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7 04:01:14秦島

二十餘海參可食用,南海最好梅花參

二十餘海參可食用,南海最好梅花參

@秦  島

 

 

 

  海參是生活在海邊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動物,距今已有六億多年的歷史,以海底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全身長滿肉刺,廣布於世界各海洋中。中國南海沿岸種類較多,約有二十餘種海參可供食用。

  食用海參大多生活於潮間帶或淺海,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藥材。深海甚至深淵也有海參分佈,它們大多數是平足目海參。

  海參用清水清洗一下,從其腹部用剪子剪開兩三釐米的口,將內臟及腸子取出,不去掉腸子,整個海參都會化掉.它較難清洗乾淨,所以取出內臟後,將海參反復清洗乾淨,一般清洗5次至乾淨止。蒸煮海參,當水溫在90度時,將清洗好的海參放入鍋裡蒸煮,用工具來回攪拌,防止水溫不均,這時可見到海參迅速縮小,海參刺明顯突出。約半小時後,撈出海參,視情況拌入粗鹽。

  將煮好的海參擺放在物料盤上,將擺好海參的物料盤放置入熱泵烘乾房內,通過智慧控制系統設置烘乾溫度、濕度和時間參數。如果是普通的鹽乾海參,烘乾溫度設置可以略高一些,如果是高品質的淡乾或者純淡乾海參,儘量用烘乾機的冷風乾燥模式,10℃-30℃就可以,冷風乾燥的海參,色澤黑亮,香味保存好,有海參特殊的香味。

  梅花參是中國南海的食用海參中最好的一種海參,體大肉厚,品質佳。又鳳梨參,體長一般60-75厘米,最大可達1.2米,寬約10厘米,高約8厘米,是海參綱中最大的一種。背部肉刺很大,每3-11個肉刺的基部相連呈梅花狀,故名“梅花參”;又因體形很像鳳梨,故又稱“鳳梨參”。腹面平坦,遍佈許多小而密擠的管足。口部稍偏于腹面,周圍有觸手20個。皮膚內的骨片很簡單,一種是微小、重疊和密集的顆粒體;另一種是纖細和分枝2-3次、不規則的X形體。生活時體色豔麗,背面橙黃色或橙紅色,散佈黃色和褐色斑點;腹面帶赤色;觸手黃色。棲息於水深3-10米的珊瑚沙底;分佈於太平洋西南部,中國主要產於南海的西沙群島。

  綠刺參也稱方柱參、方刺參為南海的食用海參之一,產量較高,品質較好,但過於軟嫩。體呈四方柱形,長約30厘米,最長可達90厘米。背面疣足沿著身體兩側的棱角交互排列成兩行,疣足呈圓錐肉刺狀。腹面的管足很多,排列成3條縱帶,中間一條較寬。口部觸手20個。體壁內骨片主要為桌形體,附屬骨片為C形體和花紋樣體。生活時呈濃綠色或墨綠色,疣足頂端為淺黃色或紅褐色。綠刺參生活在熱帶的珊瑚礁內;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

  又稱中乳參、白尼參、二斑參、二斑布氏參。是白尼參中最常見的一種。一種大型食用海參,肉質厚嫩,品質較好。體形肥胖,前後兩端幾乎一樣寬,近短圓筒形,酷似冬瓜,體長約30厘米,寬約8厘米。生活時體色變化很大,底子為白色或淺黃色;背面略呈淺黃褐色,前後各有一塊赤褐色橫斑,故稱“二斑參”;腹面黃白色。圖紋白尼參生活於珊瑚礁沙底,中西沙、南沙和海南大洲島等,日本和菲律賓海域也有分佈。

  綠刺參可以用多種方式進行烹飪,幾種常見的方法:清燉,紅燒,蒸,炒。需要注意的是,綠刺參在烹飪前需要進行泡軟和處理,去除內臟和雜質,以提升口感和食用安全性。此外,具體的烹飪方法和配料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和偏好進行調整。

  花刺參為南海很普通的一種食用海參,肉質軟嫩,優於綠刺參。別名黃肉參、方參、白刺參,體近圓柱形,略呈方柱狀,長約30-40厘米,最大者可達95厘米。背面遍佈許多大小不等的圓錐形的疣足(肉刺),排列不規則;沿著背面兩個步帶和腹面兩側的肉刺形大而突出,其它肉刺較小。腹面管足排成3條縱帶,中間一條較寬。口部觸手20個。生活時體色變化較大,多為橄欖綠灰色,並間有綠、黃、紅和黑色斑點或斑紋。體壁內骨片主要為桌形體,附屬骨片為C形體和花紋樣體。生活在熱帶的珊瑚礁邊或石塊下,大的個體多在海水較深處;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域,在我國主要產於北部灣、西沙群島、南沙群島、海南島和雷州半島等沿岸淺海。

      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