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4 18:20:17秦島

年輕素食者增,半素居多吃肉未減

年輕素食者增,半素居多吃肉未減

@秦    島

 

 

 

  健康養生潮流漸流行,即使家富了,不再推捱窮日子,餐餐大魚大肉的人恐怕也不是太大眾,半素食主義或稱彈性素食主義仍然居多。可能基於健康、道德或信仰而不食用某些肉類,像是不食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紅肉是最普遍的類型,這些人會食用部分禽類和海鮮。這不是傳統的素食主義,而是介於兩者之間。

  現在約12%的人遵循素食主義者或者純素飲食,其中那些年齡在16到24歲的人的數據上升到約20%,可見出減少肉類是一個持續的趨勢。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1997/1999年全球人均肉類消費量為36.4kg,2015年,全球人均肉類消費量增至41.3kg,2030年預期將增至45.3kg,可見增加肉類消費是一個持續的趨勢。

  素食主義最早源自古印度的宗教、哲學傳統,地中海東部的文明也是一個來源,但兩者關係並不大。世界範圍內的傳播也只是現代的事情。荷馬和希羅多德都在作品中提到過只吃水果的自然人。而今,半素食主義乃社會主流,且表現形式也是五花八门。包括方便素食主義,這類人會在生活中盡量選擇素食,但如果在沒提供素食的餐廳用餐時,也可以食用肉類。

  鍋邊素食主義,在生活中只食用素食,但這些素食可允許和動物製成的食品混雜在一起,或是接受使用與葷食共煮過的鍋具及碗盤。比如說,當餐桌上有一盤彩椒牛柳時,這類人會只食用彩椒的部分,又稱為"鍋邊菜"、"肉邊菜"。

  奉行魚素主義的人,主要是以素食為主,偶爾會食用魚和其他水產品,尤其是沒有臉的如貝類等,但不食用其他陸地與兩棲動物。陸素主義者則強調海洋動物的權益,日常飲食主要是以素食為主,偶爾會食用陸地動物,但不會食用魚和其他水產品。

  禽素主義,主要是以素食為主,偶爾會食用雞肉,但不食用哺乳動物的肉,即所謂的「紅肉」。白肉素食或稱白肉素的人主要是以素食為主,偶爾會食用魚和雞肉,但不食用哺乳動物的肉,即所謂的「紅肉」。

  長壽健康飲食法,食物僅包括穀物和豆類,但偶爾會食用魚和其他水產品,這類著重能量平衡與健康長壽。免費素食主義,以純素食為主,除非肉類、蛋、奶製品的來源是免費或低碳的,這類人著重減少浪費、反對過度消費。道德雜食主義的肉食食物來源必須是天然的、有機的和道德的,不含抗生素荷爾蒙等人工飼料添加劑,並重視養殖環境。

  生機素食主義:這種食用方法是將所有食物保持在天然狀態,肉蛋即使加熱也不超過攝氏47℃。生食主義者認為烹飪會致使食物中的酵素或營養被破壞,在食用種子類食物前會將食物浸泡在水中,使其酵素活化,有些人的飲食理念與食果實主義者相似,有些僅食用有機食物。

  從18世紀開始,英國就已出現與清教徒很接近的以素食為表現形式的苦行。1801年第一個素食協會在倫敦成立,英格蘭其他城市紛紛緊隨其後。19世紀出於道德因素的素食主義代言人是詩人雪萊。英國公眾中素食主義的典型代表是蕭伯納。托爾斯泰也是個著名素食者。1886年5月約翰•彭伯頓開始研發著名素飲可口可樂。

  1908年,國際素食聯盟成立。出於健康的考慮,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素食者的行列。在1930年代早期後,希特勒大致上遵行素食飲食,雖然偶爾食肉。希特勒青年手冊推廣了大豆,它稱之為「納粹豆」作為肉的替代品。

  2011年,篤信佛教的前蘋果公司總裁史蒂夫•賈伯斯因患胰腺癌英年早逝。有癌症專家認為賈伯斯對(包含素食等的)替代醫學的信念使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2024.03.14

(悄悄話) 2024-03-15 13: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