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9 23:45:03斷章

自在與逍遙-莊子哲學  文/斷章

 

先秦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各有其精彩之處,我個人偏愛道家,尤其是莊子哲學,為什麼呢?對我而言,喜歡是一種感覺,談不上為什麼。但一段時間沒再閱讀關於中國哲學方面的書,感覺它離我很遠,但卻又覺得很近,近在日常生活的處世,遠在沈浸思想的喜悅。最近買了一本「莊子哲學」陳鼓應著,台灣商務出版,我一直蠻喜歡陳鼓應先生的著作,這是莊子哲學的入門書,讀起來有趣,容易理解,取莊子哲學之精要。

 

內容共分為

一、莊子的影像

二、蝴蝶夢

三、生死如來去

四、鯤鵬和小麻雀

五、庖丁解牛

六、無用之用

七、掊擊仁義

八、理想人物

九、真知的肯定

十、自然無為

十一、        自然之美

十二、        不辯之辯

十三、        不道之道

十四、        對待與同一

十五、        莊子的思想評價

 

在「莊子的影像」中,作者舉《莊子》書的記述,自然而然讓讀者看到莊子的身影,“貧窮的生活”裡可看見莊子雖貧窮,但仍有所不為;“異鵲的故事”,顯示出莊子在生活上的態度是順其自然的,他認為如果一心一意想算計別人,就會招來物物相殘的結果,亦會引物危害自己,唯有除去心計,才能免於物物競逐之中,個故事亦是著名的典故「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終身不仕”,敘述他曾經有好幾次做官做達官顯貴的好機會,但卻被他拒絕了,過著哲學家的藝術生活,無覺於外在世界的紛紛擾擾;“契友惠施”像莊子這樣的人要找到一、二個知己,是不容易的事,較談得來的大概只有惠子,他們都很好辯,也留下許多為後世流傳的辯論話言,作者以二個不同的觀點說明「莊子對於外界的認識,常帶著觀賞的態度。他往往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則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場,來分析事理意義下的實在性。因此,他很自然的懷疑到莊子的所謂『真』」;“鼓盆而歌”,說明莊子對於死亡的看法,出於《至樂篇》:「莊子妻死,惠子弔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嗷嗷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把生死視為一種自然的現象,認為生死的過程如同四時運行一樣,曠達灑脫。

 

「蝴蝶夢」是在《齊物論》的結尾,莊子借蝴蝶的夢覺,舒發其思想,作者認為可以導出四個重要的意涵:「(一)莊周蝶化的含意,(二)蝴蝶本身所代表的意義,(三)人生如夢的說法,(四)物化的觀念」,莊周蝶化的含意,乃象徵著人物外物的契合交感,借由化蝶的寓説來破除我執,除去物我的割離,使人與外在的自然世界,形成一個和諧的存在;用蝴蝶來比喻人的「自適其志」,文中也以現代文學家卡夫卡的寓言,《變形記》,做對照看法;作者認為這裡的「人生如夢」,並不像一般人浮現人生如夢的悲涼情景,反而是認為「莊子是以藝術的心情,將心人類的存在及其存在的境遇予以無限的美化。由是,宇宙如一大花園,人生歡欣於一片美景之中-如蝶兒之飛舞於花叢間。因此,要說「人生如夢」的話,在莊子心中所浮現的,便是個美夢。」;物化是莊子對於死生看法的重要觀念,死亡是人所恐懼的,在莊子看來是相對幻滅的現象,不需要害怕,從大地而來回歸大地,也許死後化為蝴蝶,栩栩然而飛舞,多麼自在快樂,借由「物化」的觀念,融死生的對立於和諧之中,人世不過如此而矣。

 

還有許多精彩的論述,是作者對於《莊子》的看法及所認為的莊子哲學,可算是初步了解《莊子》之書,還可以多閱讀其他學者對於莊子哲學的理解,讀原文亦是重要的,我把莊子當生活哲學來閱讀,有些字句在每個人生階段的體會不盡相同,也隨著你閱讀更多書籍及人生的經歷亦有些不同的感受存在於身體,簡單的與大家分享之。

 

註:再讀《莊子》,處世哲學之應用,仍在學習之中。斷章2011/01/19

 

 



莊子哲學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22687

水餃 2012-04-05 22:17:28

感謝斷章的分享
老莊的哲學我很欣賞
今天朋友才在跟我辯老莊,對我而言,老莊不只是偉大的哲學家而已,更是文學家(尤其是莊子)
對了,你提到的《傷心咖啡店之歌》我大學時代也很喜歡

版主回應
先秦諸子的學問,我個人較偏愛莊子,有時候會拿起來讀一讀..

