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風聲紀錄
今日沉思中消逝,瞬間看不見明日,而昨日漸行遠,我彷彿在停格之中。2012/05/09斷章
白天與黑夜的流轉,身體徜徉於天地,如詩。沉寂間吐露思情,文字的符號停留純真,我問。2012/3/22斷章
人的基本需求在體驗其生活情境是富有意義的.
2011/11/22
百年祝福,以文.以情.以心,顏色以符號展示,將感動存留身體,點點滴滴的懷想,化為深深綿遠長的感恩,在這片土地上自由飛翔.
2011/10/10
一切生活如詩,消逝與再現,起落人生.
2011/8
波特萊爾的現代性是挖掘於落實當下的詩意永恆,在過渡、短暫、偶然中看見其背後真實性的存在,正如每個時代有其時代的生命力意涵,從當時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窺視,每個古代畫家帶有凝視的目光,將當時所構成時代的生命力整體,用繪畫的方式存留下來,是一個短暫的偶然、歷史的詩意、永恆的不變,依附著當時代的存在而存在。
2011/3/4
懷舊體現主體的審美理想,揭示過去的美好,同時亦掩蓋真實的歷史場景,使歷史呈現審美的,亦使懷舊對象與懷舊的表現形態之間成為一種張力,懷舊可以是原始的.遠古的.原初的.傳統的;但亦可是極端的.現代的形式予以呈現,體現出一種極現代與傳統的微妙關係,透過懷舊傳統與現代得以延伸...
2011/3/22
日常生活之物化是否能透過審美與藝術創造而得到救贖,我疑惑中?
2011/4/5
存在必須透過語言而顯現於自身.而語言的使用決定於人,而人的使用卻源自生活的經歷與經驗..
在場是詩性的發現.存在是一首詩,甚至就是源初之詩..
2011/04/24
歷史化視野,“返回歷史並不是要回到舊的歷史去,而是要求要創造出某種新的形式歷史,無論是在內容,或在表達這些內容的形式方面要求創作一種新的歷史。”反迴“歷史的努力”即是要在“語言”與“總體”中重新界定歷史。
2011/05/30
起源這個術語並不是用來有意描寫現存事物之以得以存在的這個過程,而是用來描寫從變化和消失的過程中出現的東西的。..起源是歷史範疇,作為一種本源,並不指原始現象本身而指原始現象中起決定作用的一個形式,這就是”理念”。
2011/06/30
人類感知和認知一個基本原則是,我們能在這些不同的系列中看到一些看似類似或同一而實際卻更相異的屬性,並更注重相似性而輕視差異性,只有這樣,作為我們對系統化內在要求的結果,我們才能掌握那些精神顯示和個性.
斷章
算是巧合嗎?難怪覺得有些印象..
幾天前去圖書館借書
看到書架上一本"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從波特萊爾到貝克特及其他,厚厚的一大本..感覺好像還不錯,稍微翻了一下,有波爾萊爾.也講到王爾德..後來就借回來看了..
原來是在這裡的回應裡有啊~,現在才看到才想起來..
難怪覺得好像聽過...
這本書還真的有些複雜,不過還蠻有趣的,定價550..
不知來不來得及看完..努力些了..
斷章
今天上來時間太”早”了些..
最近較忙..
再找時間仔細地回覆給大家^^
看了旅人伯伯的作品總令人感動,有些想法..
對於現代藝術也有些想法,再找時間了..
今天太"早"了..
想睡了..
有很多"ZZZZZZZZZZZZZZZZZZZ"
浮現..
映彤
藝術美的形式或許隨時代會有不同;
但審美的內涵和原理,有其永恆性不變的存在!
版主回應
最近讀到中國式的審美觀,從儒家.道家與佛家(釋家)講起,又看了一些西方對美學問題的看法,藝術品是可以透過藝術市場去操作的,但不管如何,好的藝術品必定要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方能留存在心的心中吧..,亦是其永恆性,而其短暫性是指藝術作品能留住當時代的靈光,將短暫化為永恆,亦如波特萊爾之言,這是個人的感覺,提供參考..
一個人的咖啡和天光
最近自圖書館借了一本《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裏頭從藝術史的觀點,充分解讀了現代主義的演變由來。
這本書充分解釋了為何「前衛」的衝撞力量可以顛覆傳統,構成現代性的社會。
書中一開始就提到波特萊爾,並且詳述了當年其詩作引起爭議,而法院接受到控告時,如何謹慎地在「創作自由」與「道德秩序」之間企圖維持平衡。
當年的法院判決,在當年社會看來,也許會覺得相當中肯而客觀嚴謹,但在今日文學評論者看來,卻多會嫌當年的社會秩序過於保守。
這種審美觀點與價值觀點的演變,正好足以提供所有藝文創作者一個拉大時空格局的思索與觀照。
很多當下的思維、感受,在換了一個時空之後,已截然不同,乃至蕩然無存....深切體認這種無常流動的性質,並非就等於虛無論、懷疑論、或不可知論,反而會更接近藝術思維的本質。
版主回應
我閱讀到一本書說明,進入現代主義時期,沒有一個藝術形式仍維持它的原貌,只是改變的程度不一,其中又屬視覺藝術最為極端,包括拋棄舊有的形式.幾世紀來的技法,甚至是認知...現代則以重新定義藝術功能為標榜,藝術功能不再是一種描繪事物"真實"外貌再現手法.
又舉杜象(1887-1968)的"噴泉"(1917)為例,不只是"逼真",事實上確實是一件"真品",一個現成的便盆充當藝術品.弔詭的是,當否定一件作品為藝術品的同時,也是一種肯定它的藝術地位的方式..
經過這樣藝術的形式思維似乎無所不能..
亦提到現代藝術面臨的隱憂..
旅人
一半是短暫
一半是永恆
<惡之草>
如果,如果微雨細鞕
輕輕抽打稻上的香氣
純潔的季節
便搖曳生長的風向
直到林野猛然發出,發出
成熟的果語
而,暖風底下
發現一種惡之草
也在縱橫生長
幾幾乎要掩沒金黃的稻田
這時,意然有人
對著金黃嘔吐,不屑
並且,把惡之草的本能
吞進體內
追隨浪漫血液循環,成為
波特萊爾的
惡之花,一朵朵篝火與叛逆
流經頹廢的巴黎的
塞納河
(旅人作品)
@相對於波氏惡之花之惡之草
晚安安
版主回應
波特萊爾的現代性是過渡.短暫.偶然,就是藝術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恆不變.每個古代畫家都有一種現代性,古代留下來的大部分美麗的肖像都穿著當時的衣服.他們是完全協調的,因為服裝.髮型.舉止.目光和微笑(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儀態.眼神和微笑)構成了全部生命的整體..
每次讀到這段文章總想到"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會讓我連想到這段文字..^^
旅人伯伯的惡之草讀起來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感^^
算是巧合嗎?難怪覺得有些印象..
幾天前去圖書館借書
看到書架上一本"現代主義異端的誘惑"-從波特萊爾到貝克特及其他,厚厚的一大本..感覺好像還不錯,稍微翻了一下,有波爾萊爾.也講到王爾德..後來就借回來看了..
原來是在這裡的回應裡有啊~,現在才看到才想起來..
難怪覺得好像聽過...
這本書還真的有些複雜,不過還蠻有趣的,定價550..
不知來不來得及看完..努力些了..
沒看完就拿去還了~~ 2011-04-24 19: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