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30 09:42:28秦島

千年雅樂弦友,奏響刺桐百代鄉音(南曲缘系列 三之2)

千年雅樂弦友,奏響刺桐百代鄉音(南曲缘系列   三之2)

@秦     島

 

 

 

  千年南音鄉情濃,弦管一曲醉知音。新冠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11月,作為第四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核心項目,第十三屆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暨紀念南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十周年,活動於20日至30日在泉州舉行。活動期間,來自菲律賓、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絲沿線國家,中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以及省內外的33個南音社團,齊聚古城,同唱千年雅樂,共賞南音保護傳承成果展,攜手開啟新時代南音傳承發展新篇章。

  南音是海內外弦友們共同的語言。“每一屆國際南音大會唱都有新變化。”2009年南音申遺成功,新加坡湘靈音樂社社長丁巨集海專程帶著社員來泉慶祝,並與泉州南音樂團聯合呈獻精彩的表演,為泉州南音愛好者帶來一場視聽盛宴。此後,幾乎每一屆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舉辦,湘靈音樂社都會趕來參加。

  “泉州是南音的發祥地,每逢舉辦盛會,海內外的南音弦友們都會想方設法抽空回來,這是剪不斷的鄉情。”南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十周年,當海內外南音社團老一輩藝術家和青年才俊共同唱響噯仔指大合奏《霏霏颯颯》,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蘇詩詠走上舞臺與一群小學南音新苗互動,邊傳承、邊演唱《南音生南國》,當日本、波蘭藝術家手持傳統樂器與泉州南音奏響和絃……現場的南音弦友及愛好者們,難掩激動的心情。

  泉州南曲音樂包括“指、譜、曲”三類,詞的內容多與戲文相關,曲的結構形式與元曲有直接聯繫。記譜方法與眾不同,樂隊組合分“上四管”和“下四管”兩種。“指”是有詞有譜和註明琵琶指法的大麯。“譜”是無詞而有琵琶指法的器樂演奏譜。原有十三大套,後增至十六大套;南曲十六大套“譜”,以“四”(四時景)、“梅”(梅花操)、“走”(八駿馬)、“歸”(百鳥歸巢)四套最為著名“曲”即散曲(亦稱草曲),在南曲音樂中佔有很大比重,不下於千首。

  南曲使用的工尺諧與眾不同,是一種獨特的譜式,以“X(尺字的俗寫)、工、六、士、-”。這五字依次代表“宮、商、角、徵、羽”。採用固定唱名法。樂隊組合有固定的形式,分“上四管”和“下四管”兩種。

  南音樂器上四管又分“洞管”和“品管”兩種不同組合:

  洞管——洞簫、二絃、琵琶、三絃、拍板五種。

      品管——品簫(即笛)、二絃、琵琶、三絃、拍板五種。

  下四管樂器有南噯(中音嗩吶)、琵琶、三絃、二絃、響盞、狗叫、鐸(木魚)、四寶、聲聲(銅鈴)、扁鼓,共十種,故又稱“十音”。在惠安一帶有用雲鑼、銅鐘、小釵和笙等。

  上四管屬絲竹樂隊、下四管屬吹打樂隊。

  泉州南音有著深厚、豐富的傳統文化積澱。它是從中原傳到福建閩南來的,這些中原音樂同閩南地方音樂互相滲透融合,孕育出泉州南音來。泉州在宋代就是著名的東方第一大港,吸引了大量的中外客商和文人學士,經濟相當發達,各種文化交流頻繁,呈現出“千家羅綺管絃鳴”的繁榮景象。南唐顧閎中的傳世之作《韓熙載夜宴圖》即可印證。

  泉州南音還吸收佛曲、道情的東西,吸收楚歌、吳歌、潮調及閩南地方音樂,並吸收弋陽腔、青陽腔、崑腔。演唱時的位置固定為:演唱者執拍板居中;其左邊,上方為洞簫,下方為二絃;右邊,上方為琵琶,下方為三絃。演唱程式固定是“指頭譜尾”,就是説開頭一定要合奏一套或一折“指”,最後一定要奏譜“煞尾”;中間演唱也要按“支頭”順序來進行。要“起曲頭”,就是每個支頭要有帶頭唱的人,他唱的曲屬於哪個支頭,其他人就要跟著唱這個支頭的曲。若轉換支頭,則須唱“過支曲”作為轉折的過渡、連接。上一個唱完,下一個接過拍板接著唱,伴奏樂器基本沒有間斷。

  樂器演奏也有其規矩,琵琶是先生,起指揮樂隊的作用;三絃和之,猶如“琴瑟和鳴”;而洞簫與二絃的關係,洞簫為主,二絃為輔,“簫咬弦,弦入簫”,即所謂“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

         202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