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武夷“三茶”,雙遺聖地飄散天香
點贊武夷“三茶”,雙遺聖地飄散天香
@秦 島
01.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閩考察時作出關於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聚力打牢鄉村全面振興的產業基礎,努力實現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三年後的3月25日,北京《人民日報》頭版刊發報道《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聚焦福建武夷山打牢鄉村全面振興產業基礎,踐行“三茶”振興鄉村的遠大戰略。
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書記楊青建表示。“我們將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茶產業,推動茶產業集群發展,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努力實現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
習近平總書記當時來到南平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察看春茶長勢,瞭解當地茶產業發展情況,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品牌意識,優化行銷流通環境,打牢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地處閩北山區的縣級武夷山市,歷史悠久,宋淳化五年(994年)建縣。1989年8月, 撤崇安縣建武夷山市。現為福建省轄市,由南平市代管, 2022年末常住人口26.1萬人。2023年實現GDP245 億元。
02.
一杯茶說不完武夷威水史。武夷著名茶人、原武夷農場場長祖耕管榮近日介紹說,武夷山其歷史文化厚重,擁有彭祖文化、閩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柳永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宋代時期被儒家稱為“閩邦鄒魯”、“道南理窟”,是朱子理學的發祥地。乃世界6大茶類中烏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為“萬裡茶道”起點、首個“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
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岩茶,紅茶名聞古今中外。近年大紅袍、正山小種、金針梅、金駿眉等重振武夷茶雄風。國家級評茶師祖耕榮九十年代主持生產武夷創新高端紅茶,被命名為“金針梅”,並作為北京申奧第一茶,身份極高貴,享“武夷公主”、仙子美譽,至今供不應求。
伴隨自然景觀獨特、稀有、絕妙盛名,武夷山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全國首批5A級風景旅遊區、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擁有各類景區景點36處,境內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九曲溪、天游峰、玉女峰、大王峰等景點聞名海內外。
03.
除了明朝即紅遍歐洲皇家貴族的著名紅茶,武夷僅岩茶分為大紅袍、名樅、肉桂、水仙、奇種五類,其中大紅袍為岩茶之首;水仙、肉桂分別當家品種;名叢(樅)包括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半天妖等;而奇種又名“菜茶”,是武夷山最早的品種之一。還有黃觀音、丹桂、春蘭、瑞香、龍鬚茶、金牡丹、紫紅袍、黃玫瑰、金觀音、不如春等等40多个品種。
三年來,武夷山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重要指示精神,統籌做好“三茶”,聚力打牢鄉村產業基礎。目前,全市從事茶葉相關行業的人員約12萬人,註冊茶葉類經營主體2.11萬家。2023年,武夷山市茶葉全產業鏈產值達13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的近五成來自茶葉。 “保育茶田”啟動於兩年多前。
2021年7月,武夷山市成立“三茶”統籌創新推進工作專班,生態茶園建設試點拉開帷幕,西郊村成為生態茶園重點推廣村。生態茶園裡,夏種大豆固氮,冬種油菜固磷鉀。不用農藥、化肥,產量雖然低了一些,但茶葉品質更佳、醇香味足,收購價提升不止五成。漫步燕子窠生態茶園,300多畝茶樹鬱鬱蔥蔥,田間套種著油菜。
04.
從武夷山茶人、茶史專家徐慶生所悉的消息瞭解到,今年春茶訂單早就排滿,到了4月就開始採摘,茶農滿心期待。如今,燕子窠生態茶園茶葉製優率比普通茶園提高了30%左右。武夷山市已累計建起生態茶園示範點面積超萬畝,帶動全市14.8萬畝茶山推進生態茶園建設。
報道说,“以蟲治蟲”等防治方法推廣以來,當地茶園生態明顯改善。眼下,越來越多的科技產品運用到茶葉生產流程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及其子一起研發了電腦程式控製做青機,並建立製茶技藝模型,獲得數項專利。
2021年以來,南平市以環武夷山區域為重點,加大科技賦能力度,推動茶產業提質升級。南平市茶樹良種覆蓋率已達98%,建成茶葉智慧化生產線50條,新製定茶產業標準19項。在星村鎮,一家茶文化體驗館吸引了不少遊客。2022年起,體驗館負責人葉燦開設了網路直播間,最高峰時有數千人同時觀看。武夷山市近年來相繼打造中華茶博園、福蓮茶莊園等文旅專案,推動茶產業融合發展。
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