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01:53:44秦島

“人活一口氣” 幾味中藥增免疫力

“人活一口氣”  幾味中藥增免疫力

@秦 

 

 

  我來港30年難得看醫生,謝天謝地。不過yl 新冠肺炎疫情前倒是不時去銅鑼灣京華中心,找一位結識多年老中醫友人吳志勇博士,聊中醫保健養生。近日有恙,臨急就近跑去九龍東那家公立基督教聯合醫院,開的當然是西藥。事實上經新冠一疫,中醫藥在港人中的認知性上升。

01.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許多人甚至可以把人看成是一口氣,這個氣從胎兒就開始了,它旺盛人就強大,它枯萎人就萎靡。

  在故鄉閩南古城漳州開設錦昌達傢俱公司的鄉侄維勝,今早傳來一首令我感動的短詩《心靈的沙漠得遇甘泉——致老師秦島先生》:……心靈的沙漠得遇甘泉/或緩歌慢舞/或盪氣迴腸/平凡人生的非凡交響/成就了高山流水的唱合/愛的風箏/成了彼此的牽引他並留了兩句話:一周未見您的文章心中忐忑由是便在微信中留言。您當善保貴體,多加休息,以確保革命的本錢。

  中醫師經常把氣掛在嘴邊,比如“氣虛”、“氣血虧虛”,肝氣旺,腎氣虛等等,雖然有時候聽不太懂,但感覺很有道理的樣子。

  說開來,人的任何狀態都與氣有關,免疫力也是一樣,很多人想要提高免疫而不能夠做到,其實可以通過補氣來進行。吳志勇醫生認為,補氣是最快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之一。又有補元氣、補脾氣、補肺氣、補心氣、補腎氣之分。那麼具體該怎麼補呢?

  假如常看中醫的朋友應該會知道,在藥方子裡總看到諸如黨參、當歸、人參、枸杞子、黃芪、山藥、白術之類的中藥。這些藥材和普通的感冒藥一樣常用,且比感冒藥更常用,功效也很好。這些中藥材是我家一年到頭常備之物,用來燉肉煲湯,作餸菜也當養生保健補品。

02.

  “氣”當然非常重要,扁鵲在《難經·八難》中說: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氣就是人的根,中醫認為氣伴隨人的一生,生長、發育、衰老、死亡、疾病、喜怒哀樂,表面看是身體的變化,根源卻是氣在波動。

  據吳志勇博士介紹,黨參、人參、黃芪、山藥、白術可補元氣。發高燒、做手術、生孩子、長期用抗生素等,都令患者元氣大傷,可服用大補元氣的人參,可以吃人參的含片,可以泡人參茶喝,能使身體早日復原,但用人參的時候,宜多喝水,這樣會使吸收更好,且不易上火。

  黃芪又稱北芪,亦作黃耆,常用中藥之一。主產於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春秋兩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根頭,曬乾,切片,生用或蜜炙用。主要是製成飲片,調劑於中藥方劑。現代也用黃芪提取物製成工業製劑,口服或靜脈滴注。

  推薦一道保元湯,原方出自明嘉靖的《景嶽全書》,由黨參3克,黃芪9克,甘草3克,肉桂1.5-2克組成。主要體現在補脾氣、補肺氣、補腎氣三個方面,字面上理解,就是保住真陽。由於人參太補,常用黨參代替。

  關於補氣功效最齊全的當屬山藥。味甘,性溫,入肺、脾、腎三經,肺氣,脾氣,腎氣它都能補。藥性平和,作用緩和,本身就是一個藥食兩用的好東西,所以常吃山藥對身體是很有益處的。山藥即淮山、山芋、山薯,主要分佈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有多達 600多類的品種,其中最常見的為日本山藥、捏芋、紫山藥等。

  山藥營養價值很高,自古以來就被視為補虛佳品。而表皮鬚根愈多的山藥代表含多醣更多,營養也更好;獨特的黏稠口感,竟然含有多種健康功效。據日本健康網站介紹,山藥不僅能夠消除疲勞、強壯身體,還可以抗老化,達到美容的效果。而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朋友,更不能放過這個天然食材。

03.

  平時多加班,勞累,剛開始會覺得心跳加快,嚴重了就會心慌、氣短,這是心臟病前期心氣虛的表現,出現了這種情況需補心氣,西洋參和紅參就是首選,提前服用點補心氣的參類,能避免過早地步入心臟病一族。

  肺氣虛主要表現在說話沒力氣、盜汗、失眠、心慌氣短,婦科病月經提前、量多量少、產後乳房腫塊等。咳嗽氣喘是現在最常見的病症,毫無疑問這樣會傷肺氣,導致肺氣虛,患了咳嗽氣喘的人對甘草片都不陌生,它在止咳的同時,最主要的一項功效就是補肺氣。在止咳平喘的同時,補肺氣也是重中之重。

  補脾氣呢?中醫說可用白術、山藥、白扁豆。脾氣虛以脘腹虛脹,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溏瀉為主症。這樣的人常常伴有胃炎,有些人還有胃下垂、脫肛,或有子宮下垂等,這些都屬於脾氣虛的表現。中藥白術和山藥,有助提升補虛作用,如果舌苔厚,也可以著重加一些白扁豆,既可補脾氣又能祛濕。

  腎氣不足主要表現在:腰酸、乏力、精神不佳、容易腹瀉、容易腰膝酸痛等,尤其在老人群體中,由於腎氣不足,容易患得感冒,並可能引起其他併發症。還表現在愛吃味道濃的東西;老年人小便時頭部打激靈;1719點發低燒;坐著時總是不自覺地抖腿;春天手腳冰涼;盜汗等。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韭菜子可補腎氣。

  吳醫師總結,補氣並不代表無論在甚麼情況下都可以吃點補藥。健康的人如果依賴補氣的藥來強健身體,會打亂體內的陰陽平衡,反而對健康不利。只有會補、正確地補,才能補出一個健康的好身體。

      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