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茶天下”邁向戰略轉型升級
安溪“茶天下”邁向戰略轉型升級
@秦 島
鐵觀音發祥地閩南安溪縣不僅出世界名茶,近年勁爆茶新聞也備受海內外關注,讓神奇的“東方樹葉”閃耀世界。5月8日上午,福建農林大學與安溪縣政府簽約合作共建安溪校區和安溪茶學院(數位經濟學院)。這被視為安溪“茶天下”邁向戰略轉型升級的重大舉措之一。
種茶做茶賣茶是安溪人的祖業。而今,繼大批茶莊園誕生,開疆拓土,轉向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去年以來安溪“茶天下” 成功打出兩張金名片,擴張了世界意義的影響力。兩大事件舉世囑目:2022年5月20日,具有獨特性和全球重要性的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達到了聯合國糧農組織制定的全部五項標準,被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11月29日,包括安溪鐵觀音鐵觀音製作技藝的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
安溪縣產茶歷史悠久,始於唐末,興於明清而盛於現代。清代雍正、乾隆年間,因安溪所產茶品質特異,烏潤結實,沉重似鐵,香韻形美,猶如觀音,故此得名“鐵觀音”。目前,安溪縣茶園總面積4萬公頃,年產茶葉6萬噸,茶葉總產值65億元。當地推進茶業標準化,打造現代生態茶業,既是推進安溪縣茶業做大做強做優、實現跨越性發展的客觀要求,又是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保持安溪縣茶業強大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生態、品牌、安全是當前國內外茶業發展的主題,安溪茶業發展應繼續堅持以標準為先導,加快建設現代生態茶業,推進安溪縣茶業新一輪發展。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安溪茶學院緊緊圍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強農興農為已任,培養服務鄉村振興一流產業創新型人才”,統籌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發展貫穿學院事業發展全過程,採取“政府+高校+民資”三位一體、優勢互補、協作辦學的模式,與100餘家茶葉龍頭企業和兩岸50餘家大學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產教融合、協同發展關係。
2017年11月,學院被確定為福建省首批示範性產業學院。2022年6月,被確定位福建省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建設項目。專業設置以服務茶產業鏈為特色,設有茶學、財務管理、管理科學、商務經濟學4個本科專業,設有技術經濟及管理、農業管理、可持續生態學3個碩士專業,設有可持續生態學博士點。
據瞭解,福建農林大與安溪縣十年來攜手合作共建安溪茶學院,探索了優勢互補、協作辦學的新模式,實現了安溪校區辦學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新飛躍。站在辦學十周年的重要節點上,校地雙方經過深入溝通、多方論證,決定在安溪茶學院的基礎上組建數位經濟學院,推動安溪校區發展實現轉型升級。希望通過校地進一步深化合作,著力把安溪茶學院和數字經濟學院建設成為產學研協同創新示範基地和數字經濟領域人才培養高地,把安溪校區建設成為多主體參與、多學科交融的現代化校區。
安溪縣委書記吳毓舟表示,合作共建安溪茶學院(數字經濟學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數字經濟重要論述的具體行動,也是深化校地合作的重要之舉。安溪校區繼續發揮智力密集、人才薈萃的優勢,進一步融入安溪的建設和發展,全方位加強交流合作,推動更多科技之花在茶鄉大地結出碩果,推動更多青年才俊在安溪追夢逐夢圓夢。縣委縣政府將把支持安溪校區辦學擺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最大的誠意、最強的力度、最實的舉措為安溪校區開展工作創造最優的環境,提供最佳的服務。
獨特的氣候環境,“天、地、人、種”完美結合的生產製作體系,讓安溪鐵觀音成為烏龍茶中的極品,天然馥鬱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具有獨特的“觀音韻”,茶香高而持久,“七泡有餘香”,獨一無二的高貴品質為世界茶人所喜愛。
安溪鐵觀音製作技藝是中國六大茶類中一項複雜、精湛、獨特的製茶技藝,於2008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早在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安溪茶農吸取了紅茶“全發酵”和綠茶“不發酵”的製茶原理,創造出一套“半發酵”的獨特製茶工藝,並根據季節、氣候、鮮葉等不同情況,採用靈活“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技術。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涵蓋在生產過程中孕育的生物多樣性、發揮的生態系統功能、呈現的人文和自然景觀特徵,已成為中國茶產業的突出代表和符號。這些年來,當地依靠茶葉產業發展,實現了從“最大的國定貧困縣”到“全國百強縣”的蝶變。
今後,安溪需大力提高涉茶人員標準化素質,加強茶葉標準前瞻性戰略研究,加快與國際標準體系接軌;促進安溪茶業升級,提升抗擊風險能力;發展現代生態茶業,切實改變分散的生產方式,實現茶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大力創建無公害茶葉、綠色食品茶葉和有機茶葉生產基地;突出抓好地理標誌保護工作,提升“安溪鐵觀音”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
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