,其實也正又喚醒了一分她腦海中沉睡的童年記憶,也越是拉近了過去與當下、生與死之間的距離,讓劃分陰陽的絕對界線開始迷濛不清,直至兩者完全交錯重合為止。

在劇本架構縝密細緻、前後呼應環環相扣的《靈異孤兒院》裡,乍看下似乎又是冤魂不散、出沒作祟的傳統靈異故事架構,實則是跨越了壁壘分明的生死界線,藉前後兩對母子間的相處模式而帶出了親子溝通不良的議題,並將因一時疏忽而喪子的悲戚傷懷、那份分離失散的刺骨之痛透過銀幕傳達得淋漓盡致,令觀者莫不為之鼻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