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調味催陽氣 肉桂橫掃寒濕滯
入藥調味催陽氣 肉桂橫掃寒濕滯
@秦 島
01.
近月中國防疫全面復常,但新冠未除,處處見羊,中招者十之八九,以致大家聞"陽"色變。此陽未彼陽,中醫認為人體是需要陽氣的。有一味大藥可“催動”全身陽氣,橫掃體內寒濕。它就是肉桂。平時在燉肉和煲湯的時候都會用到它。
閩南人喜食鹵味,如豬腳、豬頭尾、大腸、雞鴨以及內臟,就必須用到桂皮、香葉、八角。我在煮毛豆時一般會放粒八角,至少使之更有味道。以前在老家做客家煙腸,五香粉是少不了的調味料。
肉桂原產東南亞,又稱作官桂、桂心、簡桂、玉桂、牡桂,為樟科常綠喬木,還有另一品種錫蘭肉桂。兩種皆含有微量香豆素,但攝取過多肉桂,可能引發副作用。
分佈於馬來西亞、越南、老撾、印尼、斯裡蘭卡等地。在中國主要分佈於廣西、廣東、福建、雲南等低緯度中低海拔山區,其中尤以廣西最多,且廣西肉桂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在台灣省分佈於海拔0~1800公尺,而海拔500~1000公尺尤其適合。
在歐洲、美洲市場所見的肉桂多數屬於中國與越南的品種。 1960年代前,越南品種的肉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來源,其油含量較高,氣味也比較濃鬱。由於越戰影響,印尼蘇門答臘高地產的肉桂便增加以滿足市場需求。印尼品種的肉桂含油量較中國及越南品種低,影響售價較便宜。中國品種味道較甜,但含油量略低於越南。
其高可達10米以上,樹皮灰褐色,樹皮厚可達13毫米,具強烈辛辣芳香味。樹皮、枝、葉、果、花梗都可提取芳香油或肉桂油,用於食品、飲料、香菸及醫藥,但常用作香料、化妝品、日用品的香精。
02.
肉桂大多為人工栽培,且以種子繁殖為主,這樣可使其後代保持親本的特性,以獲得枝下較高的樹幹,有利於剝取桂皮,因此很少用無性繁殖方法培育苗木種植。多於秋季剝取,刮去栓皮、陰乾。因剝取部位及品質的不同而加工成多種規格,常見的有企邊桂、板桂、油板桂、桂通等。生用。若用於提振居家或辦公室內的氣味,是很好的空氣清淨劑。
中醫學上肉桂各部位又可分別用於醫藥,樹皮也就是常說的桂皮,為傳統中藥材,也作調味品,有驅風健胃、活血祛瘀、散寒止痛之效;補五臟之其中四臟:心臟、肝臟、脾臟、腎臟;樹枝則能發汗驅風,通經脈。
剛開始陽氣虛的時候,可能只是渾身發冷、手腳冰涼、乏力,倘長期放任不管,慢慢就會出現風濕病、結節、囊腫等症狀。《黃帝內經》指出:“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相當於太陽一樣,身體沒有了陽氣,各種疾病就都會找上門來。
它也是東漢末年醫學家、醫聖張仲景最愛用的一味補陽藥,在很多方子裡面都能看見它的身影。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元的功效,可以推動全身陽氣的升發,充滿全身的關節經絡。還能把體內已經存在的寒濕給清除出去。
據中醫師解釋,肉桂可用於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陽虛眩暈,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尿頻,經閉,痛經。
如果除了手腳冰涼,還感覺胃冷痛,不敢吃涼的,老是拉肚子,還總是感覺噁心想吐,這時就要小心陽虛影響到脾胃了,可在肉桂的基礎上加甘草來溫暖脾胃,給脾胃補足陽氣。
03.
人體內的水液運化也依靠陽氣的推動,如果陽氣不足,水液無法被正常的運化和升發,聚集在一起就會生成痰濕。痰濕重可以搭配茯苓來化濕去痰。
血液的運行也依靠依著陽氣的溫煦和推動。中醫上講“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血液就像河水,暖和時候可以正常的流動,寒冷時就會凝固起來形成瘀血。發現舌頭顏色比較重,舌下還有兩條青筋,皮膚上有瘀斑斑,這就是體內有瘀血了,可在肉桂的基礎上加一味雞血藤,具有補血和行血功效。
老中醫推薦兩款肉桂食療方。肉桂陳皮茶。材料肉桂5g,陳皮5g,水500mL。將肉桂磨粉放入杯中,陳皮加水煮沸後趁熱沖入,蓋燜5分鐘即可飲服,此為1日劑量。此茶具有引火歸元、健脾化痰的功效,適用於慢性咽炎證屬寒痰內蘊者。
玫桂紅糖茶。肉桂3g,玫瑰花5g,紅糖10g。紅糖加水500mL,煎煮10分鐘後加入玫瑰花、肉桂,再煮5分鐘後,放涼片刻即可服用。此茶有溫通血脈、暖肝行氣之功,擅治月經來潮時腹脹冷痛、怕冷、乳房脹痛不適等症,對肝寒氣滯的女性比較合適。
值得注意的是,肉桂性熱,高血壓及濕熱內蘊、內熱積盛者慎用,有出血傾向者及孕婦慎用,不宜與赤石脂同用。
從肉桂中分離的生物化學物質已知逾160種,其中香豆素如果攝取量過大會損害肝臟。還有肉桂醛及苯乙烯,過量攝取時對人體會有毒性。孕婦、哺乳母親及肝腎功能不良者,勿長期大劑量服用,會有肝腎毒性。可降血壓及血糖,抗凝血功能,服用相關藥物患者或相關顧忌者,請多加注意或避服肉桂粉或肉桂精油。
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