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於時踮腳,「跟尖不倒」穩壓除濕
不拘於時踮腳,「跟尖不倒」穩壓除濕
@秦 島
從中醫的角度講,踮腳可起到一個“潛陽”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中風的發生。腦溢血多是“陰虛陽亢”而導致的陽氣上沖的症狀,而踮腳則是一種很好的潛陽方法,“潛”在此處可作“引”解。需要注意的是,通過踮腳的方式調控血壓時,並不能簡單地踮腳,而是需要配合意念進行。
今日介紹一種「跟尖不倒」運動,是針對下肢的肌力訓練,對於走路不穩的人來說可以增加踝關節的活動度,也能幫助增加小腿及下肢肌肉力量和消除下肢水腫。怎麼做?
立正站好,踮起腳尖,接著再腳跟著地、腳尖翹起來。腳尖翹起來的時候,身體記住要保持平衡,如果平衡感不是很好可以扶著椅子做。接着,踮腳尖時吸飽氣,腳跟著地時「哈、哈、哈、哈、哈」吐氣。不斷重複踮起腳尖、腳跟著地、腳尖翹起的動作,十下為一回,放鬆休息數秒再繼續做下一回。當腳跟往下蹬的時候,身體會有震動的感覺,要讓這股震動的力量一直延伸到下巴、頭頂。每天做一百下,便可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醫師解釋,其原理為踮腳尖時全身筋膜張力增加,拉起脊椎、抬頭挺胸,可加強全身肌肉力量;而腳跟著地時,震動的力量沿著骨架上傳到脊椎及頭部,可以增加骨細胞的水流,加強骨細胞活性,預防骨質疏鬆。
進階版的負重「踮腳尖」運動。如果想嘗試更進階的踮腳尖動作,國際級武術教練分享一招鍛鍊骨密度的運動:腳踩弓箭步,踮起一腳,再踮起另一腳,接著再輪流放下雙腳。如果覺得效果不夠強,可以抱著背包增加重量;或者是抱著小朋友放在前腳,反覆踮起、放下,再左右腳換邊進行。
適度踮腳尖,有助於高血壓患者的日常保健,有血壓問題的朋友,千萬不能錯過這個動作,從西醫的角度講,踮起腳尖時,每次雙側小腿後部肌肉收縮時所擠壓出來的血液量,大致相當於心臟脈搏的排血量。一個簡單的踮腳動作,可以讓血液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所以,踮腳有益於心血管健康。
具體方法,在踮腳的過程中,意念要跟隨腳跟的位置上下移動。尤其是在腳跟下落時,需配合意念下引至腳跟,下引至湧泉穴則最好。簡單來講,就是在踮腳的時候,將思想、注意力集中到腳跟或集中到湧泉穴即可。這樣做除了刺激腦部氣血運行外,最重要的就是可以引浮陽下行,從膀胱經、腎經而下歸於足底。特別適合陽氣上浮、虛火上炎的疾病,如高血壓、三叉神經痛等。
踮腳跟,除濕氣。雨水增多,環境中的濕氣也日益強盛,加之溫度漸升,濕熱的環境,人體易受邪氣侵襲而生病。“背後七顛百病消”是八段錦中的最後一式,通過反復的踮腳動作,一方面可啟動脾陽之氣,使其氣旺盛,增強水液運化的功能;另一方面還可震動人體的五臟六腑,改善三焦疏通水道,運行水液。
兩腳並步站立,兩臂自然垂於體側,身體中正,目視前方。首先頭向上頂起,隨之兩腳跟提起,略停;足跟提起,同時上下一起一落顛七次,注意足跟是在懸空狀態下輕顛7次,接著兩腳跟下落,輕震地面。本式一起一落為一遍,共做七遍。
踮腳,不拘于時,經常踮腳,對於工作壓力大、經常用腦的人群來說,可以有效緩解緊張的精神壓力。同時,由於踮腳運動不受場地、時間和器械限制,隨時隨地都可進行,於無形中也減少了我們的久坐時間。如果平時不方便做上述的兩種踮腳動作,那麼不妨試試下面這三種“簡易”踮腳法,同樣對健康大有裨益:
踮腳尖走路,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然後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再重複幾組,速度以感覺舒適輕鬆為宜。初始練習者可扶牆,熟練後就不用借助外物了。
坐著掂腳尖,膝蓋與大腿保持水準,可將兩個礦泉水瓶放在大腿上,進行負重練習。每次踮腳尖30~50次,速度可自我調節。
躺著勾腳尖,臥床休息時,兩腿併攏伸直,將腳尖一勾一放。可兩腳一起做,也可進行單腳練習。如果感覺小腿不舒服,就停下來休息。每次做20~30次,速度自我調節,這個動作對治療失眠很有幫助。
踮腳的動作很簡單,不拘於時間、不拘於地點、不拘於具體的數量和強度,大家可根據自身的健康狀態,隨時練起來。
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