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3 20:14:07quiche

愛、生活與學習 (轉載)

愛、生活與學習 名家語集

康哲行摘錄、整理 (8/17/2001)



部落格專用相簿


愛、生活與學習 (轉載)


愛、生活與學習

 

名家語集          康哲行摘錄、整理 (8/17/2001

 

以下佳句選自愛、生活與學習」,巴士卡力,洪建全基金會出版,1996

 

  利奧。巴士卡力(Leo Buscaglia)是二十世紀晚期美國著名的教育家、作家

  和演說家,一生奔走各地宣揚「愛」的理念和對人類的關懷。早年曾到高棉

  居住,並讀過許多中國書籍,所以他有西方人的熱情和開放,又有東方先哲

  的謙遜和豁達。「愛、生活與學習」是他的代表著作,是值得一讀再讀的

  好書。坊間已有兩種以上的譯本。

=====================================================================

我覺得「愛人」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不掩飾不做作的愛,就如小孩子不會捏造或隱瞞自己的感受一樣,一切自自然然地發生。

 

人生不是孤獨的旅程,人生是由許多人共同的經驗,互相地影響而累積成的「現在」時刻。

 

人必須有信心,有信心才能往前走,自暴自棄無異宣判了心靈的枯竭和死亡,亦即中國人所云:「哀莫大於心死」。

 

你就是你自己擁有的財富,讓你自己成為世界上最美麗、溫柔、神奇的人,你會因此永遠存在。

 

當我們認識到本身的重要,我們就會有一種自愛和自尊產生。

 

人,的確是奇怪的生物,他發明了時間,然後被時間支使,成為時間的奴隸。

 

我們的赤子之心哪兒去了?為什麼「大丈夫有淚不輕彈」?為什麼要藏在心裡?一個愛人者必須找回赤子之心,去接近人心、去緊握、去關懷、去瞭解別人。

 

我們需要被肯定,被接受,我們需要貢獻,需要享受美好的生活。然而,我們卻看不見彼此,我們忘了明示對方、傾聽彼此,我們也忘了停下來想一想別人......

 

人是需要互相關懷的,即使是一個人,一點小小的心意,但是因為你在乎、你關心,往往改變了另一個人的生活。

 

愛是可以學習的,恐懼、偏見也是學來的,關懷與責任感又何嘗不是學來的?所有的社會責任與公共道德、仁慈心與道義感,都是從家庭、社會以及人與人相處中互相學習而來的。

 

一但成為父母,你必須把你所有的傳遞給下一代。所以你必須使自己成為最完善、最有愛心的人。因為,你將給予你的兒女這些財富,你當然不希望能給予的只是一個貧乏,單調的你。

 

我們要做的只是鼓勵他們、瞭解他們,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時時給予支持與輔助的援手。如果他們都有對人生的好奇和創意,他們終竟會走向自己的海闊天空的奇妙世界,享受成功的人生。

 

人生最大的投注,就是把你自己投注於改變的過程中,這是一個大投資。生活是如此多變,你將面臨許多挑戰並接受考驗,這就是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國人不是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嗎?

 

改變你自己的同時,也正是成長的開始。你有勇氣接受改變,才有茁壯的機會。把你的生活投入改變的過程,是一件令人興奮、愉悅,同時也是緊張的經歷,因為你把自己投入未知,投入追求的行程。

 

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一旦開始,你再也回不到原來的自己,因為你已向外伸展、尋覓,你要追求自滿自足。

 

一個人可以創造自己的命運,他的腦未衰、心未死、軀體未空,他一定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成長,我成長才能建立自我。

 

我決定自己的命運,沒人能為我決定。我也面對自己的短處、錯誤,無人能代我受罪受苦,我對自己負責,若我失敗,我豈能怨天尤人?

 

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我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如果你窮一生之力去研究為什麼生?為什麼死?那裡還有時間去探討真實的生活。

 

生命就在自己手中,多采多姿或是灰暗陰晦,全看你要把他塗上什麼色彩。世界有如一塊多彩的織錦,只有你盡力織好你自己所屬的那小塊面積,才能使整塊織錦完美無缺。

 

愛,因為你要愛,不是因為你必須去愛;施捨、贈與,因為你有心奉獻;花開,因為他們必須開放展露,而非取悅人群。

 

愛的體認,也使我認識了人生,生活在有愛的生活裡,也就是把生命充滿在愛的生活之中。

 

生命是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讓生命多采多姿吧!因為那也是我們回報給上帝的禮物。

 

肉眼是身體上最不正確、最不堅定、又有偏見的器官,人常常視而不見,常常未能洞悉真正的內涵。

 

光靠我們有限的知識來判斷事物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小心謹慎,真正去感覺,探討事物的真相,並且用「心」去看、去想。

 

我們最大的阻礙是「冷漠」,冷漠使我們無視於周遭的事物,這種麻木比死亡更可怕。我可以面對恨、怒、失望、痛苦,但我不知如何拯救冷漠的人。

 

你不能給人你所欠缺的,因此你必須先充實自己,把自己變得美好,然後你才有能力奉獻。

 

為善不求回報!若有回報,一草一木,一分細小的心意,都足以令你展開雙臂去擁抱、感謝。

 

不要期待別人都如你所期待的標準,別人活著不是為了來迎合你的期待,滿足你的希求,若是你不明白這點,你將會煩惱、痛苦以終。

 

人生最可悲的事,無疑是未曾生活就已走向死亡。那些不在病床上掙扎大叫的靈魂的垂死者,就是未曾生活過的人。

 

當我們伸出手的同時,也冒了被摔回來的失望,但是,在五比五的對比機率中,我們也可能伸向別人,得到愛的反應。

 

這世界寂寞的人多,我們為什麼不把手伸出來,互相握著?

