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灣鱷帶挈南生園 流浮山吃蠔觀日落
小灣鱷帶挈南生園 流浮山吃蠔觀日落
@秦 島
2003年11月初,一條小灣鱷於郊區新市鎮元朗南生圍山貝河被發現,港府為了市民的安全計,特意聘請澳洲「鱷魚先生」來港捕捉,然而不果;及後再邀請了番禺的鱷魚專家,亦告失敗,惟灣鱷不久後被發現被當地魚塘的魚網纏住,及後被漁農署所設置的捕獸籠捕獲。小灣鱷被命名為貝貝,送往香港濕地公園飼養及供予遊覽人士觀賞。此事件,引起大眾對南生圍的注意。
元朗有很多魚塘。山貝河河口、南生圍一帶的河流沖積平原,地勢廣闊平坦,黏土土質很適合開闢魚塘。所以,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這一帶已經有基圍和魚塘運作。及至五、六十年代,后海灣的魚塘養殖業開始蓬勃,有大量稻田和基圍轉為魚塘,使元朗成為香港最大的魚塘區。不過,現在不少魚塘已用作城市發展,例如錦田河新河道,也是藉開鑿多個魚塘而成。河道旁一些三角形的小水池,就是原來魚塘的部分。
八十年代是香港魚塘養殖業的全盛期。在1986年,香港魚塘面積約達2130公頃,養殖淡水魚的產量亦達每年近6000噸的高峰。可是,內地淡水魚供應造成競爭、加上城市發展和水質污染的影響,香港魚塘養殖業在九十年代開始萎縮。到2012年,香港魚塘的面積只有約1150公頃,淡水魚產量有2000多噸。
以往本港魚塘飼養的魚種主要包括:鯉、鰱、鯪、鯇和鱅。烏頭是元朗魚塘的名產。以前,后海灣是烏頭的育苗場,漁民可在冬春期間於山貝河河口捕撈烏頭魚苗,然後放到魚塘飼養。可是,后海灣受污染影響,魚苗數目現已大不如前。現在,魚苗主要由內地或台灣入口。近年本地魚塘亦成功飼養黃鱲鯧、盲鰽、龍躉等魚種。
魚塘除可養殖魚類,還甚具生態價值。相鄰的魚塘可形成大片濕地,供水鳥和其他野生生物棲息。魚塘的水在捕魚及清理後排走,塘底的小魚及無脊椎動物就成為鳥群的盛宴,所以魚塘是人類活動和大自然並存的好例子。這大片魚塘還有助穩定微氣候,並在暴雨時發揮蓄水緩洪的功能。
南生圍位於元朗橫洲東面,山貝村北面,天福圍西北面,被錦田河及山貝河包圍 ,被譽香港後花園。兩河之間的交匯處有一小島,猶如一個雀鳥天堂。因為水退時,小島泥灘旁有很多候鳥會在該處停留,尤其是黑面琵鷺。除鳥類外,南生圍內亦有不同種類的植物及生物,如赤桉樹、蘆葦、紅頭潛鴨、青頭潛鴨及招潮蟹等等。
南生圍的美景不僅吸引雀鳥,近年不少市民,特別是攝影愛好者,皆會趁假日到來觀鳥和拍照。一大片的山林美景、蜿蜒河流及長木橋(婚紗橋)等等亦成為拍攝婚紗照的理想背景。而南生圍的山貝河還有極具特色的交通工具——橫水渡,成為當地的旅遊賣點。南生圍路旁一片高聳的大樹,被蘆葦草環繞的大片魚塘,亦是無數電影、電視及音樂短片的取景勝地,
據知, 南生圍的圍字就是基圍之意,基圍主要飼養的就是基圍蝦。原來設有很多基圍、魚塘及農田,村民大多在塘邊架起木屋居住,很有歷史價值。這里設有橫水渡碼頭,每日由清晨6點半至晚上9時提供服務,接載市民來往山貝村碼頭。
再說到附近的流浮山,港人說會想起吃海鮮,看日出日落美景,攝郎趋之若鶩,此地位於元朗靠近后海灣,以盛產海鮮尤其生蠔聞名,因為該處位於后海灣畔,臨近珠江口,有淡水流入,所以適合養蠔。設有海味場,海鮮酒家林立,但後來主要代表其西面數條鄉村較旺盛的地方。
只可惜1970年代因政治原因,加上珠江三角洲水質污染日趨嚴重,鄉村人口遞減和隨着天水圍新市鎮不斷發展,流浮山的漁業,尤其是蠔產量已大不如前,及至1980年代蠔業始起死回生。然而該處仍有不少海鮮酒家,每逢假日均有不少旅行團專程前往品嚐。近年不少開設貨櫃場於流浮山道兩旁,使得交通不時擠塞,也喪失其鄉村風味。
流浮山南面可經流浮山道前往天水圍、廈村、洪水橋及屏山等地。沿后海灣岸邊的深灣路,向東北面可前往尖鼻咀,向西南面可前往沙江天后廟、上下白泥,再連接稔灣路、龍鼓灘路可到屯門區,但因為新界由西北堆填區設在大水坑河一帶,當局於1991年按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刊憲,永久封閉稔灣路其中一段(新界西堆填區的入口設有大閘阻隔),因此市民無法利用稔灣路往來屯門至元朗。
由於流浮山位於新界西面的岸邊,不少遊人和攝影發燒友,爭相前往該處和鄰近的下白泥拍日落美景。
202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