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蘋果稱冠全國,凸顯四大特色
陝西蘋果稱冠全國,凸顯四大特色
@秦 島
陝西是中國農業的重要發祥地。據考證,遠在6000年前,陝西地區就已開始了農業生產活動。現今中國蘋果產量最高的省份頭銜已經易主為陝西,但中國人能吃上這麼多、這麼便宜的蘋果,都要感謝山東人的成功培育,不僅僅在於歷史。
陝西蘋果為陝西省特產,是全球知名品牌,被譽為國禮,產量品質居中國第一,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的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乃是全球集中連片種植蘋果最大區域。它生長在海拔高、光照足、晝夜温差大、土層深厚的渭北黃土高原,獨特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出色的品質特徵。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蘋果生產國和消費國,生產和消費規模均佔全球50%以上,其中西北乾旱區蘋果栽培面積佔全國三分之二,陝西是中國蘋果栽培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省份。產量約佔中國的四分之一和世界的七分之一。2003年09月,國家批准對“陝西蘋果”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較其它產區蘋果的品質特徵相比,陝西蘋果果實硬度、果形指數、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總糖、總酸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屬上等。果實主要特點為硬度較大、果形高樁、果面潔淨、色澤豔麗、酸甜適度、品質優良,突出體現為“色澤豔麗、臘質層厚、風味濃郁、耐貯運”四大特色。生長在海拔高、光照足、土壤肥沃的渭北黃土高原地區,獨特的自然條件造就了陝西蘋果“色澤豔麗、角質層厚、果肉香脆、酸甜適度、耐貯運”的品質特徵。
地處內陸腹地,陝西地形東西窄短,南北狹長,地跨10個緯度、三個氣候帶(北亞熱帶半濕潤、暖温帶半濕潤、温帶半乾旱氣候)。從北到南,劃分為陝北、關中、陝南三大塊。陝北是西北黃土高原中心,丘陵溝壑縱橫,土層深厚。氣候屬半濕潤半乾旱類型。渭北黃土高原不僅是中國五大蘋果產區中惟一符合最適宜區7項指標要求的蘋果優生區,而且這一區域晝夜温差大,果品蓄糖量高,風味濃。產區海拔800—1200米,適中的海拔高度和充足的光照資源,使果實着色鮮豔,蠟質層增厚,糖、酸、維生素C等含量增加,硬度增大,果面潔淨。
山東蘋果不僅僅只是落地早,山東蘋果、甚至中國蘋果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更離不開一代代山東人的努力。直到一種叫紅富士的蘋果出現,山東蘋果才真正開啟了它的開掛生涯。富士這個品種是日本在1939年,以國光為母本,元帥為父本雜交出的品種,特點是大、紅、圓、甜、脆。中國於1966年開始引進富士蘋果,之後通過嫁接培植,培育出屬於中國的紅富士蘋果。引進之路並沒有那麼順利,從引進到大規模種植,有將近20年的時間,一直因不開花、不結果、腐爛病等困難而處於停滯狀態。但好在,有許多果樹專家的努力,讓紅富士成功在山東生根。
陝西栽培蘋果歷史悠久,改革開放之後發展壯大,是中國乃至世界重要的蘋果產區。2002年,農業部已把陝西確定為中國蘋果優勢產業帶。
遠在漢武帝時期,陝西果樹栽培進入鼎盛時期。《西京雜記》中描述上林苑的果樹品種:“羣臣遠方各獻名果藝樹……梨十……棗七……慄四……桃十……李十五……柰三……梅七……杏二”,其中還記載“……柰三,白柰、紫柰(花紫色)、綠柰(花綠色)”,柰即小蘋果或綿蘋果。柰與現代栽培的西洋蘋果屬同一種。唐宋以後,砂果、蜜果、紅蘋、白蘋已在陝西關中、陝北民間庭院種植。陝西神木、府谷等地所產的海棠,種類繁多,分佈廣泛,有些還未脱離原始狀態。
近代陝西栽培的蘋果除原有種類外,主要是大蘋果或西洋蘋果。大蘋果1928年首次引進陝西。1934年三原斗口農場、扶風聚糧寺農場和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先後自山東青島、煙台及日本等地引進苗木,建立果園。
20世紀50年代後期,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開始在秦嶺北麓發展蘋果林帶。70年代起陝西蘋果向更好的產區——渭北黃土高原發展。973年中央農林、商業、外貿三部聯合在洛川、淳化、印台(原銅川郊區)等縣區建立蘋果外貿出口基地,陝西蘋果產量由此逐步擴大。
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