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0 10:54:22秦島

素席增味添香,油麵筋烤麩有料到

素席增味添香,油麵筋烤麩有料到

@秦    島

 

 

 

      可能和岳母念佛常吃素菜有關,來香港後我家也不時做麵筋、油麵筋的菜色,不過多數是葷素同烹。吃車仔粉麵必配咖哩或鹵燒麵筋。

      民間用麵粉“洗”出麵筋的做法由來已久。好的濕麵筋含水率為38%,蛋白質為60%左右,表面光滑,彈性足,韌性好。濕麵筋切成小塊製成小球,先油炸使球的外層起一層破皮,撈出後再炸10分鐘出鍋即成油麵筋,金黃可人,表面細看凹凸不平,形狀不一,猶如四川的榨菜,即使和肉一起燉也不會爛掉,只是外形放大了近倍。

      油麵筋早已成為江蘇無錫著名的土特產了。其色澤金黃,表面光滑,味香性脆,吃起來鮮美可口,飯店用它配料可翻多種菜肴,家常用於佐飯、做菜、燒湯均宜。

      無錫老朋友說,當地民間還有個習俗,逢到節日闔家團聚,飯桌上少不了一碗肉釀油成筋,以示團團圓圓,增加快樂氣氛。含有很高的維生素與蛋白質,如塞進肉瓤燒煮,則別具風味。

      據友人介紹,無錫油麵筋產生於清乾隆時代,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當初的製法是將篩過的麩皮加鹽水用人力踏成生麩,再將生麩捏成塊狀,投入沸油鍋內煎炸,成為球形中空的油麵筋。清水油麵筋的稱呼在清代末年出現,第一家掛出“清水油麵筋”招牌的是笆斗弄的馬成茂麵筋店。

      最早由尼姑庵的師太發明炸麵筋。五里街口是大德橋,橋畔有座尼姑庵,四時善男信女不絕。庵裡有個燒飯師太,燒出來的素菜不一般。師太燒素齋,憒常用生麩當主料,紅燒,炒絲,煮湯,配上細貨冬筍、香菇,道道菜肴引得素齋席上讚口不絕。

      話說有一回,約定來庵堂念佛坐夜的幾十個鄉下老太太,不知啥事那天沒來。好幾桌齋素需要用的生麩已準備好了,生麩是隔夜餿,一過夜就吃不得了。師太先是放些鹽在生麩缸裡,還是放心不下,試著開個油鍋,把生麩煎一煎,免得發餿,明早仍可燒素齋派用場。又怕煎不透,特地弄成一個個小塊,扔進油鍋,膨脹成一個個金黃澄亮的空心圓球,用笊子撈起手指戳戳鬆脆、鼻頭聞聞噴香、嘴裡嘗嘗蠻鮮。眾口讚好,給這油炸生麩空心圓子起名“油麵筋”。

      自此以後,尼姑庵裡素齋就添了清炒麵筋、釀麵筋、麵筋筍片、麵筋湯,道道素菜,道道佳餚。各處庵堂、寺院也都學起樣來,素齋中增添油麵筋花色。沒多久,無錫城裡開出一個個油麵筋店鋪。漬麵筋進了千家萬戶,肉釀麵筋、麵筋炒肉絲、菜燒麵筋成了日常菜肴。飯店菜館廚師更是各顯神通,燒出了好多道無錫的傳統名菜。

      再說水麵筋,就是將濕麵筋切成小塊或製成小球,然後投和水鍋,用蒸汽加熱,使蒸汽保持100℃左右,持續30分鐘即成。然後炮製成眾多素菜。

      至於江南地區常見的傳統特色食品,是用麵筋經發酵蒸熟製成的,呈海綿狀,口感鬆軟有彈性,蛋白質含量高,也含有鈣、磷與鐵質。以其為原料加醬油、白糖等調料燒熟後,即成菜肴。除此之外還有麵筋腸,麵筋皮,麵筋絲,麻花麵筋,臭麵筋等。

      常見於江浙菜品中的烤麩做法是“四喜烤麩”(一般是筍片、黃花、木耳、花生)和“蜜汁烤麩”, 紅燒烤麩,四季烤麩,烤麩香菇黑木耳,等等。吃烤麩,寓意在新的一年裡“呼呼響、富起來”。舊時,家家戶戶年夜飯的餐桌上必有一碗配料豐富的烤麩:花生寓意多子多福,生麩寓意一生富貴,香菇、金針(黃花菜)取黃金為貴之意。

      紅燒烤麩是一道上海的特色名菜,屬於素菜類。一般麵筋不易入味,30年代上海著名素菜館"功德林"就設立工廠,創造特種麵筋,燒蒸各種菜肴,質味俱佳,深受歡迎,很快就揚名全市,盛名不衰。燒麩用水清洗後擠出水份再用手撕成小塊,油燒至八成熱時,投入撕好的燒麩炸至呈金黃色,撈出瀝油。鍋內放油,將香菇、豆乾、筍片、金針、木耳放入炒鍋,最後加入炸好的 燒麩,淋上酒後加入醬油,酒、糖、胡辣粉、味精、香油、薑片及八角,然後加水用中火煮至汁幹,淋上香油食用。

      功德林( GODLY)創始於1922年,是一家百年歷史的著名老字號品牌企業,享有素食鼻祖之稱。總部設在上海,香港亦有專門店,其著名的菜餚有黃油素蟹粉、素雞、素鴨、素火腿等兩百餘種。

      2022.12.10