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9 10:28:38秦島

改善生活習慣 有效預防高膽固醇

改善生活習慣   有效預防高膽固醇

@秦    島

 


 

   認識導致高膽固醇的風險因素及此風險因素是否能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一件事,可改變的風險因素。不健康的飲食;過量進食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可導致高膽固醇。缺乏運動,可能使體重增加,並增加高膽固醇的風險;吸煙,可能損害血管同時亦會降低血液中的「好」膽固醇。過重和肥胖與「壞」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和「好」膽固醇較低有關,亦會增加患上某些癌症、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2型糖尿病可能降低「好」膽固醇及提高「壞」膽固醇,從而增加心臟及中風的風險。

  另一件事,不可改變的風險因素。年齡,高膽固醇的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無法從血液中清除膽固醇,並可能導致膽固醇升高。性別,一般男士「好」膽固醇水準會低於女性;而女士停經前的「壞」膽固醇水準會低於男士。家族史,如果家人患有高膽固醇,你患高膽固醇的風險也會更高。建議更頻密地檢測膽固醇水準。

  那麼,如何管理膽固醇?我們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模式和藥物,控制膽固醇水準。從而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持之以恆改善生活習慣:識食護心,勤做運動,戒煙,保持健康體重,控制飲酒,識食護心,減少進食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食物,飽和脂肪過量攝入可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尤其是「壞」膽固醇,從而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將飽和脂肪攝入量限於每日能量攝入量的5 - 6% 。食物來源:肥肉類和肉製品、牛油、豬油、部分乳製品、糕點、蛋糕、棕櫚油、及椰子油。

  當植物油 (液體) 經過氫化程式會轉化成反式脂肪 (固體)。過量攝入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並降低「好」膽固醇水準,從而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建議避免攝入反式脂肪,並將反式脂肪攝入量限制在每日能量攝入量的1%。食物來源:部分乳製品和肉類天然存在少量反式脂肪;但主要會在一些人造牛油、起酥油、油炸食品、糕點和其他烘焙品。

  控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實用小貼士:減少油炸食品或烹調時多選用蔬菜油、菜籽油或橄欖油等「健康」油代替牛油、豬油等含較高飽和脂肪的油類。多選用瘦肉,並在食用前去掉除肉中的皮脂。選擇低脂或無脂乳製品,而不是全脂肪。學習閱讀標籤,比較不同食物營養含量,選擇較低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食品。

  現代很多人三餐不正常、普遍缺乏運動,經常最後得面臨膽固醇過高、也就是所謂「高血脂症」的問題。在台灣,根據2017~2020年的調查顯示,18歲以上民眾有高血脂的比例竟高達25.6%相當於每4人就有一人是高血脂,並且有逐年升高的趨勢。由於高血脂症在初期不會有任何症狀,但當過多脂肪長期囤積在血管內壁卻無加以控制,即會造成動脈硬化,引發血管阻塞、心肌梗塞等高度危險的心臟疾病。

  膽固醇其實對心血管健康並非百害而無一利。相反而言,膽固醇能協助建構細胞膜與荷爾蒙的產生,少了膽固醇,人體也無法正常運作。我們常聽到的「壞膽固醇」、「好膽固醇」其實是來自運載膽固醇的蛋白質——脂蛋白,它們透過包裹膽固醇的方式在血液中運行,但依據脂蛋白性質的不同,便會對人體產生的影響也將有所差異。

  所謂的「膽固醇過高」通常被分為以下三大類:總膽固醇過高,低密度脂蛋白(LDL)過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過低膽固醇過高也常稱為「血脂異常」或「高血脂症」。血液裡有過多的膽固醇可能提高動脈粥狀硬化(Atherosclerosis)的風險,若脂肪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則可能引發心肌梗塞,因此定期的膽固醇檢測是預防膽固醇過高而引發心臟病的關鍵之一。

  膽固醇過高,症狀不明藏殺機.可怕的是,多數膽固醇過高的患者往往沒有任何徵兆或不適,直到血管堵塞程度已相當嚴重,可能才會出現高血壓、頭暈等冠狀動脈心臟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的常見病徵。然而,少數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或膽固醇過高病患可能會出現黃色瘤或黃斑瘤的症狀,患者的皮膚底下(通常在眼皮周圍)可見黃色的膽固醇沉澱物。

    202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