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2 22:16:34秦島

冬至何以稱「亞歲」?取暖用具叫「水龜」

冬至何以稱「亞歲」?取暖用具叫「水龜」

@秦  島

 

 

  古時冬至曾被作為新年,所以民間的「賀冬」實質上就是「賀年」,現今民間冬至節中諸多習俗正是古代年俗的傳承。相傳,人們在冬至節間要互相餽贈節日禮物,在冬至前一夜要守冬,如年節守歲,因此將冬至前夜稱為「冬除」或「除夜」。

  傳統的二十四節氣蘊含著中國古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冬至是冬天的第四個節氣,也是人們常說的「四時八節」之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為何被稱為「亞歲」?

  根據古籍記載,早在春秋時代,中國古人已經使用土圭觀測太陽的方式,測定出冬至。古代對冬至非常重視,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飲食方面,冬至的美食除了湯圓、餃子等,還有赤豆粥,赤豆在古人心中是辟疫闢邪的食物,赤豆粥是一種有特殊攘疫功用的節令食品。

  冬至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其時間節點上,人們認為這是「日行南至,往北複返」的轉折點,此後太陽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晝逐日增長。

  古民俗研究專家認為,冬至日最重要的儀式性活動是祭天祀祖。民間一般有祭祀祖先的風俗,如一些地方文獻中就記載了冬至的祭祖節俗。在生活方面,冬至是養生的重要時節。人們可以多吃補益身體的食物,如蓮子、芡實、薏仁、大棗、銀耳、羊肉等。在生產方面,冬至前後是積肥造肥的好時機,同時要做好防凍工作。在南方一些地區,冬至還是釀酒的重要時節,許多地方冬至也有喝冬釀酒的習俗。

  北京行家説,冬至節氣,在頤和園內,落日餘暉照射在十七孔橋所有橋洞的側壁上,形成「金光穿洞」美景。古人認為冬至是個吉祥的日子,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換,預示否極泰來,值得慶賀。因此,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於是冬至又稱為「亞歲」。

  據文献記載,周朝以冬十一月為正月,冬十一月一日為歲首。周人的歲首與冬至日期同在陰曆十一月,因此有說從周時期起周人就有在冬至(十一月)活動。

  至於民間所謂「數九」,一般指從冬至算起,九天為一個單位,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即為「出九」或「完九」,此時寒氣已盡,冬寒就變成春暖了。民間「數九」的習俗主要與「數九」歌謠、九九消寒圖有關。

  實際上冬至很早就有了祈壽添歲的民俗,婦女會給家裡的長輩奉獻新作的鞋襪,古代稱之為「履長至」,此習俗不僅是幫助老人過冬,還有重要的民俗禮儀意義,通過這樣的獻履儀式,祝願長輩在新歲之始,以新的步履與時俱進,健康長壽。

  冬至之後,天氣比較寒冷。古人也有「禦寒神器」,如手爐、足爐、熏爐等。其中,普通家庭常用的取暖用具是「湯婆」(吳:湯婆子,閩南:水龜),類似於熱水袋,一般用錫、銅等多種材質製成橢球狀或南瓜狀的瓶子,灌入熱水,睡前放在被窩裡,晚上睡覺便會十分暖和。據說,「湯婆子」在宋代時已有,又稱「錫夫人」、「湯媼」、「腳婆」,婚嫁時還會作為送禮的物件,甚至有些湯婆子還會傳給幾代人。

  必须指出的是,部分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成為人們狂歡和購物的好時機,傳統習俗因而被物質化,甚至被扭曲為商業化活動,但部分傳統習俗由於缺乏商機,漸漸為社會所遺忘,例如重陽節的登高活動。 隨著全球化的影響,愈來愈多中國人接受西方的文化潮流,慶祝西方節日,如聖誕節、萬聖節等,然而,講究禮節儀式的傳統習俗對年輕人而言卻是太保守、欠缺新意。

  歲時節日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調節服務民眾生活。當下,傳統節日中的部分文化內涵,如溝通密切家庭及社區人際關係的部分等等,仍對當代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以冬至來說,雖然曆法改變後其標記時間的意義有所弱化,但對於釀酒、醃製臘肉等生產生活來說,冬至仍是重要的時間節點。

  有一點毫無疑問,在傳承傳統節日時,要考慮到它與當代社會的適應與契合,挖掘其中帶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民俗事項,作為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如冬至的九九消寒圖,不僅可以作為文創開發的重要資源,也對傳承傳統節氣文化、豐富當下的節日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