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0 09:14:44秦島

難見街頭車仔麵,市井奇景漸稀(食早札記6/完)

難見街頭車仔麵,市井奇景漸稀(食早札記6/完

@秦    島

 

 

 

  九十年代初我移民香港不久,買了一次樓自住。金融危機翌年變負資產,硬熬過去;十幾年前掀金融風暴,又過去了。沙士後便又買了一次現在住的大一點的二手樓,因為女兒初長成,要房睡了,儘管小兒還小。前幾天回舊居看了一下,樓下新開了一間車仔麵店,但老闆哀歎生意一般,只好改賣羊腩煲和豬手煲主打,外燒臘味飯,見步行步。

  十多年前牛頭角下邨公屋拆建後,九龍灣一帶的大排檔和車仔麵難找了。行家說整個香港這行也越來越不景。食客大多都老啦,年青一代捧西餐、速食,或新潮食觀。時勢也,還買報紙頭報的老家夥,走進少數民族了。

  我在媒體做編輯工作,長期上夜班,淩晨醒才到所住屋苑,一家文記車仔麵小店還開著,成了我的早餐廚房,便吃幾樣車仔餸不粉麵作早餐,否則吃太飽難睡,這樣度過了20多年。白天,年幼的兒女兒當時也會跟我在街上吃碗車仔麵、韭菜豬紅大腸。

  車仔麵是興盛於香港的一種麵食,名稱的來源是因為舊時的攤販多以經過改裝的木頭車流動經營這種麵食。車仔麵又有人稱為「嗱喳麵」,據稱和興盛於馬來西亞的「拉摣麵」一樣,都音譯自潮州話讀音的「拉雜麵」,其中「拉雜」同粵語中解作「不衛生」的「嗱喳」只是剛好諧音,正解應該是雜亂無章、大雜燴的意思,符合車仔麵容許食客們自己隨意選擇麵條、湯底及配料的特色。

  另一觀點是,早年香港的車仔麵在後巷準備食材、在街頭推車售賣,擺賣的地點也不衛生,因為污糟而被冠以「嗱喳」亦反映了這種境況。現今原有推車仔擺賣麵食的車仔檔已經被淘汰,定點經營的車仔麵店則在港九各區仍然可見,有一些茶餐廳或美食廣場的檔位亦供應車仔麵類似形式的麵食。地道的港式車仔麵,配料分別是豬血、魚蛋和牛柏葉,並附有咖喱汁。

  車仔麵出現在1950年代的香港,由於當時香港經濟尚待發展,來自中國大陸的難民大量湧港,居民謀生困難,街頭便湧現了一些流動攤販。手推木頭車麵檔,早上和下午擺賣魚蛋、蘿蔔及粉麵等熟食。由於價格相宜,可自選擇麵條、湯汁和配料,很便宜便可飽餐,所以甚受歡迎。

  車仔檔由木頭車改造而成,大部分是無牌經營,一旦被捕,器具就會被充公,所以車仔檔是用最廉價的材料組裝而成。使用火水作燃料。木頭車裝有用彈簧製造的簡易避震裝置,減少推車時在煮食格內的湯汁被震瀉的機會。清早便把木頭車推到街上開始販賣麵食。

  無牌在街頭擺賣車仔麵是違法的,小販過往是由市政局屬下的市政總署管理,由於被捕後除了會被罰款外,生財工具也會被充公,所以小販管理隊一旦出現,檔主便要立即推車逃走,又叫「走鬼」。在1980年代前,員警不時以收「茶錢」為名向街頭小販索取保護費,又俗稱「收規」,要擺賣就必須持續給「茶錢」,員警會對肯給「茶錢」的小販視而不見,小販賺到的錢很多都要支付非法索款。

  為了打擊警方及其他執法部門猖獗的貪污,挽回市民對政府的信心,港督麥理浩在1973年決定成立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大力打擊非法收錢行為,亦加強打擊非法流動熟食小販,在1980年代的車仔檔都轉用即棄碗筷,一旦市政總署的小販管理隊來到,就立即推車趕快離開。執法漸趨嚴格,

  到1990年代以後已很難在街上見到有小販公然在街頭擺賣車仔麵,之後只有小部分屬於私人業權範圍的街道或後巷,仍有少量車仔粉麵檔,雖不涉及阻礙公共街道,不過因衛生條件不符合申領販賣熟食牌照的要求,所以仍屬非法擺賣熟食。

        202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