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4 22:45:55斷章

台灣空間美學的想像

    對於台灣空間美學的想像可從空間、時間、生活切入亦是從以下三個方向來思考:(1)台灣自然景觀的地理美景(2)台灣歷史脈絡的文化形成(3)日常生活美感經驗的凝視。社區總體營造即是透過主體參與生活經驗之美感過程建構,引發反思與認同力量的形成。

 

1)台灣自然景觀的地理美景

 

    台灣是個狹長型的海島國家四面環海,有特殊的海洋景觀及海岸風貌,有三千公民以上的高山,中央山脈將台灣分成東、西半部,高山、丘陵、平原、盆地、縱谷地形;北迴歸線經過有熱帶及副熱帶的氣候帶來獨特的生態景觀。以台灣空間美學回到對大自然的美景的欣賞,是空間詩學的想像,是生命力生生不息的讚嘆,思考對於這片土地的愛護與珍惜之心,人為的濫墾濫伐,我們有權利與義務站出來發聲,杜絕危害自然生態美景的行為,即使是經濟發展亦不能威脅自然生物與人類的生存權。

 

    當我們在思考社區總體營造中的休閒觀光永續發展,我們必須考慮到自然環境的承受度而非只是經濟利益價值的考量。觀光帶著資本主義的消費文化進入到大自然進入至社區,社區民眾是否有能力來將它轉化為地方特性的資產,而不受其利益價值之影響,而消耗扭曲大自然所賜與我們美麗的景色。其中決定於民眾對於自我地方文化美學的認同度,能否引發愛惜與保護之心,而去維護自然環境的生存權不遭受他者之破壞。

 

2)台灣歷史脈絡的文化形成

 

    要真正了解台灣的文化必須回歸到台灣的歷史脈略中去思考。台灣空間美學回到台灣的歷史脈絡中去探討在每個時期所產生的不同文化之美感經驗,從影像紀錄、文字的描述、不同時期的使用器具、文學小說、建築物…等文化美學的切入,使我們知道每個時期所獨有的風格,皆是台灣文化之一,亦是台灣的資產對台灣有重要的意義,了解當時期人們的經驗與生活,透過集體記憶的想像,保留與再現當時之情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而付予現代性新的文化價值之生命,可做為社區總體營造推動背後的文化思維之力量。

 

    在此之中,種族、族群的複雜問題是台灣社會的活力亦是台灣社會的阻力,種族與族群的多元文化讓台灣的文化具有混雜與創新之美。然而,彼此之間的歧視與不尊重消耗台灣內部的力量。因地理位置特殊、歷史時空變化迅速與眾多的族群居住在這塊土地上,造成台灣文化是容易接受外來的文化,混合自身文化而忘卻其本質。尊重與體驗他者的多元文化,了解與深耕自我的在地文化,而在共同的時空歷史脈絡中去尋找彼此間的共識與文化的認同,是台灣空間美學的想像,亦是台灣空間美學對公民美學的深植。

 

  

3)日常生活美感經驗的凝視

 

    從空間、時間來討論台灣空間美學,最終我們仍是要回歸到日常生活世界,最貼近現實的生存空間。日常生活之美來自於主體對其所處的生活空間之想像與美感經驗之詮釋,身體最實質的感受。節慶與非節慶之生活建構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世界。有非節慶看似平凡規律的日子,如同迎接朝陽與落日,偶然間喝杯咖啡、茶的悠閒與沉思,在心靈中有寧靜幸福之美感沉澱,或是行走在喧囂的城市街道,空氣中沸騰的聲音陌生的臉孔,彷彿與你隔絕像個孤獨的漫游閒逛者享受與體驗生活的空間,讓身體徜開接受來自四方的訊息,而烙印在主體的生命歷程。

 

    節慶時的熱鬧與喜悅,像固定的大節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過年…等,有特別的習俗在這一天被呈現,因現代性的時空轉換某些節日的紀念意義被重新詮釋或商品化包裝以適合今日我們所生活的空間。此外,廟宇活動的遶境、謝平安、放水燈…等活動皆有異於平凡的日常生活而給予一種歡愉解放身體的喜悅,透過身體參與其中,在此一儀式化的過程中感受與經驗其過程,而主體也因此尋找到某種程度之認同,在默會的隱然之下進入主體的生命,形成集體記憶的美感經驗,而在時空脈絡下的某個情境再現是身體與日常生活的連結。

 

阿端 2010-12-15 10:20:13

真是有心人
多少人思考台灣美學如何呈現
這是一條無比艱辛的路

版主回應
確實~
現實羈絆,我已經脫離台灣美學的思考一段時間了~
但仍無法忘懷當初沈浸的美好~^^
那個記憶跟隨著我而存在..
需再找時間慢慢找回
2011-01-02 0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