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裡的豆花還是那麼嫩
記憶裡的豆花還是那麼嫩
@秦 島
今日周末,睡到早晨八點多才起來。照例泡烏龍茶,無糖咖啡,喝到十點多。但總覺心頭疙瘩著點甚麼。早餐遲了,午飯太早,想簡單蒸碗水蛋吃就算啦,妻聽了又嘮叨,說沖個麥片更簡單,而且午餐準備做乾貝蒸蛋作菜。我固執地堅特,差點和妻吵起來。兩個蛋,蛋水1比1.2,順時針打勻,冷水入鍋蒸十分鐘。今天很成功,出鍋如豆花,拍了圖分享朋友,問好早安。
同村姪女阿娟把水蛋看成豆花了:叔叔您好,自己會做豆腐腦,真棒。
老家的女同學惠蓮種茶賣茶幾十年,回應道:十多年沒見到你,退休可以回老家了。還沒退?好的,安心工作,等有時間回老家,才有機會吧?
福州未曾謀面的女作家友人睡蓮說。疫情感染後,網上說要多吃雞蛋。就日日蒸蛋羹,都很成功。打蛋、加水、去沫、掌握好時間一定成功。
依習慣上網看新聞時留意了一下農曆,今天是正月廿八,啊,明天正是娘去世六周年忌日。我又想娘了。
豆花於我深藏記憶深處。不知何故,娘三十三歲生下我沒幾年就開始掉牙,吃東西越來越欺軟怕硬了。我結婚時,娘六十歲,已沒剩幾顆牙,收到電報來泉州出席酒店婚禮,那幾天我說服了娘,終於補好上下腔的牙齒,我騙她說只要幾十塊錢。幾年後爹娘在香港同住時,家裡的菜常有豆腐系列。我放假上街也常外買豆花,闔家小康老少六口都愛吃,尋常之食,幸福滿屋。
當年鄉間家裡自留地有種黃豆,拿去村中作坊換豆腐豆乾,但沒換過豆腐花。我們客家人說的豆花即豆腐花,又稱豆腐腦,水豆腐,是一道著名的傳統特色小吃。利用大豆蛋白製成的高營養食品,由於原料原因,本味基本上是無味。多在晨間出售,常與豆腐花、豆花名稱混用,依據各地口味不同,北方多愛鹹食,而南方則偏愛甜味,主要分佈於內地南方(江南是鹹的)、香港及台灣,亦有地區如四川等喜愛酸辣口味。
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相傳野心很大,還醉心於長生不老之術,急於尋求靈丹妙藥。有一天別出心裁地叫用黃豆和鹽滷來煉丹,結果“煉”得雪白細膩的豆腐。它雖非靈丹妙藥,卻美味可口,別有風味。此物迅速傳開,風行於世,有詩為證:“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術,安生獲泉布”。自此豆腐腦成為漢民族一道著名的傳統小吃。
賣豆腐腦時,盛豆腐腦甚有講究,用平勺盛在碗內,碗中間豆腐腦要像小饅頭似的凸出,然後澆滷,滷從豆腐腦上流向碗的四周,澆完滷後,加蒜泥、辣椒油。蔥,香菜,經加工過調料。每位廚師做出來的豆腦的口味又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深受各地區百姓的追捧。一般早晨人們都情不自禁的吃上一碗熱騰騰滑嫩嫩的豆腐腦。
雖说吃豆花似乎飽不了肚子,但我告訴爹娘,其實它的營養十分豐富,含有鐵、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稱。豆腐的消化吸收率達95%以上。兩小塊豆腐,即可滿足一個人一天鈣的需要量。
南方人吃豆花一般是甜食,但故鄉閩南漳州一帶有道小吃豆花粉絲例外,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點。白色的豆花配上香滑的粉絲加上特有的佐料,美味無窮。吃法有點像泉州著名小吃麵面線糊。鹹豆花,摻上用豬腳配料:豬肝延、滷大腸、滷豬肺筍乾、滷肉、香腸、滷肉皮、滷蛋、海鮮等,細心的攤主把佐料剪得細長細長,入口後隨著豆花粉絲一滑入肚,能健脾開胃增加食慾。
已無爹娘成孤兒。阿娘不在,記憶裡的豆花還是那麼嫩滑可口。在家自己做豆腐花有些麻煩,明天去九龍灣那間潮汕小食店,吃碗久違的豆花,喊爹娘同去,現在輪到我牙力不濟了。
202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