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回平和 探訪300多歲莊上土樓
期待回平和 探訪300多歲莊上土樓
@秦 島
老家在閩南平和縣大溪古鎮的高中老同學書法家葉長生兄,在朋友圈轉載了一單新聞,說的是莊上大樓進入後期修繕階段。問我何時回鄉去大溪走走看看,在土樓裡吃客家菜,喝客家酒,講客家故事。離鄉幾十年了,我的客家母語一如當年。我期待著回平和 去探訪300多歲久違的莊上客家土樓。
01.
土樓是中國東南地區、東南亞華人的特色民居。日前,走進大溪莊上大樓的修繕工程現場,原先密密麻麻的鐵架已經拆下,土樓的屋頂和木構架加固,牆體坍塌修復基本完成,工人們正在忙碌著對莊上大樓室內牆面進行抹灰,鋪設地面青磚,開挖清理地面。
莊上大樓因葉姓客家人居住,又稱之為莊上客家土樓,是發現的世界最大、現居住人數最多的土樓,也是平和縣大溪鎮閩台客家文化生態旅遊城鎮主要景點之一。據瞭解,大樓修繕工程於2022年3月9日開工,工期730天,工程主要包括維修現存外環土樓、嶽鐘樓、樓內永思堂、追德堂、崇德堂等祠堂;修復外環坍塌嚴重的土樓,恢復外環土樓的完整性;樓內環境整治等,總投資3436萬元。目前,工程形象進度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3%。
重新修繕,在保留鄉土文化的同時,傳承客家歷史文脈,讓土樓成為留住記憶,記住鄉愁的地方,重現古韻,煥發活力,成為帶動大溪鎮鄉村旅遊的推進器。接下來,大溪鎮將進一步加強對莊上大樓的修繕和整治工作,包括室內牆面抹灰、木構件修復、樓內道路鋪設、環境衛生整治等。
同時,向上積極爭取資金,結合農文旅和現有的資源,謀劃“人文+旅遊”文章,打造獨具特色的土樓名片,提升展示利用,讓莊上大樓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成為大溪鎮一張亮麗的旅遊名片。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莊上士樓未列入申請世遺專案。
02.
莊上客家土樓建於清代順治至康熙年間,約有300多年歷史,是該村葉姓客家人聚居地。現仍居住著180戶人家,樓正面徑長220米,北牆長190米,南牆長123米;經省專家丈量,這座土樓周長700多米。樓內均用青磚幹砌各間門戶,有142開間,樓高三層,約9米高,進入任一住戶,其3樓通廊總是相通的,屬於單元式與通廊式結合的典型土樓民居建築。
福建有一種巨型圍繞式建築,利用不加工的生土來作為承重牆,外形又像把空曠的內地包圍起來,因此用「圍」字或「土」形容這種建築。其功能是四代同堂、居防合一,總數約三千餘座,主要分佈地區包括福建省的龍巖市永定區和漳州市南靖縣、詔安、平和縣、華安等縣。
八閩大地的土樓有三千多座,大部分都建於清代。明代土樓也有,但不過幾十座。對於土樓究竟產生於什麼時候,有史志載。萬曆時的《漳州府志·兵防考》說,「漳州土堡,舊時尚少,惟巡檢司及人煙輳集去處設有土城。嘉靖四十年以來,各處盜賊生發,民間團築土圍、土樓日眾,沿海地方尤多。」
土樓起源於唐末宋初,在明末時期就已經發展成現在的佈局,在民國時期數量明顯增多。它是華北-中原地區的漢族移民為了躲避戰爭而遷移至南方定居的全家大院,出於自身安全考量,於是極端強化了建築的防禦功能。因為中國總是週期性的發生朝代更替,所以這種適合防禦的大家族混居的建築形式一經發明,就被迅速擴散至福建各地,成為當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03.
福建圍樓因為其依山就勢、就地取材、囊括全族的便利性,被認為是中國各式民居中的一個大分類[。平和大溪鎮莊上土樓也是依山而建,樓中有山,樓外有樓,小樓依大樓,指的是莊上大樓南側鑲嵌著一座“嶽鐘樓”,這座小樓沒有北牆,它直接依靠在莊上大樓的南牆外,這在福建土樓中是絕無僅有的。
2008年7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會上獨具特色的中國大型民居建築「福建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的「福建土樓」,由永定、南靖、華安的「六群四樓」共46座土樓組成,包括永定縣的初溪土樓群、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衍香樓、振福樓,南靖縣的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和貴樓、懷遠樓,華安縣的大地土樓群。
據介紹,「福建土樓」遵循了「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理念,就地取材,選址或依山就勢、或沿循溪流,建築風格古樸粗獷,形式優美奇特,尺度適當,功能齊全實用,與青山、綠水、田園風光相得益彰,組成了適宜的人居環境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景觀。
專家們指出,「福建土樓」造型獨特,規模宏大,結構奇巧,之所以被列入為《世界遺產名錄》在於它是東方血緣倫理關係和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體現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生土夯築的建築藝術成就,具有「普遍而傑出的價值」。
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