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2 00:00:00斷章

愛與信仰人世間的修行-閱讀《我坐在琵琶卓河畔,哭泣》  文/斷章

《我坐在琵琶卓河畔,哭泣》是一本追尋愛與信仰小說,在此追尋的過程認為信仰與愛是一體的,缺乏愛信仰始終在內心存留著缺憾的一角,唯有面對與真誠的追尋曾經在心中所愛,方能真正圓滿,純真的愛是信仰的力量。若不能正視自己心中所愛,而以意念去克制這份愛,或許可以成功,但在信仰傳教的過程中,你自己會知道,在生命中始終存一個角落是「愛」亦是「缺」,無法真正的傳道。

 

雖然此書是以西方的信仰追尋為背景,卻也令我連想到佛教的修行,是出世修行難?還是在世修行難?個人認為在世修行難,信仰與愛的結合傳道,猶如在世修行,如何讓愛能保持純真而不變質,基本上就是一件困難之事,你必須克服許多存在於人世間外在的誘惑與影響,心要保持不動,不為所惑不為所誘,又能清澄地看透世間萬物,這真不容易,比出世的修行難。出世修行,面對是較單純的環境、規律的生活、自然的洗禮,誘惑少很多,面對是自己,要保持澄清的心自然容易些,這是我的想法。

 

 

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79210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 By the River Piedra I Sat Down and Wept

作者:保羅.科爾賀



網路圖




皮厚 2011-06-15 23:00:58

宗教信仰以人為主
東西方雖然有差異
理性智者各取所須
無礙相輔相成平安
深究厚理西方方興
東方密宗無形難矣
因緣耳語指點迷津
更難尋悟道遙無期

版主回應
個人看法
信仰純粹是看每個人的認同
而在認同之下,彷彿就會產生一股力量
指引你方向,而這個方向又會加深您的認同
循環之下,就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
跟隨著你的思考向前行..
2011-06-20 01:43:48
旅人 2011-06-14 04:26:45

西方的基督宗教信仰
與東方的佛教信仰
其基本教義是有些差異

早安安

版主回應
對呀~我知道有差異,但對因為對西方的宗教沒有研究,加上多數把佛教信仰當佛學(哲學學問)來看待與閱讀,所以大概只能憑些感覺,與曾經閱讀的一些想法做分享,沒辦法做較深入的探討..,(我非基督教徒與佛教徒)

不知旅人伯伯對這部分是否有較多的研究?
2011-06-20 01:38:22
李旭祥 2011-05-26 02:35:44

週末認真讀完兩本保羅柯爾賀。他的成名之作是《煉金術士》,號稱全球熱賣1000萬冊。時報出版書名譯為《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其實,原來的書名還更奇幻些。煉金術士的角色刻劃簡單,不具有小說人物應有的立體性,當然,作者是故意的。所以這本書應該說是寓言,故事同樣簡單,空靈帶著神秘的色彩。說牧羊少年跟隨自己做的夢中的預兆,勇敢的去非洲尋找黃金寶藏。作者藉由兩個玄奇的角色,化身為老人的國王及煉金術士,指導少年要相信天命、要相信身邊發生的預兆、相信自己內心的聲音。從這個孩子般的寓言故事,作者到底要說甚麼?讓我直捷了當的說,這些都是宗教的訊息。

再讀《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要傳達的訊息仍然令人迷惑。人物仍然簡單,就是派拉與她的朋友。他們的互動就比較複雜而具真實感,儘管作者並未對派拉與他為何如此相愛稍微提供理由。看起來,她的朋友陷在追求佈道與對派拉的愛情的兩難中。然而,受考驗的似乎並不是朋友,卻是派拉。在他們相處的七天中,朋友常常不在,讓派拉陷在孤獨的考驗中,並且遇到奇妙人物,說話帶著奧義。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的宗教意味更為厚重,而且這次他不隱晦宗教主旨了。對保羅柯爾賀來說,上帝的份量幾乎至高無上。他看愛情,卻又同樣無可比擬的佔滿了心。也許,這本書的主旨,就像表面上看起來一樣的簡單。

版主回應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若用佛教來解讀,在世修行與出世修行,這應該是塵緣未了,只能在世修行,就算是勉強出世修行,亦難得到真正的了悟....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沒看過,不過有聽過..保羅柯爾賀的小說對我而言比尤薩的書好讀多了,尤薩的書後來借的那本書"天堂在那一個街角"沒看完就拿去還了,實在看不習慣太政治的小說,呵呵~這本書原本要寫心得的,就沒寫了..^^
2011-05-26 22: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