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埭丁來自阿拉伯,媽祖「護國庇民」(天下古祠系列6)
陳埭丁來自阿拉伯,媽祖「護國庇民」(天下古祠系列6)
@秦 島
閩南千年古城泉州有“宗教博物館”美譽。晉江陳埭丁姓回族,是阿拉伯穆斯林入籍中華傳衍的後裔,至今已有750年。晉江丁氏,主要聚居於晉東平原濱海陳埭鎮的岸兜村、江頭村、鵬頭村、花廳口村、四境村、西阪村、溪邊村等七個回族行政村,還有的分佈在晉江市安海鎮、東石鎮、梅嶺街道雙溝社區澤溝等地,人口二萬多人。
丁氏也遷衍到泉州鯉城、小橋社區;惠安縣崇武鎮,德化,安溪,南安市官橋鎮、石井鎮,廈門翔安區新店鎮陳塘社區,莆田市涵江區,福清市宏路街道,平潭縣,福安市,福鼎市;浙江省蒼南縣,溫州市,寧波市,舟山市沈家門及東南亞的泰國等地,約3萬人口;衍居台灣的,也有2萬多人。
福建省內著名的回族祠堂——陳埭丁氏宗祠,坐落於陳埭鎮岸兜村。始建於明代(1368 ~ 1683年)初年,歷經修葺、重建、擴築,是福建省內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1991年,陳埭丁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福建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丁氏宗祠建築的木作、磚作、石作、泥作,頗具匠心,令人歎為觀止。雕飾技藝精湛,題材紋樣豐富,彩繪豔麗多彩,以其營造有度的恢弘規制,裝點適宜的平實修飾,彰顯著它那獨樹一幟的民族特色。
說到建築形式,丁氏宗祠的倘若分開單體來看,基本上屬於富有閩南傳統建築特色的宮殿式建築,體現以廳堂為中心,組織院落的特點。宗祠建築裝飾木雕、石雕、彩繪所構成的優美的圖案,從工藝手法,到圖案內容,無不散發著文化的魅力。但是,總體看宗祠建築呈回字型,而宗祠中堂門上及兩側的木、石構件雕有阿拉伯文字,又深深刻上阿拉伯回族文化的烙印,是回漢文化融合共存的文化形態。
海內外共仰的媽祖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海洋女神,有關信仰主要發散中心是湄洲島,擴及於沿海之浙江、福建、廣東、海南、膠東半島等地區,也被隨該些地區之移民傳至於臺灣、琉球、日本本土、新加坡等地。媽祖據傳原名林默,暱稱「默娘」,生活於北宋時期之興化軍莆田縣,在手足中排序最後。據稱,她聰慧過人但沈默寡言,並成為一位釋道兼修的仙姑,為人占卜禍福,而終身未婚。在羽化後,傳言祂常以「著紅衣長髮素顏美麗女性」之形象在洶湧海濤中顯靈,並能使颱風轉向,而保祐船隻航行之平安。船員與漁民對祂的崇拜逐漸形成信仰。越南與朝鮮半島之水手都尊稱祂為「護國庇民」之海洋女神。閩南地區之臨濟宗禪師視祂為慈航觀音之化身,並傳播媽祖之信仰。祂在信徒心目中之普遍形象為一位法力強大而仁慈且地位崇高的女神。
由閩南籍移民帶到臺灣的媽祖信仰,有關的宗教活動經常是備受重視的宗教活動;其中尤以大甲鎮瀾宮、北港朝天宮、白沙屯拱天宮等廟宇發起的媽祖進香遶進最具代表性。2009年,媽祖信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裡還要說的是,創建於元代(1271 ~ 1368年)的金紫(源自北宋金紫光祿大夫林悅)林氏英田宗祠,坐落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埭頭鎮英田村,建築物為楹桷斗拱,悉元明原構,在沿海地區存世僅見文物。據族譜記載,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 1265 ~ 1307年)元貞(1295 ~ 1297年)、大德年間(1297 ~ 1307年),由林旻13世孫若龍公創建,以紀念1世祖唐建寧節度推官旻公(即林旻)、2世祖唐銀青光祿大夫刑部尚書德孫公等,及宋代裔孫中的18 位進士,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最後說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汪口村的汪口俞氏宗祠,建於乾隆九年(1744年),由朝議大夫俞應綸(正三品)入宮後,回鄉省親時,捐資興建。佔地面積為1116平方米,是一所以細膩的木雕聞名於世的祠堂,現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為三進院落。門樓正面,簷下斗拱密佈,橫枋刻雙龍戲珠圖案,橫枋下麵明枋深雕雙鳳朝陽。由兩廊與遊亭,直達正廳。精雕雌雄獅子相對,栩栩如生。祠堂中進三間,前、後進各五間,均有天井。花園內,遍植花卉綠草,另有百年木揮三棵。
俞氏宗祠以細膩的雕刻工藝,見長。凡梁枋、斗拱、脊吻、簷橡、駝峯、雀替等處,均巧琢雕飾,有淺雕、深雕、圓雕、透雕形式的龍鳳麒麟、松鶴柏鹿、水榭樓台、人物戲文、飛禽走獸、蘭草花卉等精美圖案百餘組,被譽為藝術殿堂、木雕寶庫。
2023.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