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3 20:07:22狐狸

讀報~對閱讀王的看法

 

最近訂閱了人間福報電子版

今天的內容中,值得一提的

是一位家長的投書,評論有關小學閱讀競賽。

內容如下:

---------------------------------------------------

 

 

吸收才重要,「閱讀王」莫成「大胃王」

 

桃園市一所國小六年級學童,暑假念了802本課外讀物

抱回桃園市公所「書暢e夏小博士」競賽冠軍

另一所國小三年級學生閱讀399本,排名第二

兩個月閱讀,換算一天要看將近13本書「的確不容易」。

但令人懷疑,假設每本書花一個小時

一天也要十三個小時,那有時間做其他事情,尤其是否影響睡眠?

究竟「比快、比多」閱讀競賽,意義在哪?

 

 

好像「大胃王」比賽,不管食物精粗囫圇吞棗

吃得肚子膨脹,甚至鬧腸胃病,早已引起撻伐;

就像大學評鑑,只要求教授發表論文的數量,

弄得大學像「量販店」,也引起諸多批評………

 

 

學生喜歡讀三國演義

但即使是兒童版的三國演義,或水滸傳、格林童話

可能一小時讀完嗎?即便讀完,能吸收多少?

會不會也是囫圇吞棗?

記得的只是故事而忽略意涵、值得思考的思想?


嘉義市世賢國小也有「閱讀王」選拔賽

凡讀完寫了不錯的心得報告

可在閱讀護照上蓋章,看累積多少章

於學期末頒獎,這雖也是「比快、比多」

但至少還要寫「不錯的心得報告」。


學校應該要「重質不重量」,別把「大胃王」變成「閱讀王」

也應重視心得報告,作為比賽標準

強調「精讀」,這樣才能使學生因閱讀而豐富人生。

--------------------------------------------------

看完這篇評論,我的想法是

當局者推廣閱讀計畫,應該先思考一個重要問題:

 

究竟,教育要培養的

是一個『很會讀書的人』還是一個『有想法的人』?

別以為讀一兩百本書,就可以達到「飽讀詩書」的境界

因為,一個真正有學問的人

往往不是因為他讀很多書

而是他有想法,有正確的思想和觀念

 

培養閱讀能力,是使思想成熟的重要習慣

一個人若是喜歡讀書

可以很快地吸收別人的見解,接納別人的想法

也可以產生新的觀念,進而影響別人

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從閱讀獲得吸收,而不只是鼓勵大量閱讀

 

因此我贊成『精讀』~

教育者應該發揮閱讀指導功能

推廣學生讀了一百本書,如果內容缺乏深度

倒不如指導閱讀『一本好書』

 

指定一本經典名著,引導精讀,更能幫助學生提升自我

因為一本好的書籍,能引起共鳴,更能影響學生一輩子

 

孰悉知,有學問者,都不是小時候讀幾百本書

而是深受幾本經典之作影響

因此推行「讀好書」才是當務之急

 

現在能夠獲得資訊的來源四面八方

網路、書店、報紙、雜誌等選擇眾多

學生往往容易受到膚淺而毫無意義的資訊所影響

也可能因為看了不當的書籍,而變得思想污穢

因此站在教育的立場上

幫助學生選擇閱讀材料,才是教育當局最重要的政策~

 

有的人從來不管孩子讀什麼書

孩子就停在漫畫、圖畫書的閱讀層次

有的要孩子只讀教科書或英語雜誌

其實過與不及都不好,父母應該要像領導者

什麼書好,什麼書不好,都要讓孩子知道

不要認為這是老師或是孩子自己的責任!

 

當孩子讀書的方向走對了

有了成熟而正向的思想,才不會走上歧途

 

與其要孩子在當下看完一百本

不如指定你覺得重要而有意義的一本書吧!

我想那對孩子才是真正的重要!

 

上一篇:教書不要鐵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