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30 12:43:32qmu480e9o6

生技業哀號 雖未傷筋骨 但太嚴了

    連續供墨<br>強力推薦

工商時報【杜蕙蓉╱台北報導】

浩鼎條款出爐,生技業者認為,雖然未傷筋骨,但太嚴格了,而且強制集保規範、資訊電動床墊揭露內容太過鬆散,恐流於各自解讀窘狀,仍未解決浩鼎問題。

華威創投合夥人李世仁表示,以先進國家的標準,浩鼎條款擴大強制集保對象,大概是全球最嚴格的!在美國目前強制集保時間約半年,很少有公司會被規範至2年。以他近20年來投資美國公司和看過的資訊所得,大概只有1、2家特殊案例,但這些公司的強制集保也不會長達2年,規範對象也不是全部。

李世仁表示,美國法規針對特殊案例的強制集保公司,約束對象僅限20%的高階經營階層,但這些人也是按時間分階段和比例解禁股票買賣,亦即每半年這些被強制集保人就可准予1/4,或是一半持股進出買賣,等到2年期滿,其股票就是完全的鬆綁。

他認為,浩鼎條款針對強制集保人的規範,雖然表示是董監事、大股東研發及技術核心成員,但是否擴及二等親,還要更清楚說明。

另外,針對資訊揭露部分,他表示,對新藥來說,臨床實驗解盲可公布的數據、數據的意義,往往很難統計,市場狀況和相同藥物的市場狀況,也不一定就那麼具體,這些核心規畫不清楚,就很容易落入各自解讀的情形。

瓦楞紙溜滑梯健亞生技董事長陳正認為,浩鼎條款看來沒傷筋骨,但太嚴了!建議新政策不應該規範到像智擎這類已有成功台中白板訂製案例的公司,否則會壓縮到新藥公司的發展。

中天集團董事長路孔明表示,主管機關適度管制很合理,但政策的執行雖然要防弊,但也不要忘了興利。以現有法規,包括監督、內線、防止炒作等規範,其實已很完善,只是未落實而已。

路孔明表示,新藥產業充滿風險,創立時大部分都來自於天使基金,這些人願意投資都已讓人很感激,如果退場機制綁手綁腳,就不會有人願意共襄盛舉,因此,如何在防弊興利上建置合理環境,引進投資活水很重要。

1E184E6A1185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