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溜山國」 人間最後樂園(馬爾代夫之變 四之2)
馬爾代夫之變 四之2
印度洋「溜山國」 人間最後樂園
@秦 島
馬爾代夫是一個印度洋島國,.土地略小於三分之一個香港。包含了26個環礁,約1,192座珊瑚礁群島,南北長820公里,東西寬120公里。平均土地高度僅海拔1.5米,為海拔最低的國家之一;最高點亦為最低的國家之一,僅2.4米。約有200座島有人居住,其中有許多島嶼被開闢為觀光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東北偏北方約500公里為印度半島,南方約900公里為英屬印度洋領地迪亞哥加西亞島。
一个危機令全世界都感震惊,小國有80%的陸地海拔不到一米,由於海平面上升,已有許多島嶼遭到海水氾濫和海岸侵蝕,造成極大威脅,聯合國環境小組亦提出警告,依照目前海平面上升速度,馬爾地夫將於2100年起不適宜居住。
這個印度洋小國全稱:馬爾代夫共和國,通稱馬爾代夫,在《瀛涯勝覽》《西洋朝貢典錄》,《明史》作「溜山國」,而《星槎勝覽》則叫「溜洋國」,位於斯里蘭卡及印度西南偏南對出的印度洋水域約500公里處,屬於南亞地區。是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面積為298平方公里,為亞洲面積最小的國家之一,傳統上稱之為「國王之島」(King's Island),人口不足52萬人,馬累為該國首都及最大城市,人口約10萬。
歷史上,馬爾代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地,因為它位於印度洋主要的航線位置上,馬爾代夫附近的鄰國是斯里蘭卡及印度,這兩國的文化及商業和馬爾代夫緊密的連系在一起近好幾個世紀,馬爾代夫提供了當時遍及亞洲及部份東非沿海地區作為貨幣的貝殼主要來源。16世紀之後,在殖民浪潮下,歐洲人佔領了許多印度洋上的貿易地點,馬爾代夫當然也無法置身於事外,第一個先來到的是葡萄牙人,再來是荷蘭人和法國人偶爾也來干預當地的政治,然而在前幾個外來歐洲人的干預之後,在19世紀時,馬爾代夫成為英國的保護國,而英國人對於馬爾代夫君主的統治,亦給予充分的認受性。
1965年馬爾代夫脫離英國獨立,然而,獨立之後該國仍將阿杜環礁(Addu Atoll)內的甘島(Gan Island)上的空軍基地提供給英國人使用至1976年。當英國在1976年完全撤出該空軍基地時,剛好是冷戰一觸即發的高峰期,國際上都在關注此空軍基地未來的動向。蘇聯當局曾研擬向馬爾代夫當局租藉此空軍基地,但都遭到馬爾代夫政府多次的拒絕。
1990年之前,馬爾代夫共和國所面臨的挑戰是快速的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步伐來提供國家在有限的漁業、農業、旅遊業的基礎資源;馬爾代夫亦被譽為「上帝抛灑人間的項鍊」,「印度洋上人間最後的樂園」。 正是由於這些優美的自然環境,近年來馬爾代夫逐漸受到廣大遊客的喜愛,中國遊客也經常光顧馬爾代夫。另一方面更令人關心的項目就是長期的因溫室效應導致海平面的上升,因為馬爾代夫當地低窪的珊瑚島很多,所以將造成災難性的傷害,這也是未來政府所要面臨的重大課題。
馬爾地夫的保護區由環境能源暨電信部管理,馬爾地夫共有31個保護區。屬熱帶季風氣候,炎熱潮濕,各月平均溫度約24至33℃,年降雨量約2,540毫米(北部地區)至3,810毫米(南部地區)。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中,馬爾代夫受到海嘯的破壞,僅有9個島嶼未受洪水侵襲,57個島嶼的基礎設施嚴重損壞,6個島嶼被摧毀。共有21個度假村因海嘯破壞而關閉,經濟損失達4億美元,即該國62%的國內生產總額,造成102名馬爾代夫人及6名外國人喪生。
馬爾代夫現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創始會員國,同時為聯合國、伊斯蘭合作組織、不結盟運動的成員國。世界銀行將馬爾代夫歸為中高收入經濟體,漁業為馬爾代夫最主要的經濟活動,而旅遊業為成長最迅速的產業。馬爾代夫與斯里蘭卡為南亞唯二人類發展指數為「高」的國家,其人均收入為南亞國家中最高者。
2016年10月14日,馬爾代夫宣佈退出大英國協,以抗議大英國協對該國關於貪腐及人權的批評,至2020年2月1日重新加入。
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