 

一切由你開始,你不先伸出你的手,你如何握得到別人的手呢?

 

寬恕是除了愛之外,我們另一個可貴的賦予,我包容了你的缺陷,因為我自己也不是十全十美。

 

在現實的世界中,一個真正的自我是要不斷地發展、蛻變的;人生是美好的,世界是多彩的,但是得由每個人自己去吸收,去感受。

 

生命中有許多美好的事情,我們也可以是一個有情感、有愛心的人,我們並非是注定了要失敗的。

 

我們因為怕痛,所以吃止痛藥;怕面對現實,所以喝酒忘憂。我們不滿過去,更不滿現狀;我們責怪別人,也懷疑別人,我們忘了如何去聽自己的心聲,去面對目前的生活。

 

我們要從自身去瞭解「人性」,從「人」去認識「人類」。

 

志同道合使人相近,但是不斷成長才能使彼此相聚不離。

 

有了生命,就有了希望。我們所擁有的最大財富就是生命,如果我們能掌握生命,創造自己的人生,生命也就不如想像中那麼困難。

 

我們怕說錯話,所以不敢說真話;怕表錯情,所以不敢露真情;怕心靈受挫,所以不敢用真心去感覺。沒有完全的體會和品嚐,沒有投入,又如何嚐到生命的甘露?

 

我們都可以把失望化為希望,把單調變為神奇,我們可以拭乾淚水,用微笑代替,這是生命的神力,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品質。

 

我能做的事,你們當然也可以,甚至做得比我還好。我能擁有的,你們必然也不會缺少;若是你抱怨說你沒有,定是你不曾努力去爭取,去尋找。

 

當你能面對你的軟弱時,你就克復了這個弱點,它並不如你想像的那麼巨大,它也是你的一部分。你要接受你自己,不要自怨自艾,要選擇平和與愉悅,而不是愁苦與絕望,人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

 

保持你的自尊和正直,沒有人能拿走它們,除非你自己放棄,若是你自己放棄,你也將一無所有。

 

如果你懂得寬恕,學得體諒,你就可以把那股克制自己去生氣、發愁的精力,轉移用在自我成長及充實自己上。

 

你現在就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因為我們的潛力尚待自己去發揮,我們若不能拋棄自暴自棄,如何能把失望轉為希望?你得對自己負責,若是自甘放棄,那是你自己選擇的,可不能怪別人。

 

選擇人生,也必須有選擇改變和冒險的勇氣,我必須放棄一些自我,你也要讓出一些堅持,然後,才能擴大成「我們」的大世界。

 

我們要改變、要包容、要關懷,想想看,人生有什麼比愛更重要?我們受苦、受難、工作、奮鬥,一切不都是為了愛、為了關懷?

 

因為生命有限,我們才會積極把握;沒有人能長生不死,所以會及時表達情意;因為你不願錯過機會,所以會及時讚美你的朋友或鄰居。

 

打開你人生的寶盒,發掘每一件屬於你的禮物。雖然有許多的人生疑問無從解答,但解答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經歷了生活,掌握了生命,我們選擇了自己的人生。

 

年齡不會使人衰老,是心情使人老邁。只要你實實在在地活著,就不會擔心死之將至。

 

希望有失望的可能,嘗試也有失敗的時候。但是不嘗試,如何有獲得? 一個自限於籠中的人,是生活的奴隸;只有勇於嘗試的人,他才有自由。

 

人生是一個過程,如果每一步都是神妙的、新奇的、我們就真正地過了一生。否則,即使走完了全程,卻不曾活過,只是白走了一遭。

 

歲月不再,稍縱即逝!與其哭泣逝去的時光,不如把握真實的現在。

 

經過今晚,你將不同,迎接明日的朝陽,你將改變,我也不會是從前的我。

 

每天,我將試著認識新的我、你、以及我生存的環境,這樣我才能繼續體驗新的事物,有如一個新生的嬰兒。

 

每天,我要提醒自己,真正聽你說話,試著明白你的觀點,記著我們要一起成長,一起蛻變。

 

每天,我要提醒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愛人的人,再一次經歷愛的過程。

 

你若要給「愛」下定義,只有「人生」兩字可以取代。愛,充滿在人生中,你沒有愛,也就沒有了人生。

 

愛的關係來自於同在一起,愛必須把你自己從「我」、「我的」束縛中,擴大成「我們」。

 

健康的人活在人群中,只有心理不平衡的人才遠離人群。

 

「為什麼害怕走入人群?」有人回答:「因為怕受傷害。」

 

受傷、痛苦、是人生必須面對的。你哭,因為你有情有愛;你痛苦,因為你有強烈的感受。

 

相愛,為什麼不能持續?若是兩人坦誠相對,表現真誠的本質,又何需掩飾,害怕變質?

 

真愛,是完全的相知與包容;你不曾粉飾愛,不曾偽裝自己,自然沒有真相暴露時的恐懼。

 

愛,同時也會帶來痛苦。不錯,你愛一個人,保持相愛的關係,多多少少要付出一些努力,放棄一些自我的成見與私欲;那是痛苦的,但是,同時你也體會了痛苦的真意。

 

讚美,有時會把人嚇著,尤其是陌生人,但是隔遠些再回首,你會發現他們正陶醉在快樂裡。認識或不認識又有何妨?讓他們感應到你的欣賞,你的誇讚。

 

年齡,也是無稽之談,不要讓年齡限制了你。米開朗基羅到七十一歲才完成巨著,摩西祖母七十一歲才畫第一幅畫。今晚,你就不再說我老了!我不行!要站起來,抖擻精神,解除自限與束縛,化不可能為可能。

 

 

康哲行 cskang

電子信箱:Kang@nspo.gov.tw

個人網頁:http://www.nspo.gov.tw/~k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