《傷心咖啡店之歌》當時讀很喜歡,但我始終沒再拿起來看,但會想看,卻也會有點情怯吧...不同時間閱讀同一本書通常感受會不太一樣,若有再閱讀,也許會寫寫心得分享,這本令人難忘的書~^^
2012-04-11 23:08:58
映彤 2011-01-27 22:02:33

曾經很迷存在主義,那是少年強說愁的年紀;
記得那時班上有個男同學,一天到晚抱著尼釆,
和一些哲學書籍,大談存在主義,
一副眾人皆醉他獨醒的樣子,
好像我們都是醉生夢死的人;

害大家也跟著他強說愁,什麼”我思故我在”的,
一本《存在主義》,寫得密密麻麻的,所以妳說陳鼓應,我是熟悉他的,還有一位何秀煌,陳曉林,他們的書,好像擲地有聲似的,有一本《青青子矜》,我仍然還記得其中的一些內容...;

後來看了陳慧劍的《弘一大師傳》,才慢慢地少看哲學方而的書了,不過那些書都還保存著,沾滿了時光的灰塵!

版主回應
"存在主義"當時看了陳鼓應老的的書,覺得很有感覺,尼采也蠻喜歡他的學說,尼采與存在主義,有時候會被人誤解與誤讀,因為每個人的認知與理解不太一樣,我也不懂德文,有些還是要看原文才會比較準確,只是在陳鼓應老師這本書所寫他所認為之存在主義,我覺得我還可以接受他的看法,所以有陣子也很喜歡存在主義,現在還是蠻喜歡存在主義的一些想法..,它其實是有積極的一面..^^

朱少麟所寫的"傷心咖啡店之歌"有彌漫著存在主義的味道,也是一本很好看的小說,對我而言,這也是好幾年前看的..^^
2011-01-30 21:47:46
一個人的咖啡和天光 2011-01-25 16:30:36

在中國本土歷史上的諸哲人當中,我個人最「喜歡」莊子。(喜歡不完全等於認同或推崇)

其實如果深究中國史上一些最知名的文史哲大家,往往會發現,他們可大致歸納為二大類型。

1.能收型-特色是能律己、好學習、不斷向上提升,不獨善其身而願兼善天下,典型者如: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韓非、孫武、司馬遷、諸葛亮、杜甫、朱熹、司馬光、范仲淹、岳飛、胡適、魯迅、錢穆、余光中...等等,大多是受儒家積極入世觀念影響較深者。

2.能放型-特熱是能揮灑自己,無畏世俗觀感,勇於活出真實自我的個性與特色,典型者如:莊子、列子、王羲之、張旭、陶淵明、李白、徐志摩...,大多是受道家崇尚自然豁達觀念影響較深者。

(其餘大都介於兩者之間,或兼而有之:如老子、蘇東坡、王維、達摩、惠能、王陽明、孫中山、歷代諸禪師...以上或可稱為「收放型」。)

偏好「能收型」的網友,表示內心渴望學習、向上提升、兼善天下、改造這個世界;

偏好「能放型」的網友,表示內心渴望解放、拋開束縛、活得自由自在而不虛此生;

(偏好「收放型」的網友,可能內心對兩者的渴望兼而有之。)

版主回應
確實,喜歡不等於完全認同,其實中國思想各家裡面,亦有各自的優點,我也各自喜觀或認同他們的某些看法,但並非全部..

可是這樣的分類..感覺簡單了些..或許只能說是很簡化的歸類..
依據其性格及一生的觀察,做傾向性的歸類吧..

這是我的看法,提供參考..
2011-01-30 21: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